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唯有讀書高?
士農工商,職場百態,雖然各有各好
但還是脫離不了「唯有讀書高」的觀念
在台灣的小孩,擁有其他專業、技能
好像都比不上「會讀書」
只是反觀時會發現,
學生時代會讀書的小孩
長大後往往是最迷惘的一群
鮮少有接觸社會的經驗
對社交人際不擅長
不知道自己的知識是否能學以致用
如果不往自己就讀的科系走
還能走什麼行業?
一起看看,怎麼提早幫自己的人生
定好可行的目標、方向吧!
(贊助商連結)
方向一、年紀越大 沒有專業
可選擇的機會就越少
在為自己的人生定位、找方向之前
你應該要明白一件殘酷的事
很多人在學生時期都有打工的經驗
那時 舉廣告、發傳單、當店員…各式各樣的打工
幾乎是怎麼應徵怎麼上
但為什麼不太可能打工一輩子?
因為技能無法累積
舉牌時薪「只會照法定時薪」調整
雇主不會因為你有舉牌 10 年的經驗
就將你的薪資提高 比剛來的 22 歲年輕人還高
相反的 因為年紀增長
還有可能隨時被年輕人替換掉
相反地 如果你是為了挑選開店位置 ( 目的 )
舉廣告牌除了觀察每天的人流量
大概的年齡 性別比例之外 還可以賺些打工費
這時候舉廣告牌的意義 就完全不一樣了
30 歲你想要站在哪?
那麼 20 歲的你應該開始思考
如果是外商辦公室 除了外語能力
可以從現在開始充實的技能還有什麼?
方向二、專業要屬於自己
才有機會越走越高
現在越來越多人強調「一技在身」的重要
沒專業的工作 再光鮮亮麗 也是前途堪憂
但要注意 離開「系統」就帶不走的「專業」
不能算「自已的專業」
以「電腦風扇」為例
現在想離開目前的電腦 也只能找下一個電腦
脫離「電腦」 電腦風扇就只是無用的零件
隨著目前技術進步 人們可能不再需要電腦風扇
卻還不可能拋棄整台電腦
很多中年失業 就是離開工作環境 ( 系統 ) 後
原本的「專業」也用不上 想學第二專長也來不及
同樣都是花時間 坐在辦公室處理雜務
不如把時間花在能累積的技能訓練
可能 3 年小成 10 年大成
並且一開始的薪水也不高
但這些隨身技能 可以跟自己一輩子
以「麵包師」為例
從打蛋、揉麵、秤重、調配料
都得自己動手
出爐後要了解消費者接受度
對產品的反應、口味的喜好...等等
這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加上本身技術就有「職業門檻」
所以相對也較有保障
所以選擇職業時要記得 2 個要素
1. 「有職業門檻」
2. 「專業可隨身」
方向三、知道自己要什麼
「站水溝裡」也可以
現代人開始注重工作和興趣是否能相合
這樣才更容易有熱情 工作也才穩定持久
但說實話 人生沒有目標 方向 做什麼都一樣
有個朋友做汽車業務
工作時 難免會遇見客人的同情眼光
還有各種奧客的刁難羞辱
但源自對汽車的熱愛
讓他選擇「在下次銷售時展現專業度給客人看」
而不是「厭惡這份令人丟臉的工作」
他想,被罵 1 次,可以學到 1 項新知識
被罵 10 次,就可以學會 10 項
被罵到 100 次,或許就再也不會被罵了
有這份決心,在被罵到第 50 次前
就很可能他已經站在比別人更前面的位置
要記得:「工作本身是中立的,是不是好工作
或者是有沒有價值,是你賦予它的意義」
方向四、遇到理想職缺前
得先累積自己的實力
有人說:「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哪這麼容易?」
不妨問問身旁朋友就會發現
還蠻少人在工作上能夠「從一而終」
更多是一換再換,才發現自己喜歡的是什麼
「先求有,再求好」聽起來很沒志氣
但其實 是生活上很腳踏實地的一句話
因為「不管人生目標是什麼
都得先養得起自己」
才能再想怎麼過得更有質感
在工作上怎樣做才能更有成就感
只有「知道自己的夢想和目標是什麼」
才可能在工作中 樂在其中而不覺苦
面對他人的輕視眼光 自己也不會打退堂鼓
但要特別小心 追逐夢想的過程中
別讓自己成為這兩種人:
「只懂得求有」:達到基本標準就安於現狀
「只想求好」:想一步登天,不願腳踏實地
別讓自己成為職場與人生中,
一直被試吃的爛蘋果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
你要做的是靜下心來學習」
這句話最近被身旁的很多朋友引用
或許是告誡自己,也或許是給自己一個方向
不想被當爛蘋果踢來踢去
或試吃 ( 面試 ) 到最後只剩下一個梗
那麼就應該好好靜下心來選擇
什麼是自己要的
如果想換掉現在的這份工作
在遞辭呈之前可以問問自己
接下來想換的工作是什麼?
越清晰越好 像是學到的技能累積
薪資待遇、工作類型、工作時間
還有是否是自己喜歡、能堅持下去的
在沒有決定方向之前,
其實做什麼都一樣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參考自《三十歲後你會站在哪裡》 作者: 狄驤 出版社:智言館
一起跳脫令人迷惘,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吧!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蔡誠圃)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