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許多主管都覺得新人很不好用,是因為年輕人習慣說一件事、做一件事,而且做得還不太徹底。換言之,職場主管常覺得新人舉一不反三,甚至舉一反一都有點困難…
文 / 地球人抱抱–外星來的財富祕密
歐,不早說清楚
媽媽交代小孩,吃完飯後要把碗拿去洗碗槽裡泡水。小孩拿碗去泡水了,但卻只泡七、八分滿。
媽媽生氣地罵小孩:「你碗的周邊全是飯粒,都沒泡到水,你這樣泡有何意義?」小孩說:「你又沒跟我說碗泡水要全滿?」
隔一天,小孩吃完麵,又把碗拿去泡水。半小時後,媽媽又很生氣地從廚房跑出來罵小孩說:「你的碗為何又只泡七分滿的水?」小孩說:「我這一次又沒吃飯,周邊又沒飯粒?」媽媽說:「可是你吃麵吃得邊邊都是油膩膩的,還沾有肉屑,你不泡水,到時又很難洗了。」小孩說:「歐,不早說清楚……。」
如果把場地換到職場
作為職場主管,上述的對話您是不是也有點熟悉?只要把對話角色改成「主管」與「新人」,就會看見如下的對話反應:
主管:「要去客戶那邊做的簡報檔上,怎麼沒打上公司名稱?」
新人:「你又沒跟我說要打上公司名稱?」
主管:「簡報檔都是文字,怎不放上一些照片?」
新人:「歐,簡報上面要放照片你也不早說……。」
主管:「要去客戶處簡報,你怎麼沒穿西裝?」
新人:「我這樣穿不正式嗎?要穿西裝也不早說……。」
當前許多主管都覺得新人很不好用,是因為年輕人習慣說一件事、做一件事,而且做得還不太徹底。換言之,職場主管常覺得新人舉一不反三,甚至舉一反一都有點困難。
可是對職場新鮮人來說,往往會覺得,你只叫我去泡碗,又沒叫我把水泡全滿,這不應該是主管交代不清楚嗎?類似這樣雙方因為世代觀念不同,相互不爽的狀況,職場上屢見不鮮。
問題出在哪裡呢?
對主管來說,多花點時間跟年輕人溝通與講解,讓員工了解做這一份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有其必要。傳統職場比較像軍事組織,長官交代一句,下面就依樣畫葫蘆,照章辦事;因為底下人會揣摩上意,自行舉一反三,所以,上、下屬之間就在不用廢話太多之間,自動形成按上頭方針辦事、可寬可緊的行事文化。
可是年輕世代成長於自由開放的學習文化中,如果沒有讓年輕人徹底理解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價值和目的,他往往就會將之視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只是照長官的意思辦事,卻不太會揣摩上意。如果要年輕人「揣摩上意」,又往往會太有創意、提出太顛覆傳統的作法,讓長官看了也會嚇了好幾大跳,覺得「我只是交代你做一份投影片,怎麼你連三分鐘短影片都拍出來了?」
另一方面,對年輕人來說,也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沒做到位是長官的錯,因為這是用同儕團體的想法,來思考上下階層的組織關係。對組織來說,上面主管交代任務給下屬,當然希望下屬可以做出超越長官期待的成果,但如果卻發生要求碗泡水卻只放在碗裡放七分滿的水,成果不如預期;甚至反過來,把碗槽全都裝滿水,讓鍋碗瓢盆全都漂在水面上,更是過猶不及,大大地浪費了公司的資源。所以,員工必須虛心且專心地聽進上司交代的任務,不要用自己的想法來詮釋長官的意圖,也不要不去思考這件任務背後的意義,才不會發生工作方向「走鐘」還自認為自己很認真在執行任務的凸槌狀況。
職場和學校不一樣的是
職場工作任務就好像工廠生產出的產品,有一定的尺寸和規格,而且,這個尺寸、規格背後有其與其他產品對接的意義,如果員工天馬行空地發揮創意,會讓規格不符;反之,過度因循常規,又容易讓員工覺得為何一定要這樣做而失去創意。如何允執厥中,抓到平衡點,在符合長官期待中又有超乎長官期待的創意,才會是好用的員工。最重要的是,下次千萬別輕易說出「歐,你也不早說清楚……」這樣的話,因為任何人聽到這種話都會感覺很感冒,更何況是身為上司的人呢?想要在職場成為讓長官開心的人,千萬別再說這種漫不經心的蠢話了。
本文由 地球人抱抱–外星來的財富祕密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Wi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