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不該信法人目標價?擺脫被出貨的命運趁現在

到底該不該信法人目標價?擺脫被出貨的命運趁現在!

近期有許多公司召開法說會,法說會後各券商會有許多新的報告及目標價的調整

到底法人報告怎麼看? 目標價真的能幫助我們判斷股價嗎?

今天就讓籌K小編帶你來看看👉👉

法人報告以及法人目標價的正確用法吧❗❗

降評要趕快賣出?提高目標價要趕快進場?

這個推論看似有道理,但其實並不正確❌

因為無論外資內資,研究部門與交易部門都是分開的,兩者不一定會先溝通好,

也就是負責研究產業公司、寫報告、算目標價的人,與負責買進賣出的人並非同一群人,

通常部門間不會先在自己操作(釋出報告、交易)前跟對方打招呼,

所以有時會看到券商公布報告的當天,卻表現出買賣超狀況與報告結論相反的情形。

研究部門跟交易部門難道不能事先串通好嗎?

聰明的你或許馬上就想到了💡

交易部門可以在賣出前就請研究部門先釋出一份看多的報告,

這樣就可以拉抬股價趁機出貨,

但事實上類似的情形不能說沒有但少見,

因為它們也會擔心監管部門會找上門,一旦被抓到很可能從此斷了職涯。

因此,這類「逢高出貨坑殺散戶」的新聞通常都是媒體捕風捉影,錯把兩件事同時發生講成有因果關係。

除了研究、交易部門互相獨立外 ,更重要的一點是,每個券商的資金都可分為投信、散戶、自營,

只有自營才是券商自己的資金,買賣超的狀況很多時候都只是券商幫某個大客戶買進賣出的結果,

客戶本身決定操作的方向是很有可能跟券商的建議不一樣,因此買賣超相反也未必能證明外資表裡不一。

法人報告難道就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這題的答案則是不一定。為了要寫出這些報告,機構都是花費不少成本聘雇研究人才,

所以報告並非沒有參考價值,投資人可以將目光放在他們是如何分析產業及為了預測而做出的假設,

而不是過度關注目標價。因為股價變化有太多難以全盤顧及的因素,不準確也很正常,

因此目標價可以參考但不適合當作唯一的買賣依據。

另一方面,分析及業績假設也不能憑空捏造,學會判斷報告的品質才是王道。

每間券商的研究能力不同,研究員、分析師熟悉的產業都不一樣,

有些人因深耕特定產業多年,端出來的報告準度會較高,

投資人可以多研讀幾份並自行觀察一段時間再做判斷

《籌碼K線》APP可以即時看到法人目標價與報告的更新,還直接整理出報告摘要!

讓你用最短的時間掌握各方資訊!

到底該不該信法人目標價?擺脫被出貨的命運趁現在

還沒下載《籌碼K線》APP嗎?

👇👇 掃下方QR code立即下載最方便最完整的看盤軟體《籌碼K線》👇👇

到底該不該信法人目標價?擺脫被出貨的命運趁現在

或是點選圖片,馬上下載 👇👇

五分鐘帶你看世界重要貨幣有哪些?

(🔎點圖片,馬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