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有意換股持Intel 10%股權,SoftBank跟進注資,雖為本土晶圓製造打強心針,但專家憂心資金非萬靈丹,政治介入恐阻創新與效率。
美國半導體產業近期亮點頻現,Intel(NASDAQ: INTC)成為主角。繼日本投資巨擘SoftBank宣布將投入20億美元入股Intel後,白宮亦證實正研擬將政府補助換成高達10%的公司股權。此一策略源自美國為強化半導體製造主權,盼在AI等高階晶片市場與Nvidia(NASDAQ: NVDA)、AMD(NASDAQ: AMD)等國際強手分庭抗禮。
儘管消息公布後,Intel股價單日勁揚8%,資金挹注看似為公司補強弱點,實際卻難掩結構性困境。Intel長年因失誤與創新落後,市值僅昔日巔峰的一半,傳統電腦晶片市占遭AMD、Qualcomm(NASDAQ: QCOM)蚕食,AI先進製程亦遠不及對手。即使努力推動代工業務、計畫在美國俄亥俄州新建旗艦廠房,市場評價卻普遍持保留態度。分析師普遍指出:資金並非解決技術落後的萬靈解藥。Bernstein分析師直言,Intel的技術鴻溝不是錢能填補,政府補助換股更可能稀釋原有股東利益且資金規模遠不足以撐起千億製程升級。
華爾街意見分歧:部分如Deutsche Bank認為CEO Tan接連大手筆行動有助短期穩定公司財務及策略方向,政府介入能提升Intel在美製造的「國安地位」;但如Loop Capital則警告,若僅是吸引新投資者而非新訂單,經營本質仍難改。Intel Foundry事業部迄今主要仍靠自家業務撐場,與台積電(TSMC)競爭遙遙無期,重要製程節點也一再延後。
更深層的疑慮在於政治介入:專家認為,政府持股或將使Intel發展受政策目標掣肘,導致決策遲緩,創新力削弱。若補助換成股權成未來新常態,恐使更多科技企業面臨商業與戰略的兩難。
整體而言,Intel獲雙重資金救援固然舒緩短期壓力,卻非長遠競爭力保障。美國半導體能否憑此舉扭轉技術落差,仍需看Intel自身改革、新技術突破,以及市場能否恢復對其信心。政府資金介入是「國家隊」加持,還是干擾商業效率的隱憂?恐怕答案要待真正技術領先再度回歸市場主導時才能明朗。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