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現代消費市場瞬息萬變,
資訊科技不斷推陳出新,
愈來愈多商品的生命週期變得短暫,
不出幾年光景,就被新科技產品取代。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資訊科技不斷推陳出新,
許多產品很快就被新科技取代
像錄音機被CD播放器取代,
CD播放器又被DVD播放器打敗,
沒幾年DVD播放器終又被數字音頻播放器所征服。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
人類日常生活方式開始改變。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可以上網,
就可以輕鬆完成很多任務,
造成一些商品退出歷史舞台。
根據美國財經網站《市場觀察》的報導,
有十種商品將逐漸被淘汰,
也許在幾年之內就變成家中「古董」,
消費者在購買時,需要多加注意。
1.有線電視
視頻網站飛速發展,
是有線電視已從全盛時期走向衰敗的原因之一。
有線電視已從全盛時期走向衰敗。
自2004年起,
美國的有線電視用戶數就已經開始減少,
分析師稱沒有好轉跡象。
根據信息來源網站IHS的報告,
2013年全美約有5,480萬的有線電視用戶,
比2012年下滑3.3%、
較十年前的用戶數少了17.6%,
預計2014年將流失130萬用戶。
通常有線電視最令人不滿意的是,
頻道限制以及強迫吃到飽的昂貴費率。
在美國,Netflix和Hulu等視頻網站飛速發展,
還有其他的視頻提供商或是平台供應商
(如:Amazon Video on Demand、Roku),
因其提供低廉價格、甚至免費觀看的
互聯網視頻隨選串流服務,
讓那些不在乎一定要
看直播節目的有線電視用戶紛紛投效,
而成了「剪線族」(cord-cutters)。
2.DVD與藍光播放器
目前DVD光碟無論是在銷售量上,
或者是租借生意方面都很不景氣,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SNL Kagan 的一項報告顯示,
2012年DVD與藍光播放器的銷售金額僅2,130萬美金,
比起2011年的數字下跌了20.1%、
比2010年的數字少了24.8%。
專家表示,
這是因為觀看影片的消費者,
紛紛轉向Netflix和Hulu
所提供的互聯網隨選串流服務的原因。
還有,遊戲玩家使用他們的電玩主機
(如:Xbox One或是PlayStation 4)
來觀看DVD影片,
也是另一個讓DVD與藍光播放器市場蕭條的因素。
3.數位相機
數位相機正面臨一股強勁對手,
那就是
可頂巨浪、強風並在海底、
雪中攝影的GoPro相機。
外型小巧討喜的數碼傻瓜相機多年來一直是顆耀眼之星,
但現在市場需求也日薄西山。
據消費電子協會資料,
2013年美國數碼相機市場約有1,150萬台,
比2012年下滑了44%,
預計今年的銷售數量將低於800萬台。
數碼相機正面臨認同危機,
儘管有專業和喜愛攝影的消費者,
仍選擇高品質的數碼單反相機。
但不可否認的是,
有愈來愈多人仰賴
All-in-One的智能手機的「相機」功能。
據台灣《蘋果日報》報導,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預測,
在可穿戴裝置的協助下,
智能手機未來可能會推出可更換鏡頭,
讓手機躍升為「高階數碼相機」
取代真正的數碼相機。
4.台式機與筆記本電腦
平板電腦幾乎已取代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
因為它的功能
(無論是音樂播放、相片分享、上網等)毫不遜色。
平板電腦的價格也愈來愈平易近人,
像蘋果的iMac起價是1,099美金、
MacBook起價是899美金、iPad起價是299美金。
當然,
並不是每個人的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都可以被取代,
平面設計師以及一些專業人士因工作需要,
大屏幕的電腦還是有其存在的優勢。
國際數據資訊(IDC)調查顯示:
2013年第4季平板電腦出貨達8,410萬台,
首度超越個人電腦出貨8,310萬台。
個人電腦於2012年全球出貨量也比前一年下跌了4%,
這是自2009年來觸低的歷史紀錄。
IDC預測,
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在2017年前將降至323美元,
相較2012年均價462美元,
這也將使平板電腦更具競爭力。
5.GPS導航設備
司機可以從智能手機免費下載地圖導航應用程序。
GPS問世之初廣受好評,
許多司機因使用衛星導航,
降低迷路概率。
但是,到了2012年,
北美的衛星導航銷售量卻直線陡降,
瑞典研究公司Berg Insight的數據顯示,
當年賣出的導航設備僅750萬台,
較2009年1,800萬台的高峰少了將近六成。
這是否意味著司機不再需要GPS衛星導航?
答案是移動上網與智能手機的出現改寫了GPS的命運。
司機可以從智能手機免費下載地圖導航應用程序,
如:Waze、Google Maps或是Scout by Telenav。
另一個讓衛星導航系統銷售陡降的原因是,
很多新車都推出內置車用導航系統。
汽車資訊網Edmunds.com的資料顯示,
各車廠新車款內置車用導航系統
從2010年的33%增加到2013年的49%。
根據台灣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的報告,
全球車用導航市場的規模從
2004年的660萬組成長至2011年的1,200萬組。
6.家用電話
近年來桌上電話機用戶也急劇減少,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
在2013年上半年有40%的美國家庭使用手機,
相較於前一年同時期小幅攀升。
在過去十年裡,
手機用戶數持續上揚,
拜移動上網之賜,
多樣化的免費通訊與視訊選擇,
像Line、FaceTime和Skype,
加速了家用電話被市場淘汰。
另外,許多電訊公司也提供機頂盒,
以通過網絡撥打長途或是國際電話
較低固定費率「無限暢打」的服務。
在美國,家用電話每月的賬單至少要10美金以上。
7.兩年租約手機
相信很多人都有使用過「兩年綁約手機」的經歷,
當想退約時卻走不掉,
還要繳上一筆不合理的違約金。
消費者都心知肚明:
兩年租約手機「吃到飽」套餐看似消費者受益,
實際上卻弊大於利。更甚者,
由於合約上冗長的附帶條款,
常常讓使用者每月支付高於剛開始在店裡簽約時的報價。
其實,手機用戶仍有其它選擇,
譬如可以到無需簽約的服務廠商,
以原價購買手機,
儘管金額將高於兩年綁約的機子,
但之後每月的通訊費將遠遠低於綁約價,
通常只有一半的金額。
8.酒店住房
因應酒店的高房價,
遊客紛紛轉向一些訂房服務網站,
選擇較低廉的公寓或是民宿。
因應酒店的高房價,
遊客紛紛轉向一些訂房服務網站,
選擇較低廉的公寓或是民宿,
像是Airbnb.com和VRBO.com等民宿網站,
有些房東甚至還提供免費機場接送服務。
其它還有一些提供旅遊定點
「短期租屋」與「換屋旅行」的網站也威脅著酒店住房。
vrbo.com、homeaway.com以及
villasintl.com等網站
提供來自全球超過數十萬筆的「假期租屋」資訊;
homeexchange.com、 homelink.org和intervac.com等網站
則提供100餘國、上萬個換屋旅行機會。
假如旅遊人數多,
可以考慮租一棟有多房的大豪宅;
如此家庭出遊就有更多的私人空間,
可以下廚不用外出就餐。
但是,這種低廉的短期租屋或是民宿,
就沒有酒店保安來得安全。
9.較寬敞的經濟艙空間
包括美國航空與達美航空在內的一些航空公司,
近幾年皆針對經濟艙客戶採取額外收費,
假如他們要求較寬敞的腿部空間(三至六吋額外的腿部空間)。
這項額外收費最多達180美金,
通常這些位置落在經濟艙的第一排和緊急出口那一排。
其實,
旅客只要多付類似金額(約100至200美金),
就可以升等到商務艙,
不僅座位舒適、活動空間寬敞、餐點高檔,
就連座艙員的服務品質也比較好。
通常升等服務僅預留給航空公司的忠實顧客,
但現在許多航空公司也將此服務
釋放給於辦理登機手續或是登機時願意多付些錢的旅客。
10.積分或是飛行里程計劃的信用卡
過去幾年裡,
發卡銀行曾大力度拓展信用卡回饋業務,
但消費者應該規避有積分以及累積飛行里程的計劃。
很多發卡銀行早已將其信用卡积點回饋計劃大幅縮水,
消費者必須花更多的錢
才能換取和以前花較少點數就可以拿到的免費贈品。
更糟的是,
有些信用卡還需繳交30至75美金不等的年費。
專家認為,
信用卡的「現金回饋計劃」最實惠,
只要刷卡消費到一定金額,
消費者就可以有1%到5%的現金回饋,
很多信用卡都提供刷卡現金回饋,
而且還免年費。
科技越來越進步,東西淘汰的快,
有時候反而不那麼珍惜物品了呢...
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