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加密貨幣比「真實貨幣」貴很多?虛擬貨幣如何訂價?必知影響價格的 8 大因素!

加密貨幣

 

【我們想讓你知道】

我們能如何替加密貨幣或加密資產訂出價值?如果代幣可以索取標的資產(例如一盎司黃金),這些代幣的價格應該或多或少會跟著標的資產走。但是如先前討論,加密貨幣並非索取資產的代幣,背後也沒有支撐的機構。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計算出加密貨幣的合理價值呢?

 

文 /  Antony Lewis
本文作者:安東尼.路易斯曾是即期外匯交易員與技術專家,然而一場比特幣會議啟發了他對區塊鏈技術的熱情,就此投入數位金融領域。隨後加入了金融區塊鏈聯盟組織R3擔任研究總監,並連續兩年獲選為亞洲百大金融科技影響者。

 

加密資產的當前價格為何?

資產的當前價格取決於市場。加密資產會在一至多間交易所交易,每間交易所的價格和流動性可能不一樣。公告交易量最大的幾間交易所是判斷價格的好地方,因為這些交易所的交易最熱絡,流動性應該最高。在其他交易所,價格可能較高,也可能較低。

有許多網站會提供代幣當前價格和掛牌交易所的資料,coinmar-ketcap.com 是其中一個網站。進入 coinmarketcap.com 以後,先點選代幣名稱,再點選「市場」,你會看到代幣在哪些地方交易,以及交易所公告的交易量。注意,有些交易所曾經被抓到用假造的交易量吸引生意上門,我不確定這種做法是否已經絕跡要小心!

 

什麼因素影響價格變化?

加密貨幣與代幣價格像其他金融資產一樣會波動,因為買方和賣方的交易決定會受許多因素影響:

  1. 心情―交易者對資產的感覺。
  2. 論壇和社群媒體網站上的流言和聊天內容。
  3. 技術進展―例如:區塊鏈成功執行技術升級,進而提升實用性,或是 ICO 達成藍圖上的進度。
  4. 技術失敗―例如:交易速度趨緩,或是區塊鏈運作過程出現漏洞。
  5. 名人加持―例如:芭黎絲.希爾頓( Paris Hilton )在 2017 年 9 月替 LydianCoin 背書,或是約翰.麥克菲( John Mcafee )偶爾會在推特上宣傳加密貨幣。
  6. 創辦人被逮捕―例如:Centra 代幣創辦人在美國被逮捕,代幣價格下跌六成。
  7. 精心策劃的拉高倒貨手法―一群人先說好一起買進一種貨幣拉抬價格,說服別人跳進來用較高的價格入手,接著將貨幣賣給沒有警覺心的新買家。
  8. 被持有特定代幣的大戶操弄。

加密貨幣

價格應該是多少?

有一些人嘗試建立模型,希望能藉此算出加密貨幣和代幣的合理價格。其中有一種常見(但有瑕疵)的模型是用「黃金有多少金錢價值流入比特幣」,來估算比特幣的價值:「若黃金(或其他類資產)的金錢價值有 x % 流入比特幣,則一顆比特幣的價值等於 $ y 。」

論點如下:在市面上流通的黃金總金額大約為 8 兆美元。若一小部分的黃金持有者,假設有百分之五(其實 0 到 100 %,任何數字都行),出售黃金換美元,就會釋出大量金錢(在這裡是 4000 億美元)。若這些美元被用來購買比特幣,在市面流通的比特幣總金額――通常稱為市值(英文為 market  capitalisation 或 market cap )――會同樣增加 4000 億美元。我們知道,在市面流通的比特幣約 1700 萬顆,算下來每一顆比特幣的價值增加 2 萬 3500 美元( 4000 億 ÷ 1700 萬顆)。

但邏輯錯了,金融市場完全不是那樣運作。「流入比特幣的金錢」不會直接轉換成比特幣的「市值」,理由很簡單:你購買一萬美元的比特幣,就會有別人賣出一萬美元的比特幣,因此「流入」金額正好等於「流出」金額(為了簡單化,這裡並不考慮交易手續費)。

你購入比特幣時唯一發生的事,就是比特幣的所有權易主和某些現金的所有權易主。你花多少錢向別人買比特幣和比特幣的市值,兩者之間不具數學關聯性。

讓我們用反例和數字來證明這個邏輯的瑕疵……假設最近一筆交易的比特幣購買價格為 1 萬美元,市面上流通的比特幣共 1700 萬顆,所以比特幣的「市值」為:$10,000 × 17,000,000 = $170,000,000,000( 1700 億美元)。

現在,假設你想買下價值為 10 美元的少許比特幣,你能入手的最佳價格是每顆 10002 美元。因此,你支付十美元,購入 0.000998 顆比特幣( $10 除以每顆 $ 10,002 )。「市值」會有什麼變化?這樣算下來,市值為:$10,002 × 17,000,000 = $170,034,000,000。買進少得可憐的 10 美元比特幣,卻讓市值增加 3400 萬!你並沒有「投入」3400 萬美元,卻讓市值增加如此之多。顯然前面那是錯誤的論調。

儘管如此……如果有更多意願強烈的買家,不計成本高低都要購入比特幣,那麼比特幣的價格必然上升。同樣地,如果賣家願意以任何價格出售比特幣,價格會下跌。

我也聽過用「產生成本」來計算價格的論點:比特幣價格最少應該等於挖掘成本,因此挖掘成本會為比特幣訂出地板價,挖掘難度提高,比特幣的挖掘成本隨之提高,比特幣的價格也會隨之上揚。糟糕,這個說法也不對。一名礦工的成本(甚至所有礦工的總成本)與比特幣的市場價格並無關聯。比特幣價格會影響礦工的利潤,但沒有人規定礦工非拿到利潤不可。

礦工收不到利潤終究會停止挖掘,但這並不會影響比特幣的價格。假設挖掘一盎司的黃金,花了我 5000 美元的成本,這並不表示,黃金價格絕對從每盎司五千起跳。2010 年,有一名暱稱為 ihrhase 的論壇用戶在貼文裡,用鮭魚與德式酸菜奶昔的例子說明了這個道理:

機貨幣價格

 

可惜,我到現在都還沒見過有哪個模型能適當解釋加密貨幣的合理價值。要替 ICO 代幣訂價,應該比較容易吧。這類代幣將來可交換特定商品或服務,所以只要釐清商品或服務的價值,應該就能替代幣訂出價格了,對吧?

糟糕,事情永遠沒那麼簡單。發行代幣的 ICO 計畫會希望代幣價格上漲,投資人也抱持這樣的心理。所以贖回方案永遠描述得很籠統,方案裡不會把數量講明。舉個例子,他們會說:「你將來可以用代幣存取雲端儲存服務。」不會說:「一枚代幣可讓你使用一百億位元組(10 GB)的雲端儲存空間一年,時間從二○二○年起算。」這是刻意採行的模糊策略。若發行者把商品或服務的數量描述得很明確,你就可以大致估算代幣的合理價格。但這麼做會使價格漲幅受限,導致代幣無法大幅飆漲( ICO 發行人和投資人真正想達成的目標)。我從沒見過有哪一份 ICO 白皮書,將代幣兌換標的的數量講得一清二楚。

 

功能型代幣的價格由誰掌控?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似乎不需多想,就能給出「市場」或「買賣雙方」的答案,但既然發行人可以動點手腳去影響代幣價值,那就表示,這麼回答無法刻劃事情的全貌。

代幣可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數量在 ICO 初期不會講明,因此代幣價格會受到一般的加密貨幣市場力量影響,而且此時我們無法對合理市場價格進行基本分析(缺少「雲端儲存空間」的容量和使用時間,你無法訂價)。有些 ICO 計畫會在這段期間對自家代幣的價格施加影響,透過購入代幣的方式在下跌時拉抬價格。有些 ICO 計畫甚至會在白皮書提及這項策略。ICO 計畫通常會保留一定數量的代幣,以便在價格拉抬得太誇張時出售一些。基本上,他們就像自家代幣的中央銀行,會出手操控代幣價格。

之後,來到某個時間點,計畫必須決定:要用法幣或代幣訂價?是一百億位元組(10 GB)的雲端儲存空間使用一年支付十美元,可依市場匯率,透過代幣支付?還是一百億位元組(10 GB)的雲端儲存空間,一年支付一枚代幣?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種選項。

以法幣訂價 代幣支付

採用這種算法,你的第一個念頭應該是代幣價格無關緊要。客戶持有的是法幣,當他們要使用服務時,會買進代幣並立刻兌換服務。由於過程可以自動進行,所以客戶不會知道背後還有這道程序。

抱持這樣的論點,就好比比特幣匯款公司主張,公司的業務與比特幣價格並無關聯。

如果是這樣,代幣是好的投資工具嗎?或許是。代幣持有者向發行人兌換商品或服務,只要計畫發起者沒有重新發行代幣,也沒有用代幣兌換法幣,去支付員工薪資,那麼在外流通的代幣就會愈來愈少。數量減少可能會使代幣稀有,拉高代幣價格。若計畫的財務體質良好(不以轉售贖回代幣來償付成本),代幣會隨時間的推移愈來愈稀有,有機會進一步推升代幣價格。或許是這樣,但財務體質差勁的計畫必須不斷轉售代幣來彌補成本。所以實際上,公司的財務健康會對代幣的價格產生壓力。

以代幣訂價 代幣支付

這就太棒了:如果公司以代幣來替商品或服務訂價,公司就能掌控代幣的價值,就像航空公司掌控自家航班的飛航里程價值。怎麼說呢?除了獨一無二的產品或服務,客戶都會對自己願意為產品或服務付出多少錢,或多或少有一些概念。想像一下,有一個競爭者以十美元販售類似產品。如果計畫發起者希望代幣有 10 美元價值,就會將產品訂價設為一枚代幣;如果他們希望代幣有 20 美元的價值,就會將產品訂價設為 0.5 枚代幣!競爭者的價格可幫助發起者為代幣訂立價格,只要產品之間或多或少可以替代,計畫發起者就能隨意掌控自家代幣的價值。不過他們應該要了解,這麼做會影響計畫的負債。在外流通的代幣是計畫的負債,產品價格從一枚代幣變成 0.5 枚代幣,現有代幣持有者可兌換的產品數量就會翻倍。

當公司決定用代幣替產品訂價,此時代幣是一種好的投資工具嗎?可能是吧。在計畫創辦人無法快速退場的前提下,由於創辦人手中也持有代幣,所以他們有讓代幣價格保持在高檔和相對穩定位階的金錢誘因。

可知用代幣來替服務訂價,計畫發起者更能掌控代幣的價格。我預估,只要計畫沒有先因為違反證券法規而被關閉,我們就會看見,逐漸邁向成熟的計畫開始用代幣來訂價。安舒曼.梅塔( Anshuman Mehta )曾經嘗試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替虛構的功能性代幣訂價,他的結論是:「在法幣的世界裡,代幣的市場或代幣交易價格,與代幣的用途和流通速度完全脫鉤。」

 

本文摘自《加密貨幣聖經:數位貨幣、數位資產、加密交易與區塊鏈的過去與未來》,作者: Antony Lewis,出版社:三采文化
( 圖:shutterstock,非本人僅供參考 / 責任編輯:c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