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細項的新訂單-庫存<0,代表存貨大於新訂單,代表終端需求降低,客戶進入主動去庫存階段對供應商砍單,上游製造業進入營運衰退階段**
美國7月製造業PMI:52.8(前月53)
從細項來看:
新訂單 5月:55.1, 6月:49.2, 7月:48
客戶端存貨 5月:32.7, 6月:35.2, 7月:39.5
新訂單指數已經跌到10年均線之下
存貨逐步上升到10年均線
5月新訂單-客戶存貨:22.4
6月新訂單-客戶存貨:14
7月新訂單-客戶存貨:8.5
美國因為是主要消費大國,也是製造業循環反應最慢的國家,整體看起來慢了台灣1季左右的時間,新訂單因為從6月大幅升息後才開始明顯影響到實體經濟,所以可以看出新訂單指數6月才開始出現明顯下滑。
存貨則是快速上升,不過存貨指數還在10年均線之下,代表還有一些商品還是屬於庫存很低的狀態,例如汽車。
不過照目前趨勢來看,在1-2個月之後就很有可能看到存貨大於新訂單的狀況,經濟面的影響看起來也才正要發生。
台灣7月製造業PMI:47.8(6月:53.6)
從細項來看
新訂單 5月:45.6, 6月:47.4, 7月:36.6
客戶端存貨 5月51.9, 6月:56.9, 7月:59.9
7月新訂單大幅降低,客戶存貨持續上升
5月新訂單-客戶存貨:-6.5
6月新訂單-客戶存貨:-9.5
7月新訂單-客戶存貨:-23.3
上個月才在說半導體上游的砍單效應還沒出來,7月份已經很明顯看到了,這樣的下滑速度直逼2020新冠疫情剛爆發時封城造成需求快速下跌。
2020/4月新訂單-客戶存貨:-13.4
2020/5月新訂單-客戶存貨:-19.1
從數據對比後發現現在的狀況比2020糟!且2020在衰退後是靠撒幣補貼才讓消費需求快速復甦。
現在當下確實因為通膨過高,升息壓抑需求,所以不可能會在出現2020那樣需求快速復甦的狀況。
從數據來推估,台灣實體經濟才正準備邁向經濟趨緩甚至衰退的階段。
中國官方7月製造業PMI:49(6月:50.2)
從細項來看
新訂單 5月:49.7, 6月:52.8, 7月:49.8
成品庫存 5月:49.3, 6月:48.6, 7月:48
5月新訂單-成品庫存:0.4
6月新訂單-成品庫存:4.2
7月新訂單-成品庫存:1
新訂單及存貨同步下降,正在去庫存階段
總結:從7月的製造業指數來看,企業端面臨景氣的修正目前正是現在進行式及未來進行式。
營收的衰退及企業展望的下修還沒到最糟的狀況,所以股市還需要進行下一階段的獲利衰退修正後才會是真正的底部,下半年仍要步步為營等待長線買點出現。
【免責聲明】
任何投資都有一定的風險,Allan 所有的文字、數據、資料全都僅供參考
未經付費以及本人同意,禁止擷取部分引用、改寫,以及整篇文章轉貼分享,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