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駱慧雯
端午佳節,人人吃粽子應景,
但傳統肉粽熱量高,
國民健康署估算,1顆重達140公克的肉粽,
熱量上看628大卡,
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若正常體重的成人每天多吃1顆,
約需划龍舟(單趟500公尺)20趟
才能消耗多餘的熱量。
因此,開心吃粽前,還是先想一下,
小心控制份量吧!
傳統肉粽熱量高
單顆熱量=1個滷雞腿便當
國健署表示,傳統肉粽常包有五花肉,
糯米也經過油的拌炒,
熱量及油脂含量皆較高,
1顆熱量可能就高達628大卡,
約1個滷雞腿便當熱量;
飽和脂肪含14.6克,
約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每日飽和脂肪量上限的3/4。
如果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多」吃1顆傳統肉粽,
4天的連續假期共多吃8顆,
估算會讓體重增加約0.65公斤,
換算成單趟500公尺的划龍舟活動,
需划162趟才能消耗多餘熱量。
以上是以正常體重60公斤
之靜態工作者為計算基礎,
每日所需熱量約1800大卡;
飽和脂肪不超過總熱量的10%,
即180大卡計算,飽和脂肪不超過20公克。
聰明吃粽不發胖!
快記住5大原則
想吃粽子又不想辛苦划龍舟,怎麼辦?
那就要學會精挑細選!
市售粽子琳瑯滿目,
會因食材、烹調方式及重量大小不同,
熱量及飽和脂肪差異很大,
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建議民眾選購粽子時,
掌握5大原則:「看標示」、「挑食材」、
「減份量」、「搭蔬果」、「少沾醬」。
原則一、看標示:
優先選購熱量較低,或體積較小的粽子。
要特別注意的是,
產品型錄若只標示每100公克的熱量,
記得要以粽子重量換算成每顆粽子的熱量,
避免攝取過多熱量而不自知。
原則二、挑食材:
盡量挑選添加全穀和雜糧的粽子,
如紫米、燕麥、薏仁及地瓜等,
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之外,也可增添粽子口感;
另外盡量挑選以瘦肉、
雞肉或海鮮等低脂肉類取代包豬五花肉的粽子,
以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
餡料則建議多選擇含有菇類、竹筍、
栗子、紅棗等食材,以增加蔬菜的攝取。
原則三、減份量
粽子中的糯米跟米飯、
麵條同屬於全穀根莖類,
加上餡料中的肉類、油脂都是主要熱量來源,
因此食用時需注意與飲食中的全穀根莖類、
肉類及油脂類作代換,
減掉其他餐食的份量,
以避免食用過量而攝取多餘熱量。
原則四、搭蔬果:
享用粽子時搭配清爽的蔬菜及水果,
選擇當季盛產的鳳梨、小番茄、
李子及芭樂等水果,
並搭配涼拌小黃瓜、竹筍、燙青菜、冬瓜湯等。
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飽足感。
原則五、少沾醬:
鹹粽應避免沾甜辣醬或番茄醬,
鹼粽應避免沾砂糖或糖漿,
以免鈉、糖攝取過量。
糖攝取過量不僅會造成肥胖、
代謝異常與齲齒,也會刺激胰島素快速分泌,
造成血糖與情緒不穩,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而過多的鈉,則可能增加罹患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Susan)
您的孩子有以下的困擾嗎?
-說話太過急躁,無法完整表達說話內容
-非常愛說話、又好動,很有主見及想法
-在眾人面前較害羞,常常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只要3小時,增進孩子溝通力!
→→→ 7 / 17 日 ( 名額有限,點我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