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股友私下問我,表示 : 他會自己去聽法說會,有時候發言人會表示 公司目前 【結構性獲利能力良好】,這是獲利能力表現不錯的意思嗎 ? 自己上網查詢後,發現這專有名詞始於【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一書,但具體來說,他仍然看不太懂文章內的描述。
其實我之前也有寫過此書的重點心得 :4/27 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幫你念書,一次劃重點給你看 - PressPlay Academy 線上課程學習平台
對於一間公司來說,有良好的結構性獲利非常重要,表示企業目前的商業模式正確,未來有機會越賺越多錢,反之如果沒有良好的結構性獲利,那做越大就越危險。今天的文章就來講講何為結構性獲利。
憑感覺
最危險的經營思維
在我 (阿勳) 創業的 10 來年裡,我看過不少中小企業老闆,因為不懂財務而吃虧,即便手中有會計師給的報表,他們還是不清楚公司 "真實的" 財務狀況或經營績效,總是將焦點鎖定在 【營收】身上,頂多再看一下【帳戶裡的錢有沒有變多】,一味的認為,只要有賺錢,就把營收放大,就能越賺越多,對於損益表的構成不了解也沒關係,憑著自己的直覺來管理公司就行。
有趣的是,儘管你提醒他們,他們還是按照自己的【簡單加減乘除】在評估事業,例如
- 賣兩條魚賺一條魚
- 賣一箱能賺 1 萬,賣 10 箱就能賺 10 萬
- 銷售下滑,就馬上殺價,有賺就好
- 一個月營收 200 萬,一年就能賺 2400 多萬,所以要不斷擴大營收
年營收 7000 萬,卻不知道自己賠錢
上述例子可能還不夠生動,
我舉一位與我一樣在做電商的朋友好了,
以下將其化名為 "小陳"
小陳是一名高中輟學生,雖然不愛念書,但非常聰明 ( 也可以說非常多小聰明 ),18 歲開始就四處打工,當過 : 車手、酒店少爺、房仲、畫家、煎牛排、賣生魚片、直銷、賣水貨、KTV 服務生、賣違禁品,只要能賺錢的事業,他都會嘗試,而約莫在 5 年前,他開始接觸電商,並成立起一間員工人數約 10 人的小企業。
這算是他人生第一次當老闆,剛好搭上電商的熱潮,讓他賺到人生第一桶金,截至今年,每日的營業額高達 15~20 萬,經營手法也很簡單,就是買進賣出賺取價差,賣不好的就殺價促銷,然後不停的擴大廠房 與 品項,錢不夠就找銀行借錢、或是再找新股東入資。
由於我自己也有在經營電商,所以我根據他的廠房規模 與 相關人力配置,可以估出他的成本與費用,我感覺他只有金流再跑而已,於是我就問了他一些營運狀況 。
阿勳 : 你有算過自己的利潤嗎 ?
小陳 : 沒有算很精,但 "應該有賺",每個月營收 600 萬,一年有 7000 多萬,預計明年營收會破一億。
阿勳 : 那你都怎麼訂價 ?
小陳 : 成本*2,如果市場上有相同產品,就會訂的比對方少 50 元,賣太慢的,就再降價促銷,有賺就好,趕快把金流換回來。Ex. 成本 100 元,市場價格為 160 元,就定 150 元,每賣一件能賺 10 元。
阿勳 : 你一個月固定成本多少 ?
小陳 : 廠房 + 人力 + 水電 大概 120 多萬。
阿勳 : 那你的稅金、運費 與 廣告費用多少 ?
小陳 : 稅金沒算過,運費大概 60 萬,廣告 40 萬。
阿勳 : 那報銷與退貨退款佔多少?
小陳 : 沒算過,應該 5% 吧。
阿勳 : 平台抽成多少 ?
小陳 : 平均應該 10%。
阿勳 : 你每個月固定費用大概是 220 萬 ( 150+60+40),稅金 5% 抓 15 萬好了 、退貨退款抓 5% 也抓 15 萬,平台抽成則為 60 萬,就目前已知的費用大概就 310 萬,佔了你營收的 52%,等於毛利率只要低於 52% ,大概率會賠錢,目前這個訂價很危險,何況你還降價。
小陳 : .......感覺有點危險,但為何我帳戶錢有變多?
阿勳 : 我怎麼知道,說不定是銀行與股東的錢。
小陳 : ...........那怎麼辦 ?
阿勳 : 先把準確數字算出來,你才知道後續該從哪一點去改善。
上面是身旁有人的真實案例,最後我有幫朋友大概算了個數字,他其實每個月都賠 20 幾萬,一年下來就要賠 200 多萬,也就是說,他的規模越大,虧的就越多,結構性獲利非常差,以目前的狀況繼續下去,只會越來越差。
由此可知,了解整體獲利結構真的非常重要,因為這牽涉到選品策略、訂價模式、行銷預算、費用預算,如果只靠感覺經營就能賺錢,那真的是上帝保佑你。
張忠謀
無法數量化的東西就無法管理
結構性獲利一詞,因為張大會計師的書熱銷,才在這三年漸漸被人們熟知,但其實在上市櫃公司裡,管理階層都會用這個專有名詞來形容自己公司的營運趨勢,包括我們護國神山的創辦人 : 張忠謀。
台灣半導體之父 張忠謀 曾說:「沒有辦法數量化的東西就無法管理,或者很難管理,所以即使很難數量化,也要盡量數量化。」他表示,一間具結構性獲利能力的公司,有 4 個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