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優觀望Fed延長高利率期間,道瓊再陷年線攻防
由於Fed持續保持鷹派說法,並不利於經濟復甦,市場預期經濟動能放緩以外,亦不排除2023存在經濟衰退風險的可能性,而昨(22)日美國第三季度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化季率終值、實際個人消費支出季率終值、實際GDP年化季率終值表現皆優於預期,加上當週初請領失業金人數低於預期,以及先前通膨出現回落跡象,引發市場重新評估Fed在數據穩健為Fed提供維持高利率環境良好的利基點,並且通膨、就業表現符合升息預期的背景下,於通膨明確回落前,Fed可能持續維持貨幣緊縮政策,四大指數終場全數收黑,跌幅介於1.05%~4.20%,其中道瓊再度陷入年線攻防。
第三季度GDP優於預期,美元多方續守年線
昨(22)日美國當週初請領失業金人數錄得21.6萬人,低於市場預期的22.2萬人,高於前值的21.4萬人,顯示現階段就業市場供需仍然緊俏,而四週均值錄得22.17萬人,低於前值的22.8萬人,續請失業金人數錄得167.2萬人,低於市場預期的168.3萬人,與前值的167.8萬人,目前在續請人數有緩步墊高趨勢,顯示近期就業環境相對不利勞工更換工作,但由於Fed主要試圖極力避免薪資、通膨所帶來的惡性螺旋,故於薪資調漲壓力趨緩前,仍難免需要維持既有升息方向,回觀其餘數據上,美國第三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終值錄得3.2%,高於市場預期的2.90%,與前值的-0.6%,美國第三季度實際個人消費支出季率終值錄得2.3%,高於市場預期的1.7%,與前值的2%,由於消費者支出在疫後復甦階段直續於旅遊、娛樂等服務部分有增幅擴大跡象,也連帶提振第三季度GDP表現,而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卻同樣未能定論瀕臨衰退,美國第三季度PCE物價指數年化季率終值錄得4.3%,符合市場預期,低於前值的7.3%,美國第三季度PCE物價指數年率終值錄得6.3%,低於前值的6.6%,美國第三季度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化季率終值錄得4.7%,高於市場預期的4.6%,並持平前值,美國第三季度核心PCE物價指數年率終值錄得4.9%,低於前值的5%搭配前段GDP數據,可以發現美國經濟在1H22出現萎縮之後,於3Q22出現反彈,加上物價多有趨緩回落,仍有利於Fed維持既有的升息步伐,只是美國11月諮商會領先指標月率錄得-1%,低於市場預期的-0.4%,與前值的-0.8%,諮商會經濟學高級主管Ataman Ozyildirim出面表示,數據證實美國短期內缺乏經濟增長的動力,加上住房在高利率環境下難有成長表現,仍預期2023年初美國有經濟衰退風險,美元指數昨(22)日終場收漲0.14%,多方續守年線。
罷工續為觀望,英鎊未能收復月線引發觀望賣壓
昨(22)日英國第三季度GDP季率終值錄得-0.3%,低於市場預期的-0.2%,與前值的0.2%,英國第三季度GDP年率終值錄得1.9%,低於市場預期的2.40%,與前值的4.4%,並且數據顯示所有十三個製造業子行業均下降,加劇市場對於英國經濟衰退的擔憂,而FactSet預測英國經濟預計4Q22國內生產總值將萎縮0.3%,1Q23、2Q23則將分別萎縮0.3%。也連帶帶動市場對於英國央行(BOE)是否可能成為第一個被迫提前結束貨幣緊縮週期的央行,至於持續為基本面焦點的各行業罷工大事件,12月份剩餘時間內,全國鐵路、海事與公路運輸工會鐵路工人預期12/24~27罷工,歐洲之星(Eurostar)鐵路保安人員預期12/22~23罷工,國家公路(National Highways)交通官員預期12/22~25、30~31罷工,各大機場邊防部隊人員預期12/23~26、28~31罷工,郵差預期23~24罷工,救護車救護員預期12/28罷工,將導致市場持續觀望聖誕、跨年消費情況,成為短線經濟面最大不確定因素。英鎊/美元多方續弱,終場收跌0.35%,續處5日線下。
2023經濟前景看法分歧,歐元暫守10日線
雖然Ifo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12月商業景氣指數錄得88.6點,優於前值的86.4點,Ifo所長Clemens Fuest則表示,與之前的預期相反,4Q22經濟可能不會萎縮,即使2023年經濟衰退,也將比之前預期的要平緩許多,但因德國財政部在月度報告中,預計2023年通膨率將下降,卻仍將處於高水位,並且4Q22~1Q23經濟活動保持低迷,加上Hauck Aufhäuser Lampe的首席經濟學家Alexander Krüger認為,除非高昂的能源成本能下降,以及俄烏戰爭情況得到減緩,市場應該要避免過度樂觀,因為通膨居高不下仍將導致各國央行被迫升息,溫和衰退難以避免,多空互抵的背景下並不利於歐元多方,昨(22)日歐元/美元終場收跌0.08%,續於10日線上整理。
美國第三季度GDP優於預期,金價三失1,800美元/盎司大關
金市上,「通膨、貨幣政策」仍為中長線多空的兩大施力點,而大環境上如同先前提及,通膨出現觸頂回落跡象,亦令部分市場預期Fed考量經濟的背景下,無法維持無止盡的升息步伐,只是美國第三季度GDP優於預期,就業情況仍保有韌性,相對有利Fed維持升息步伐,以及2023年預期的高利率環境,也連帶令美元持續於年線上表現有撐,黃金/美元昨(23)日再度出現觀望賣壓,終場收跌1.21%,以1,792.61美元/盎司作收,於後市上,現階段市場持續評估2023年的經濟預期,英、歐地區預期相對不明,但美國也無明確衰退跡象,中國疫情確診短線難免影響勞動力市場,但長期普遍樂觀看待解封利於產業復甦前景,只是短線逢聖誕假期,多空減倉觀望合理,故同樣延續先前看法,於1,800美元/盎司關鍵價位有守的背景下「金價突破站穩1,800美元/盎司,可視為黃金/美元避險地位換手訊號」的看法,換手關鍵則落於「美元指數年線跌破,金價1,800美元/盎司有守」兩大要素同時成立,先前未有多方倉位者宜留意追價風險。
中國疫情爆發恐有缺工疑慮,美油、布油雙收十字
油市上,雖然天氣預報示警大寒流從周二(20)起發威,洛磯山脈(the Rockies)會有強風和大雪,將帶來取暖需求,只是時逢年末,加上英歐地區至2023/01皆深陷罷工問題,相對不利於民眾安排國內、外旅遊行程,燃油需求觀望與之互抵,於中國疫情部分,如同方才金市所提,縱然長線來看普遍樂觀看待解封有利產業復甦,但短線仍難免受確診爆發影響,標普全球評級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Louis Kuijs於昨(22)日同樣表示「解封利於社會流動與經濟活動上升,但並疾病死亡仍將導致勞動力下降,不利短線生產效率,只是現階段標普信評預期2023年前者影響高於後者,故認為中國2023年度的GDP增長率預期,將從2022年的3%左右,恢復至5%左右」看法同樣審慎,只是英歐地區衰退觀望未去,美國亦有經濟衰退隱憂,昨(22)日美油、布油表現分歧,漲跌幅分別為-0.24%、+0.07%,雙收十字,持續試圖挑戰突破站穩12/15前高完成短底。故維持先前看法,短線聚焦英國罷工潮,中國則留意醫療資源負荷消息。中期格局重點仍落於英、歐、美經濟數據,以及疫情爆發期,中國經濟數據是否衰退,長線上「各國當局政策方針仍把通膨列為首要問題」不利於油市多方動能,技術面上續以百元大壓為長線關鍵分水嶺。
FedEx,Etsy搶回月線重返多頭
S&P500 11大板塊全數收黑,醫療保健、消費必需品2大板塊終場分別收跌0.14%、0.23%,表現較穩,非消費必需品、資訊科技2大板塊終場分別收跌2.57%、2.52%,表現最弱。成分股中FedEx、V.F. Corporation終場分別收漲3.35%、2.95%,表現最佳,Tesla、Lam Research分別收跌8.88%、8.65%,表現最弱。值得留意的是,FedEx於本周二(20)公佈2023財年第2財季營運報告,季度營收錄得228億美元,年減2.97%,低於市場預期的237.4億美元,淨利7.88億美元,年減24.23%,調整後EPS錄得3.18美元,年減34.16%,高於市場預期的2.82美元,其中快遞部門營業利益年減64%,平面運送部門營業利益年增24%,貨運服務部門營業利益年增32%,執行長Raj Subrmanian直言,主要為9月份的轉型取得進展,令第二財季的獲利表現優於預期,並認為能在9月預測基礎上,再削減 10 億美元,令2023財年的樽節總額上看37億美元,昨(22)日股價雖於5日線上取得支撐後獲多方點火,終場收漲3.35%,順利收復月線。但FedEx為全球物流龍頭,長期被視為全球經濟榮枯的風向球,在本次財報中,快遞部門大幅年減反應包裹量減少,FedEx亦坦言示警,下半財年(2022/12~2023/05)包裹量將持續下降,只是降幅可能走緩,財務長Michael Lenz則於法說會上直言,快遞部門第二財季停飛5架貨機,下半財年打算再停飛11架貨機,執行長Raj Subrmanian亦不諱言表示,美國最主要的問題落於電商,電商占美國整體零售銷售比重由疫情時期的高峰22%,降至目前的18~19%。於展望上,2023財年預期資本支出由先前的63億美元降至59億美元,不排除進一步削弱金融機構對於2023的全球經濟預期,仍宜審慎看待反彈。尖牙股全數收黑,其中Meta跌幅2.20%,Amazon跌幅3.43%,Netflix跌幅0.07%,Apple跌幅2.38%,Alphabet跌幅2.03%。
Micron裁員10%,股價跌破9/23前低
道瓊成分股跌多漲少,其中Verizon Communications、Nike終場分別收漲1.40%、0.80%,表現最佳,Boeing、Intel終場分別收跌3.95%、3.21%,表現最弱。費半成分股全數收紅,IPG Photonics、Broadcom終場分別收跌0.84%、1.45%,表現較穩。Lam Research、Applied Materials終場分別收跌8.65%、7.84%,表現最弱。值得留意的是,Micron前(21)日公布2023財年第一財季營運報告,季度營收僅40.9億美元,季減39%,年減47%,淨損1.95億美元,EPS錄得-0.04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0.01美元,而執行長Sanjay Mehrotra直言,現階段記憶體市場仍處供過於求的情況,且為13年來最嚴峻,預期第二財季為庫存高峰期,要至2023下半年度才會陸續恢復,進而帶動營收回升,故現階段虧損仍有下行空間,宣布2023年度決定透過自請離職、裁員等方式縮編10%人力(以現有人力約4.8萬名作為計算基礎,換算約5,000人,預期在2023/02左右完成大部分縮編行動),並停發年度獎金,預期高階主管減薪,且不排除調整成本結構的可能,而於展望部分,2023財年第二財季營收預期區間落於36~40億美元,中值低於市場預期的39.2億美元,調整後EPS預期區間落於-0.52~-0.72美元,中值低於市場預期的-0.32美元,且因在高通膨和經濟不確定性下,消費者對PC和智慧手機支出謹慎,記憶體晶片的電子產品客戶因為零組件庫存增加,紛紛減少下單,2023年度資本支出預期僅70~75億美元,低於先前預期的80億美元,以及2022年度的120億美元,同時,2024年度的資本支出將同樣低於2023年度,昨(22)日股價向下跳空收跌3.44%,失守9/23前低,而因Micron預期Amazon、Alphabet在2023的支出成長將低於歷史水平,且預期PC出貨在2023持續下滑,手機出貨僅持平或小幅成長,也令Amazon、Alphabet的財報部分焦點落於資本支出。
觀望聖誕行情,加權量縮失守半年線
美元指數昨(22)日終場收漲0.14%,多方續守年線,相對不利於新台幣多方取得表現空間,且台積電ADR昨(22)日終場收跌2.41%,再度失守5日線,同樣加深加權多方固守半年線的難度,今(23)日電、金、傳全數開低,而隨後陸、港股,雖於雙雙開低後回攻平盤試圖固守,一度帶動加權收斂跌點,但於港股翻紅未果後,加權多方亦轉趨觀望,台積電(2330)續為空方壓盤重心,而日月光投控(3711)、台達電(2308)、聯電(2303)、智邦(2345)多方不振,縱有欣興(3037)、矽力*-KY(6515)、微星(2377)、技嘉(2376)試圖撐場,電子仍僅能落入震盪,並無力收斂跌幅,金、傳雖陸續浮現低檔轉強指標指標,如國泰(2882)、中鋼(2002)等,但加權指數終場仍收跌171.31點,以14271.63點作收,成交量1,524.27億,再度失守半年線。3大類股指數終場全數收黑,29大類股指數跌多漲少,其中玻璃陶瓷、食品2大類股指數終場分別收漲0.27%、0.08%,表現較穩,半導體、電子2大類股指數分別收跌2.27%、1.58%,表現最弱。OTC櫃買指數中,千金股雖試圖撐場多方,力旺(3529)、信驊(5274)分別收漲1.12%、0.83%,但矽晶圓雙雄的環球晶(6488)、中美晶(5483)、以及電子紙龍頭元太(8069)多方不振,生技指標合一(4743)、保瑞(6472)皆在翻紅上攻時遇月線壓力,未能突破後再度翻黑收跌1.14%、2.28%,也未能順利讓生技接手撐場,OTC櫃買指數終場收跌0.38%,未能搶回5日線上。
(券商軟體)(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法人動向】
三大法人合計:-125.78億元
外資:-132.36億元
投信:+28.06億元
全球蛋荒,卜蜂(1215)董事長「漲價有理」
權值股部分,通膨導致國內餐飲業近期陸續反映成本調漲商品價格,但近期主要焦點落於蛋荒,自11月份起全球受到通膨影響導致養雞成本大幅走揚,而據英國自由放養雞蛋生產商協會(BFREPA)的調查數據顯示,有1/3的雞農表示,由於雞蛋價格難以支付飼料和能源等不斷飆漲的成本,被迫減少雞群中母雞數量。與此同時,有1/4的蛋商宣稱已暫時或永久地停止雞蛋生產,並且由英國地區來看,2021/10禽流感導致撲殺數百萬隻禽類已導致供給缺口在前,由英國家禽協會(British Poultry Council)的數據則顯示,英國每年聖誕節需要吃掉近900萬隻火雞,其中有約90%來自英國,2022/10月開始禽流感則又再度出現升溫跡象,除全家(5904)在本週一(19)宣布將茶葉蛋價格從每顆10元調漲到13元,卜蜂(1215)董事長鄭武樾則於昨(22)日出面提及,各國爆發禽流感,導致蛋雞進不來,只能靠老雞換羽,影響雞蛋生產效率,並且黃小玉大漲也導致進口成本增加,現階段國內飼料價格根本還沒完全反應成本,並引據美國蛋業中心(Egg Industry Center’s)統計資料,提及2022/10生產端的雞蛋價格為每打2.07美元,年增幅高達226%,對比台灣產地價從2022/03的36.5元/台斤,到7月的42.5元/台斤,漲幅僅16.4%,相對合理,該看法也令部分資金轉往大成(1210)、卜蜂(1215)、福壽(1219)等上市雞蛋大廠,只是台股量能不足,買盤保守,加上政府對於民生物資的態度,蛋價欲像國外調漲反映成本相對不易,大成(1210)於5日線取得支撐後震盪收漲1.91%,卜蜂(1215)漲幅雖一度擴大至2.19%,強闖半年線,但逢前段壓力,終場漲幅收斂至0.77%,半年線得而復失,而福壽(1219)逢月線壓力,終場僅收漲0.8%。受國際鋼價起漲激勵,中鴻(2014)昨(22)日開出的明年1月盤價,熱軋、冷軋及鍍鋅等大宗底材鋼品價格全面調漲,其中內銷價每公噸都漲500元、平均漲幅約2%,外銷價每公噸調漲30~70美元。中鴻(2014)表示,美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顯著降溫至7.1%,創去年12月來低;且Fed及歐央(ECB)12月皆升息2碼,同步放緩激進升息步調,全球經濟動能將保持溫和成長走勢,又逢中國大陸放寬防疫措施,有助內需回溫,且鋼市供需持續改善,鐵礦砂及煤炭價格保持高檔,加上大陸寶鋼、鞍鋼及越南河靜鋼等指標鋼廠先後開出漲盤,顯示鋼價具有強力支撐。考量為提振市場信心,並兼顧下游競爭力,決定這次內外銷盤價做適度調漲。激勵今(23)日股價開低走高,並一度突破12/16前高,但買盤力道未能延續且加權觀望氛圍濃厚,終場漲幅收斂至1.1%。
(資料來源:籌碼K線 菜圃股倉製圖)(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鈊象(3293)2022確定賺贏去年,投信連7買
族群部份,遊戲族群後續將逐步進入農曆春節假期的傳統旺季,並且今年農曆年除夕提前至1/21,年假則由1/20一路休到1/29,為期10天,利於消費者在遊戲上的黏著度,而股王鈊象(3293)主要營運博奕類遊戲,明星三缺一、金好運、滿漢大亨等知名遊戲皆為旗下產品,且先前於10月份時稅前盈餘已高達55.34億,程度約當等同2021年全年獲利的57.03億,加上11、12月的獲利於2022年度獲利年增不是問題,且1~3Q22 EPS 29.42元,平均一季賺約一股本,2022年有機會挑戰賺進四個股本。在受惠美國博弈新平台逐步貢獻業績的背景下,推升自8月起,單月營收持續站穩 10 億元大關,預料2023年貢獻將更加顯著,而美國以外,鈊象(3293)也逐漸跨向歐洲市場,同樣有利營運維持單月10億元的高檔表現,今(23)日股價開低走高,漲幅一度擴大至2.93%,但多方力道未能延續,終場仍翻黑收跌0.23%,回測半年線。生技同為盤面資金重點,雖有部分個股續強,如強生(4747)強攻漲停續探波段高,中化(1701)、南光(1752)分別再度大漲8.41%、6.59%,但大多持續出現族群內部輪動情況,如寶齡富錦(1760)於月線取得支撐後,盤中一度亮燈漲停,雖逢12/06前高壓力未能緊鎖,但終場仍大漲8.57%,而解封美容商機的大江(8436)則有昨強今弱情況,股價開低翻紅無力站穩平盤,導致股價翻黑震盪,午盤再度出現賣壓,終場跌幅擴大3.32%。而部分族群轉由個股發揮,如電池族群中聚和(6509)、AES-KY(6781)分別收漲4.71%、1.34%,軍工則由駐龍(4572)、漢翔(2634)表現搶眼,終場分別收漲3.81%、3.13%,而防疫相關的口罩雙雄恆大(1325)、康那香(9919)雖一度分別大漲9.89%、7.67%,但遭短多獲利了結,終場分別收漲5.32%、1.7%、同屬族群中毛寶(1732) 早盤一度大漲5.7%跟上腳步,但同遭獲利了結,終場漲幅收斂至0.79%。
(資料來源:籌碼K線 菜圃股倉製圖)(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快速小結
整體而言,中經院昨(22)日公布最新「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結果,逾500家台灣重點業者已預判2023年全球經濟仍處下行風險,企業的營運狀況、毛利率年減風險仍高。並且短線亞洲區資金動能受到日央調整殖利率目標上限影響,而昨(22)日美元指數終場收漲0.14%,續於年線上有撐,相對不利於新台幣多方拓展攻勢以外,亞洲區的基本面與中國疫情息息相關,只是防疫放寬短線接踵而來的疫情爆發導致勞力短缺,目前傳出包括廣東、浙江、山東等地已有高達六成企業被迫提前放假,尤其訂單稀缺、庫存攀升的紡織業更普遍選擇減產、停產。亦有部分企業將年假拉長到60天,過渡景氣寒冬,亦不利於需求前景,而市場關注的台積電ADR於昨(22)日終場收跌2.41%,亦不利於今(23)日加權多方,今(23)日加權指數終場仍收跌171.31點,以14271.63點作收,再陷半年線攻防,如同先前提及,時序上逢4Q22季底,2023新年提前,投信陸續浮現季底結帳情況,反彈格局雖尚存,但半年線失守仍宜適度停損,且前段漲多族群宜留意追高風險,於操作部分仍可擇優布局,但破線同樣應嚴守停損。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的粉絲頁《菜圃股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