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
單純分享"客觀財報資訊"與"公開資料收集",無邀約之實,價值之判斷依據公開且可取得公式之【價值河流圖 App】,無個人分析推薦之意,也不做買賣方向之推介,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任何交易行為須自行判斷。
P.S 請大家不要問我,能不能買、該不該賣、哪裡便宜、哪裡昂貴,這是違法的,回答你的話,我可能會收到巨額罰款 & 吃牢飯,公司的詳細介紹我都寫在文章內了,買賣要自行判斷才行,河流圖、文章與價值檢視系統,會是你最好的朋友。
🚫證券交易法第 155 條規定
意圖影響集中交易市場有價證券交易價格,而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最高可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000 萬元以上 2 億元以下罰金。
🚫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 107 條規定
未經主管機關許可,直接或間接自委任人或第三人取得報酬,對有價證券、證券相關商品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項目之投資或交易有關事項,提供分析意見或推介建議,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 100 萬元以上 5000 萬元以下罰金。
資料來源 :
公司股東會年報、公司財務報表、法說會、CMoney 法人決策資料庫、 TEJ 經濟日報資料庫、股人阿勳價值河流圖 App。
累計報酬 67%
今天要追蹤的公司是 全球電子代工市佔率達 40% 的 eCMMS 龍頭 "鴻海 (2317)" ,這也是大家 8 月票選第 10 名想追蹤的公司,過去文章提及過的有約 5 篇,撰寫的時間點是在 2019 年 10 月,當時價格為 72.7 元,目前價格則為 112 元,期間經過兩次配息( 4 元 +5.2 元),累積報酬約為 67%,如果以權值股的角度去看待,它的漲幅是領先於大盤的。
P.S 我記得股友裡頭有 3 為鴻海的同仁
入股紫光集團牽扯國安問題!?
2022 年 7 月,鴻海旗下工業富聯透過興微產業投資合資企業以 98 億人民幣 (約 400 多億台幣) 投資紫光集團,透過該投資案跨足記憶體與通訊晶片等事業外,進而擴張晶圓代工/製造、IC設計、封測等一條龍業務。
消息傳出後,外電報導台灣國安事務高層官員表明「這絕對不會通過」。鴻海重申,已將投資案送件審查,後續會再向主管機關說明;經濟部投審會則強調,投資案仍在審查過程中,無從評論媒體報導內容。
劉揚偉說明,此次集團參與投資的紫光,並非過去的紫光,因為當初紫光破產重組時,長江存儲、武漢新芯等半導體廠都已切分出去,現在投資紫光出發點是財務投資,主要看好獲利能力不錯,並希望與客戶、供應商藉由共同投資建立良好的關係,但有一些誤解讓相關單位有不同看法,若最終投資案沒被核准,也會有備案。
鴻海 (2317)
全球最大的 eCMMS 廠
公司成立於 1974 年,初期以生產電視機旋扭起家,後跨入電腦連接器生產,現已成為橫跨電腦、電視相關、行動電話、通訊網路、遊戲機、數位相機等 3C 電子產業,也是全球最大 eCMMS 廠,市佔率高達 41.4%,智慧型手機組裝市佔全球第 2 、 平板電腦代工廠市佔全球第 2 (市佔約 20%)、集團伺服器系統組裝及半成品,更是台灣出貨量排名第 1。
除一般所知之資通訊 (ICT) 產業四大產品外,公司持續擴大電動車、機器人、數位健康三大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與新世代通訊等三項核心技術領域布局。
利用 eCMMS 模式,有效提高顧客忠誠度
全名為【電子化-零元件、模組機光電垂直整合服務】,這是創辦人郭台銘為了提供『全方位成本優勢』下,自創出的電子化-零元件、模組機光電垂直整合服務商業模式
- e ( Electronic ) : 電子業,3C 代工產業。
- C(Component): 零組件,站在零組件廠商的角度來看,尋找與提供不同產品的解決方案。
- M(Module): 模組解決方案,規格化產品,利用垂直分工的方式整合系統,加速系統廠商面對快速需求變化的解決方案。
- M(Move): 整合、服務的移動速度,從零組件到模組,再由模組到組裝的整合速度,在全世界建造高效能的工廠,提供客戶具「速度、品質、靈活及低成本」工程解決方案。
- S(Service)協助廠商製造與設計服務,和客戶一起「joint design(共同設計)」、快速開發樣品及進入量產,以台灣為運疇中心,在大陸設立製造中心,極快速地運兵遣將,在歐洲、美國設立據點,成立運作廠房, 全球交貨。
在 eCMMS 模式下,提供客戶「一站式(One-stop)」訂購的概念,全面整合上、中、下游,把服務的範圍從電子零組件,延伸到機械模塊、電子模塊、系統組裝和測試。客戶可以向鴻海採購任一零組件或模塊,也可以要求鴻海進行成品組裝,滿足一次購足的需求。這模式不僅可協助客戶降低製造成本 ( 蘋果最愛 ),還提供售後服務或維修統包,達到快速開發、快速量產、快速出貨的目標,建立全球最短的 3C 供應鏈,搶占市場先機,使鴻海具有更強的管控能力,儘管是獲利微薄的代工產業,仍具有相對同業更高的進入障礙。
產品事業:
電腦、手機、雲端網路
鴻海 (2317) 主要代工組裝業務來自於電腦運算、雲端網路、消費性電子等產品,其中以消費性電子佔營收比重達最高,主要產品為智慧手機、LCD TV 及遊戲機組裝 ; 電腦運算業務主要產品為 DT、NB、平板組裝 ; 雲端網路以伺服器及網通產品為主。
鴻海有 4 大產品結構
截至 2022 營收佔比如下:
-消費暨智能產品領域: 50%~52%
主要為個人使用的消費電子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功能型手機、穿戴式裝置等以及家庭生活中的智慧娛樂系統及設備,包含電視機、遊戲機、機上盒、音箱等。
-電腦終端產品領域 : 19%
主要為工作生活所需的電子運算設備,以及辦公室職場工作所需的電子運算產品,包括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商務機、印表機等,涵蓋過去外界所定義的 3C 產品別中Computing的範疇。
-雲端網路產品領域 : 23%~25%
企業以及一般消費者使用網路通訊、雲端空間所需的相關雲網設備,包括路由器、伺服器、邊緣運算、資料中心、衛星通訊等相關設備。
-元件及其他領域 : 6%
涉及產業上游的關鍵零組件、技術零件,包含連接器、精密光學元件、以及鏡頭、電子元件、半導體產品、汽車電子零件、刀具/模治具與機械設備之製造與開發等,此外物流倉儲、軟體開發、醫療保健服務、工業互聯網整合方案領域,也歸屬此範疇。
此類產品相當多元,主要仍是為了配合現有 ICT 客戶的需求,未來我們電動車等新事業,也會以元件供應為主要目標之一。
-電動車 (兆元產業)
全球車市整體規模約四兆美元,預估電動車將快速成長,在 2025 年規模將達到 6000 億美元的水準。在汽車從內燃機轉至電動馬達的趨勢下,複雜度與零組件將大幅減少,加上未來電動車走向軟體定義的方向,大型 ICT 業者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鴻海 (2317)先透過建立 MIH 平台打造一個平台化、標準化、與模組化的電動車生態,整合軟硬體。以領頭羊的角色,運用 BOL合作模式,持續在電動車的全球佈局有序的發展。
展望未來 3 年營運,鴻海重申到 2025 年,集團將取全球電動車 5% 市占率、營收規模拚新台幣 1 兆元規模,預估鴻海整車年生產規模可到 50 萬輛到 75 萬輛。
-半導體 (輔佐電動車)
鴻海一年晶片採購金額超過 500 億美元,除了先進製程之外,也有許多是屬於成熟製程。過去二年成熟製程晶片的供應緊俏,造成產品生產的瓶頸,但會是公司可以著墨之處。
而且未來電動車使用的晶片,最多可以較目前高出三倍,半導體占整車的成本可達三成,其中功率半導體又占了一半,預期未來 SiC 成本將更高。掌握穩定供應且具有功能差異化的 IC,即掌握了電動車製造的關鍵,也是現有 ICT 客戶重視的價值之一。
鴻海 (2317) 是少數具有半導體全產業鏈佈局的企業,自上游設備、設計、廠務到晶圓廠、封測廠等都具備規模的營運團隊。公司透過投資部分股權取得產能、BOL 與合資模式、以及併購現有產能等方式,以輕資產來發展 ICT 以及電動車所需的晶片。
去年 鴻海 (2317) 透過投資馬來西亞晶圓廠、收購台灣六吋晶圓廠、和國巨合資成立國創半導體,並與 Stellantis 共同合作開發設計車用晶片。公司也計畫與印度合作夥伴在當地設立新的晶圓廠,期望能提供客戶優質且供應穩定的一站式購足服務,讓公司在價值鏈的構築上更加完整。
目前在半導體領域,鴻海集團去年在半導體項目營收規模約新台幣 700 億元左右,預期今年業績目標朝向年成長 10% 至 20% 邁進,2023 年集團在半導體營收要超過新台幣 1000 億元。
哪裡生產:
大陸為主,全球皆有廠
鴻海 (2317) 事業版圖遍及全球,橫跨三大洲,以台灣為中心,延伸發展到中國大陸、印度、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美國、巴西以及墨西哥等區域,在逾 20 個國家及地區都有生產及服務據點。
賣到那裡給誰?
美國為主,中國次之
主要客戶涵蓋各領域品牌大廠,包括HP、Dell、Apple、Nokia、Sony、Cisco 、BlackBerry 等,這幾個客戶就佔了整體營收比重達 70%。最大客戶,推估為美國 Apple 公司,佔其 57 %的營收。
累計 2021 年銷售地區比重: 中國 9%、美國 34%、愛爾蘭 33%、新加坡 7%、日本 5%、台灣 2%,大家可能會有疑惑,為何愛爾蘭營收佔比最高?主因是蘋國公司為了省稅,將歐洲總部設立在愛爾蘭,我們買手機,錢是進愛爾蘭,而非回到美國公司。
免費下載APP👉https://stockmantalk.page.link/UVwd
2021~2022 年
重大投資案
鴻海是一間轉投資相當巨大的公司,而投資人可以透過它近期的投資,去看出公司未來致力發展的方向。
與國巨合作,步入半導體業務
2021 年 5 月,公司宣布與國巨成立合資公司-國瀚半導體,該合資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相關產品之開發及銷售,未來以新竹為生產基地,結合雙方集團之資源及優勢並建構完整之半導體產業鏈,提供客戶一站式購足服務。
跨足大陸車用零組件物流
2021 年 6 月,公司公告透過子公司准時達以10億人民幣收購大陸廣西玉柴物流 100% 股權,透過該併購案跨足大陸車用零組件物流相關市場。
合作開發電動車電池材料
2021 年 6 月,公司宣布透過子公司鴻揚創投投資 9.95 億元取得碩禾 10.54% 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透過該投資案,雙方將合作開發電動車電池材料,強化電動車關鍵零組件領域。
跨足第三代半導體 SiC 元件晶圓製造
2021 年 8 月,公司宣布以 25.2 億元取得旺宏竹科 6 吋晶圓廠,透過該收購案跨足第三代半導體 SiC 元件晶圓製造,未來也規劃再投資數十億元購買機器設備增加其產能,預計於 2024 年開始進行量產。
深耕墨西哥當地伺服器
2021年9月,公司公告預計透過 ECMMS Precision Singapore Pte. 增資 1.8 億美元擴充墨西哥廠零組件之產能,透過此次投資深耕墨西哥當地伺服器業務。
深耕新能源車業務
2021 年 9 月,公司宣布透過旗下子公司工業富聯以 3.78 億人民幣收購恒驅電機 63% 股權,透過該收購深耕新能源車業務。
入股 Gogoro
2021 年 9 月,公司宣布以 2 千萬美元參與 Gogoro上市後私募增資,將持有 0.76% 股權,此投資案有助於強化公司電動車產業布局。
電動車合作
2021 年 10 月,公司宣布與商用電動輕型卡車供應商 Lordstown Motors 達成協議,以 2.3 億美元購買 Lordstown Motors 之俄亥俄州廠房及設備,附加條件為須在該工廠製造Lordstown Motors之Endurance皮卡車款。未來雙方也將共同進行電動車合作項目。
投資語音人工智慧平台
2021年11月,公司子公司富智康宣布投資語音人工智慧平台公司SoundHound,並規劃透過與Archimedes Tech SPAC Partners Co.合併後更名為SoundHound AI公司,於美國市場上市。
首座晶圓封測廠正式投產
2021 年 11 月,公司宣布旗下子公司富士康首座晶圓封測廠正式投產,透過全自動化搬運、智慧化生產與電子分析等高端系統打造工業4.0智慧型無人化燈塔工廠,月產能為3萬片。其廠房主要為鴻海及青島融控科技服務公司合資成立之青島新核芯科技負責營運。
電動車相關股權投資
2022 年 2 月,公司宣布以約 42 億台幣取得位於沙烏地阿拉伯新設之合資公司8.2%股權,該合資公司業務主要聚焦於電子電氣架構(EEA)、軟體及雲端,以發展電動車。
半導體相關股權投資
2022 年 2 月,公司宣布與印度大型跨國集團Vedanta簽署合作備忘錄,將透過子公司Big Innovation Holdings Limited投資約1.19億美元與Vedanta成立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將持股40%,專注於印度本土半導體製造。
電動車/5G 相關收購
2022 年 4 月,公司宣布收購arQana Technologies之無線通訊事業,並與旗下AchernarTek公司合併成為子公司。合併後公司將成立新品牌「iCana」,並以 RF 半導體元件供應給母公司及無線通訊市場客戶在電動車及 5G 基礎建設領域之需求。
半導體相關股權投資
2022 年 5 月,公司宣布與國巨集團共同參與國創半導體增資計畫,公司將持有國創增資後 51%股權,國巨集團則擁有 49 %股權。另國創將以約 29 億元參與富鼎先進私募案,預計取得 30% 股權,成為富鼎先進最大股東。國創半導體主要從事設計、開發、生產用於車用、資通訊、工控應用的類比IC與功率元件。
鋰鐵(LFP)電池芯相關投資
2022年6月,公司宣布投資逾60億元於高雄設立台灣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該中心主要聚焦於磷酸鋰鐵(LFP)電池芯,並應用於電動巴士、乘用車及儲能等,規劃於2024年Q1達到1GW/1hr的產能。另該中心致力於打造新能源產業鏈,自上游之材料、中游之電池芯至下游之電池包都將在地化製造。
電動車相關股權投資
2022 年 6 月,公司透過旗下子公司利億國際與泰國國家石油子公司 ARUN PLUS 合作共組 HORIZON PLUS 合資企業,股權分別由 ARUN PLUS 和利億持有 60%、40% 股權。同時獲得泰國政府批准之361億泰銖之投資申請案,未來將用於建立垂直整合之電動車生產基地。
紫光集團財務投資
2022 年 7 月,鴻海旗下工業富聯透過興微產業投資合資企業以98億人民幣投資紫光集團,透過該投資案跨足記憶體與通訊晶片等事業外,進而擴張晶圓代工/製造、IC設計、封測等一條龍業務。
電動車相關股權投資
2022 年 7 月,公司宣布與全球知名車用晶片廠恩智浦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開發下一代智慧聯網車用平台,除擴大採用恩智浦半導體晶片外,也鎖定車聯網及安全自動駕駛等領域合作。
印表機業務投資
2022 年 7 月,鴻海所投資之大陸山東富士康威海科技園區舉行投產儀式,此園區將作為全球印表機產業基地,生產HP等品牌之印表機。該投資案一期約3.5億美元,年產能約為 1200 萬台。
觀察鴻海 (2317) 近一年的投資,可看出公司全力聚焦於 車用半導體 & 電動車,公司對於電動車的發展決心可見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