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這社會跟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天下文化-未來 family

天下文化-未來 family

  • 2015-10-05 17:28
  • 更新:2018-07-17 09:31

李偉文─這社會跟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圖/shutterstock)

 

李偉文引領自己的孩子AB寶探索未來時,

會要她們思考:「究竟什麼是成功?」

李偉文認成功是有意義的過一生,

這「意義」是關乎自己對生命的價值與看法。

 

從小父母師長一再告訴我們: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用功,就會考高分」、

「你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你好」……

由於聽得太多、太久,我們不知不覺以為這就是真理,

直到離開學校後才發現,事情似乎不是這麼理所當然。

 

還是學生時,

不論是老師或來校演講的名人、社會賢達,

都會鼓勵你要追求自己的夢想:

「只要不放棄,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可是為何在畢業後,長輩總會提醒:

「你不能一直活在夢幻中,人要務實一點。」

職場上的前輩也會好心的勸你:

「醒醒吧!要面對現實。」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與其談職涯規畫,不如跟孩子談人生

為何我們在課堂上聽到的人生大道理,

常與離開學校後體會到的不太一樣呢?

我相信自己當年的這些困惑,AB寶應該也會遇到。

所以,等她們上大學後,

我總會利用假日的相聚、聊天,

與她們討論一些社會的潛規則,

及進入職場和人合作共事的注意事項,

當然還有很多課堂從未提到的人際權力運作。

 

周遭朋友一方面憂心在少子化、高齡化的影響下,

台灣將來的年輕工作人口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見許多年輕人無法調適職場壓力,

甚至逃回家裡當啃老族。這些擔心或許都是事實,

但我們這些前輩也難逃教養不力的責任。

「總該為下一代做點什麼事吧?」

 

未來是一個競爭愈來愈激烈、挑戰愈來愈大的社會,

因此有人說:「二十紀末是焦慮的時代,

到了二十一世紀,逐漸進入集體憂鬱的時代。」

其實不論是焦慮或憂鬱,

都是面對不確定時代的徬徨與恐懼。

但也正因為這種競爭壓力,我反而常提醒自己,

不要只是跟孩子談工作,談職業生涯,而是要談人生。

我也常跟年輕朋友說:

「與其談生涯規劃,不如思考自己想做怎樣的人。」

 

這些年報章雜誌熱衷於報導成功的名人,

書市裡最暢銷的是

「有錢人怎麼想?」、「有錢人做了哪些事?」

學校老師與父母長輩不斷恐嚇孩子:

「用功讀書才能考上好學校,

有好學歷才能找到好工作、賺大錢!」

孩子從大人言行與媒體的報導中,

將賺大錢的人視為成功人物,

逐漸建立起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這是我相當擔心的事。

整個社會都在追求致富之道,

總以為能找到某個祕訣並複製成功的方法,

也產生了許多後遺症。

 

 

 

 

有意義的過一生才叫成功

我們都知道,想賺大錢必須要努力,

但就算一個人再努力,也不見得有機會能賺大錢。

而太過強調祕訣與方法,一旦我們真的賺到錢,

不免會認為這是因為本身比較聰明、厲害,

成果是自己應得的,

反而忽略一路上許多貴人的幫忙與機緣的助力。

 

我經常自問:「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

我的言談舉止是否不經意流露對有錢有勢者的欽羨?」

在引領孩子探索未來時,我也要她們思考:

「究竟什麼是成功?」我認為成功是有意義的過一生,

這「意義」與世俗的名利地位無關,

而是關乎自己對生命與價值的看法。

我們不需要贏過別人才是成功,

因為自己的人生意義是由自己來定義。

快不快樂、幸不幸福,

其實跟賺多少錢、工作職位高低都沒有關係,

意義不是由那些可量化的數字決定。

 

我希望AB寶,以及許許多多已在工作

(或即將進入職場)的年輕人都能體會到,

真實人生是變幻莫測的,這世界變化愈來愈快,

我們幾乎不可能知道所學的知識或技能,

哪一些是將來能派得上用場的,

哪一些是很快就被淘汰的。

我相信只有透過不斷學習,才可能適應未來的世界,

因為勇於做自己而湧現的求知熱情,

是我們擁有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啊!

人生是一場饗宴,值得我們痛痛快快的大玩一場,

一生是否活得精采,

關鍵就在我們是否把生命發揮得淋漓盡致,不虛此生。

 

--

作者: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座右銘是「一生玩不夠」,

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

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

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

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

曾擔任童軍團長,

1995年與朋友一同成立荒野保護協會,

更把開業的牙醫診所布置成社區圖書館,供民眾借閱。

 

延伸閱讀

1.想露營,怎麼開始? 

2.劉軒:蹲下來,孩子會給父母最好的答案! 

3.出了社會,誰管你是第幾名? 

4.如何讓數位不傷害您的孩子─數位教養七原則 

5.<火線冷對話>失溫的家庭才會有失控的社會! 

 

本文由 未來family 授權轉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親子教育文章,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唷→ 親子Fun程式

 

 

 

 

擔心孩子玩電腦遊戲只是在浪費時間嗎?

與其玩「別人的」遊戲,

不如讓孩子設計自己的遊戲

短短 4 堂課,做出人生第一款射擊遊戲,

進一步啟發孩子對程式的興趣,

在數位的世界裡發揮無限的創造力!

 

電腦遊戲實作基礎班【坦克大戰

 

天下文化-未來 family

天下文化-未來 family

邀請真心想為家人的快樂幸福而努力的你加入未來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