Intel不只獲SoftBank入股,傳美國政府也有意成為大股東,意在搶救美國晶片製造實力,卻引發業界憂慮能否真正帶動競爭力與創新突破。
美國老牌晶片巨擘Intel(NASDAQ:INTC)近日股價驚漲逾8%,主因日本SoftBank宣佈豪擲20億美元入股,同時美國政府也積極考慮將CHIPS Act補助轉換為公司股權,意圖以公私雙重利益角度扶持Intel度過產業逆境。Treasury Secretary Scott Bessent證實政府確實將補助金用於取得股權,強化本土先進製造策略。
過去數年Intel陷入嚴峻市場競爭,不僅製造端連年虧損,PC晶片業務市占被AMD(NASDAQ:AMD)、Qualcomm(NASDAQ:QCOM)逐步蠶食,更在AI及高階製程落後於Nvidia(NASDAQ:NVDA)及AMD。市值甚至僅2021年高峰的一半,導致管理層大幅裁員並暫停歐洲擴產計畫。但Intel仍是唯一大型美國本土領先晶片製造商,於地緣政經層面的地位無法取代。
SoftBank的投資與美國政府有意入股,獲得市場部分正面迴響。分析師Ross Seymore(Deutsche Bank)認為此舉反映新任CEO Lip-Bu Tan積極穩固財務與戰略定位。不過,也有Wall Street專家質疑此舉是否僅是外部資金短暫「輸血」,而未能根本解決Intel面臨的競爭與技術落差。Loop Capital的Gary Mobley比喻新資金為「沒有安全錨點的救生索」,Bernstein分析師Stacy Rasgon則直言「錢未必能填補能力差距」。Intel Foundry雖試圖與台積電(TSMC)競爭,甚至宣布接單Amazon(NASDAQ:AMZN)和Microsoft(NASDAQ:MSFT),但新世代技術如18A與14A製程延遲至2026才有望上市,Foundry事業尚未展現接單動能。
業界普遍認為僅靠軟銀2億、或CHIPS Act的補助額,遠不足以撐起高階製程擴張。專家估算Intel若要成功邁向下一世代技術,至少需要400億美元以上資本支撐;若美國政府坐鎮成為長期戰略合作夥伴,可能短期有助穩定,但長期恐妨礙創新與效率提升。
面對全球地緣風險、美中科技競賽加劇,美國政府直接介入、扶持晶片製造龍頭,一方面有望加速復興本土先進產業,但是否能補足技術研發及市場機制的真正痛點,仍需時間驗證。Intel在產業轉型及競爭龍頭間,能否憑藉政策與資金雙重「護航」重回榮耀,成為半導體版圖關鍵,未來幾年值得投資人高度關注。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