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變得精打細算,關鍵消費旺季壓力下,Costco、TJX、Amazon等零售巨頭靠定價策略與供應鏈彈性保障獲利,彰顯市占與股價防禦力。
每年回到校園的消費旺季,美國零售巨頭都要面臨消費者口袋收縮與供應鏈挑戰的雙重壓力。今年情勢尤其驟變,伴隨著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唐納‧川普)推動新一輪貿易關稅政策,不但令進口成本上漲,也加重了商品價格的波動風險。
根據UBS和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調查,北美消費者在衣物、鞋類、用品的預算比去年縮水約2%,消費者普遍提早採購,且更偏好可折價、促銷的商品。Morgan Stanley分析師Michelle Weaver指出,美國消費信心雖未崩潰,但低收入群體顯著縮衣節食。7月零售銷售數據雖仍成長0.5%,但餐飲、生活必需品企業表現疲弱,反映民眾心理偏保守。
受到關稅與通膨擠壓,零售公司不得不運用多元策略維持獲利。以Costco(COST)為例,除了要求供應商降價,還借助自家品牌Kirkland Signature提升利潤與控管貨源,甚至提前囤貨、改變貨品進口國籍以規避關稅衝擊。雖然成本壓力不容小覷,但每月銷售仍呈現穩健成長。
TJX Companies(TJX)的折價模型成為最大防禦利器,超值商品讓消費族群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下持續光顧。分析師也一致看好其在今年下半年的市占成長與獲利表現。Amazon(AMZN)則利用Prime Day促銷帶動季節性銷售熱潮,單7月學用品類銷售激增175%,結合快速配送與促銷優惠,擴大線上購物市占。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多數零售巨頭成功提升流量,但部分公司陷入困境。如Target(TGT)定位不明、吸引力下滑,股價今年來已重挫逾22%;投資人普遍認為只有明確策略才能抵抗市場壓力。反之,Walmart(WMT)藉由價格策略與大量店面覆蓋,強化消費者黏著度,今年股價漲逾12%。
儘管關稅帶動部分商品分類通膨仍持續過濾進美國消費市場,具市場彈性與定價優勢的零售商預料能持續吸引消費者,維持股價防禦力。過去兩年疫情震盪後,美國消費結構也將持續洗牌,強者恆強的趨勢更為明顯。接下來,投資人需留意通膨走勢及消費升級趨勢對於企業獲利與股價的長期影響。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