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200 義勇兵力抗 4 萬暹羅軍
「Taiwan, Su-Su!Taiwan, O-LAY~O-LAY~O-LAY…」
在 2018 世足賽的預賽小組賽,
曼谷可容納 4 萬餘人的足球場
響起了這麼一小撮的加油聲...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這一日,集結了 200 位台商僑胞義勇兵,
對抗 4 萬暹羅大軍,即便要一個打兩百個,
仍然奮力地嘶吼著台灣加油!
終場結束,2:4 台灣以兩球之差
結束客場之旅,
一片藍海的暹羅軍團無不歡呼勝利的到來,
有別於球場上兩國對壘時,
彼此球迷常見的謾罵與訕笑,
賽後不少的泰國球迷們,
紛紛跑來找台灣球迷照相,
告訴我們台灣足球進步很多,
這是一場刺激的比賽!
這就是泰國,面對著街道上形形色色的人種,
還有自己國家或男或女或中性的同胞,
兼容並蓄,不排斥也不刻意,
社會就這麼樣自然地運作著。
還記得初赴任泰國時,
看到曼谷街頭
許多打扮花枝招展又婀娜多姿的「女性」,
不免多注目了幾眼,
跟台灣朋友們閒聊曼谷的風情萬種,
得到最多的回應是:「你確定那是女的嗎?」
的確,泰國給多數台灣人的印象,
就是「姊妹們」充斥著大街小巷,
似乎所有打扮比較時尚的女性,
都曾被質疑過性別;
不可否認在泰國社會中,
男性軀體裝著女性靈魂的案例確實不在少數,
而且多數是大方地顯露於外。
她/他們絲毫不覺得有什麼奇特,
反倒是我們這些「涉泰未深」的外來民族
覺得大驚小怪,除了不習慣還多了點驚嘆!
是男是女又如何
泰國的朋友告訴我,
在他們一生求學生涯中,
總會出現一兩個或多個同學,
多年後再見面,
性別和畢業時的記憶有所出入;
當然這些改變絕非發生在一瞬間,
在求學過程或許就有脈絡可循,
即便如此,大家的相處不會因為性別的轉換
而有所隔閡,
反而還多了幾個閨密或是哥兒們;
尤其是餐飲服務業,
七呎男兒身套上無袖上衣窄裙
還腳蹬恨天高的姊妹,真是屢見不鮮,
起初被這些姊妹們服務,總感覺有些彆扭,
但過一段時間過後,
這些姊妹們細膩的心思與貼心的服務,
卻往往是征服顧客的一大關鍵!
我一直感到好奇,既然都是性別轉換,
為何週遭總是男變女多於女變男?
經過不正式的觀察與諮詢,
大概可以歸納出幾個原因:
一,東南亞普遍是母系社會,
女性擁有較強的支配權與責任感,
因此變為女性,
某種程度也是一種自我肯定;
二,因為女性擁有較強的責任感,
職場上的女性白領階級人數多過於男性,
她們肩負著家庭生計的負擔,
比起男性更認真投入於工作。
泰國朋友們也笑稱,
他們國家最多男性從事的行業除了和尚外,
大概就是計程車/摩托車司機了;
所以相較於男性,
女性在泰國社會上的地位普遍較高,
也不意外這些姊妹們想方設法地
分段完成變身任務。
即便從事人妖表演活動,
高收入的優越感也能抵過許多的訕笑輕視,
另外就是在成人產業相對蓬勃的泰國,
變成女性的優勢也就不言可喻。
不能公開的秘密
不過,在開放的泰國社會輿論裡,
討論性別、種族、宗教,
大多不會有太大的爭議,
惟有王室,是不能公開被討論、臆測與批評的。
現任國王拉瑪九世,在位已逾 60 年,
幾乎陪伴全國大多數民眾長大;
在泰國,王室是一種高不可攀的象徵,
即便泰國不排斥各種族人群,
但不代表可以肆意地評論王室所有事務,
尤其當現任國王年事已高,
接班問題每年不斷不斷地被外界質疑,
但在泰國境內幾乎聽不到民眾公開談論,
更不要說如台灣的政論節目那般,
還拿著圖表分析領導人的家族歷史。
而民眾近乎造神運動的行為,
是從小就被教育的。
在泰國,各式課本、書本裡
都記錄著國王憂國憂民,
制定許多政策造福人民,
帶領泰國從小康之國走向東協強國;
看電影需要起身觀賞國王事蹟,
晨八暮六一天兩次播放國歌,
從公家機關到大眾公園,
只要聽到國歌響起,
必須要停止所有活動並站好站直至音樂播完,
每當遇到需要駐足聆聽的時候,
總會想起小學時期聽到鐘聲,
制約式立定站好的回憶。
各憑本事 不羨慕也不忌妒
東南亞國家,
每到月初發薪日就會發現銀行大排長龍,
提款機前人潮絡繹不絕,
因為多數的民眾除了要確認薪水已經入帳,
更重要的是還要領出來消費,
泰國也不例外;
但可愛的是,
多數的泰國民眾不會太計較別人領多領少,
只要確定有錢花,就感到幸福滿足。
這樣安逸的個性,
也給了相對認真的華人契機:
泰國社會大概有四分之一的華人,
其中多數來自於廣東潮汕,
而泰國當地傑出的商人或是企業家,
幾乎多數都有華人血統,
相較於泰國人的「撒掰撒掰」
(泰文”舒服”之意),
華人兢兢業業、勤勉工作的特質
也為自己贏得相對多的資源。
即便泰國民眾不羨慕忌妒口袋的銀兩,
但卻十分在意身分與面子的斤兩;
泰國女性愛美程度絕對能在世界排上前幾名,
除了衣裝也要講求時尚,這樣的氛圍下,
參加泰國友人的婚禮,一定要正裝打扮,
女性著洋裝畫上大濃妝,
男性也應以襯衫西褲出席,
並且多數的女性在婚禮上穿過的衣著
勢必不再穿上第二次。
因此泰國女性動輒上百套衣服,
近百對耳環項鍊,
數十雙不同場合的鞋飾真的比比皆是,
這也是全世界美妝品牌
前仆後繼想來泰國共享這塊大餅,
更造就了許多泰國「必 buy」的推薦清單。
雖然泰式兼容並蓄的社會看來平和,
但卻也隱藏制約下的束縛與太過安逸的個性,
這大概也是我們這些外來民族,
能在這裡討生活的一點契機吧!
熱門文章:
- 與「精通三國語言、月領3K」的嘟嘟車司機晚餐,驚覺自己是何等幸運
- 「台灣房價跌定了?」現在買房,小心毀掉一生
- 從「很抱歉這職位不適合妳」到「歡迎妳的加入」──歐洲求職大不易
- 光有熱情不夠!世界名廚江振誠:「我的廚房裡,現在沒有台灣人。」
- 從瑞典反思台灣:個人主義適合我們嗎?──Interdependence or Independence?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Susan)
讓 "媽咪" 成為…最幸福的女人 ❤
【DIY 母親節康乃馨】送給最愛的她~
→→→5/5 四 ( 名額有限,「點我」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