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26歲的吳孟蓁,從小家境清寒,
父親是西裝裁縫師傅,
母親則是典型的家庭主婦,
而她父母在她5歲的時候,
操作股票失利,數百萬元積蓄瞬間蒸發,
負債的陰影一直跟著她,
小學時就連一包10元的黏土,都捨不得買
現在的她竟然靠這幾個方法 ...
讓她在 23 歲時,擁有人生第一桶金
26歲時,存到第一個 500 萬元
她是怎麼辦到的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
(贊助商連結)
「記帳」和「儲蓄」
是擺脫貧窮的兩大關鍵
她父母很早便要求她記帳,
詳細記錄每天支出
這個習慣,持續跟了她 10多年
直到現在吳孟蓁每天睡覺前,
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
把一天的花費寫下來,製作成圓餅圖
「家裡還放著我小時候的帳本呢!」
這些帳本,不但是吳孟蓁的回憶,
還是一種「珍藏」
賺來的錢,只有存下來的
才是口袋裡的錢!
當到經理,省錢程度
如月領 2 萬 2 的新鮮人
一個月只有
「餐飲費」和「油資」的花費
因為記帳,吳孟蓁掌握每天的支出
養成她不亂花錢、精打細算的個性
擔任瑞星企管顧問公司諮詢經理
薪資頗為優渥的她
大可常買名牌包,犒賞自己
但她每個月總花費估計約 1萬多元
只有「餐飲費」和「油資」,沒有額外消費
大學曾當過網拍模特兒的吳孟蓁
跟時下年輕女孩一樣愛打扮
但不一樣的是
她從不逛街「失心瘋」,拿信用卡亂刷
她說,她都等到百貨公司週年慶才出手
「儲蓄」則是打開吳孟蓁
通往理財的一扇門
小學 4年級,吳孟蓁父母就幫她開存款戶,
把每一年的壓歲錢都存進戶頭
吳孟蓁 18歲的時候
加上自己打工存下來的錢,
和父母幫她存的紅包錢
就讓她小小年紀已經有了 20萬元
這 20萬元,就是翻出吳孟蓁
近 700萬元身價的「第一桶金」
因為這 3 個方法 ...
讓她23 歲時 擁有第一桶金
方法一:絕不買當紅基金
「跟隨群眾永遠不會成功!」
吳孟蓁信守投資大師吉姆 ‧ 羅傑斯的法則
愈多人買、愈火紅的基金,她反而不買
投資沒有捷徑
吳孟蓁說:投資人必須盡所有可能
接觸所有投資相關訊息
找出潛力的基金,
根據中、長期績效,選基金
(贊助商連結)
方法二:停利不停損
吳孟蓁表示
雖然第一次買基金就大賺 1 倍
但往後 10 年裡
她也曾遭遇到基金虧損
發現一虧就立刻贖回
但她漸漸領悟:
買基金損不算虧,
最終贖回能賺錢才是真的。
及時使行情不佳,
她依然持續定期定額買進
方法三:看不清楚方向,就休息
市場不是每天都能順使風帆
吳孟蓁表示
這兩年行情及不明朗
因此她把部分手上獲利基金
轉成幾乎零風險的貨幣型基金
等行情來了
再將貨幣型基金轉成較高報酬的基金
吳孟蓁每週工作約 60多小時
她節儉的性格,再搭配 3招基金祕訣
她不但成功躲過金融海嘯,
沒有讓資產縮水
從 23歲到 26歲這 3年多來
她還把 100萬元,變成 500萬元,
遠超出同輩財富累積的水準
現在的她,身價近 700萬元,
在同輩眼中,
根本是一位「小富婆」!
在有 500萬元後,吳孟蓁開始
執行她的圓夢計畫:買房子。
吳孟蓁說:
存到 100萬元時,就已經計畫買房
但頭期款本金略嫌不足
吳孟蓁在手頭銀彈充足後
她拿出近 190萬元當頭期款並貸款 5成,
在基隆八堵買下她人生第一棟房子
吳孟蓁買這間房不打算自住
她再花幾十萬元將房屋裝潢出租
從「小富婆」搖身變成「包租婆」
吳孟蓁指出
她用高於平均租金價格招租
目的是吸引較高水準的房客
租金則作為繳交每月約 1萬元的房貸
「我希望在 50歲退休後,
除了擁有兩棟房子外,
還能有 1,000萬元的存款,
讓我每年都能去一個國家旅行!」
吳孟蓁已經規畫出她一生的財富藍圖。
你的財富藍圖是什麼呢?
吳孟蓁說「女人要靠自己!」
男人不見得可靠
女人應該要勇於向「錢」衝
追求經濟獨立自主
觀念對了相信你一定可以
實現自己的財富藍圖
我的人生我的選擇有四大好處
還沒加入的你,還不加入嗎?
►點此加入社團
►點此加入LINE@
►點此加入粉絲團
( 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