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夠了社畜生活?他 23 歲把錢花在 1 件事上,從打工仔晉升年賺 10 億 CEO!

CEO

 

【我們想讓你知道】

你有想過不靠「投資股票」也能月收入破千萬嗎?日本協槓青年迫佑樹從打工仔,晉升到擁有年收入 10 億的 CEO!他沒有家世背景,也不是少年股神,卻可以為自己打造超強的被動收入,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文 / 迫佑樹 

 

你真的有效運用著手中的錢嗎?

所謂「在經濟上不虞匱乏」,也就是「成為有效運用錢財的專家」。打個比方,A 先生與 B 先生各自都擁有 500 萬日幣在手上。A 先生將 500 萬日幣全拿出來用,開了一間每年能有 300 萬日幣收益的店鋪,10 年以後從店鋪獲得的收益總和就會是 3,000 萬日幣。至於 B 先生則是將 500 萬日幣用來買車,但是光是開車是不會生出錢來,所以即使過了 10 年一樣不會變得有錢。

無論是 A 先生還是 B 先生,他們的起點都同樣是「持有 500 萬日幣」。但是卻會因為如何運用這一筆錢,在 10 年後讓 A 先生與 B 先生的經濟狀況天差地遠。透過這兩個例子知道,經濟是否能夠不虞匱乏,主要還是會因為「怎麼樣運用金錢」而有極大的不同。手頭上的資金應該怎麼存、怎麼用? 也就是說,能夠巧妙「投資」的人才能夠存活下來,這也正是資本主義的世界。

聽到「投資」兩個字,恐怕很多人想到的大多都是股票投資這一類吧,但是如果將投資定義在「運用手頭上所擁有的資金,獲得更大回報的行為」的話,其實投資還有各式各樣的管道。

  1. 為了獲得新知識或經驗而花錢——自我投資、知識投資
  2. 開始全新事業,亦或是聘用人員而花錢——事業投資
  3. 購買前景可期公司的股票——股票投資
  4. 購買地價看漲的土地或房屋——不動產投資

像這樣將投資視為「對於知識、經驗、事業等等全包含在內,需要運用金錢的對象當中,能回收快速且估計有極大回饋的物件來投入金錢的行為」,可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然後就是只要將「投資 → 回收」這個公式快速地反覆循環操作,就能夠一點點地讓經濟變得越來越充裕。

 

靠「九萬日幣的投資」不斷滾出「年賺十億日幣業績」

儘管我現在是經營著年營業額有 10 億日幣規模的公司,但在直到進入大學後,都還是做著普通的打工工作。從「一般打工族」到「經營年賺十億日幣的事業」,做的事情只有一樣,那就是不顧一切地埋頭重複著進行「投資 → 回收」而已。那麼我究竟是如何操作「投資 → 回收」這個循環公式呢?條列出來就是下列的順序。

大學一年級時,將時薪 1,000 日幣的打工費與獎學金全存起來。

  • 投資 1:從存款當中花了 9 萬日幣去上程式設計相關的課程,學習網站製作還有網路服務開發的必要程式設計技術。
  • 回收 1:尋找能夠運用到程式設計技術的兼職工作,時薪變成了 1,500 元日幣(到這個時候,光靠打工一年約賺 70 萬日幣)。
  • 投資 2:在高時薪的狀態下打工,再度存到錢以後,去上能夠學到設計 iPhone 應用程式的程式設計學校。
  • 回收 2:靈活運用在學校習得的技術,靠自己開始接 iPhone 應用程式的設計案。
  • 投資 3:透過接案賺到的錢,繼續去上有機械學習、數據分析等課程的程式設計學校。
  • 回收 3:運用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獲得設計線上聊天系統的工作,這份工作薪水提高到了 145 萬日幣(到這個時候年賺突破三百萬日幣〉。
  • 投資 4:為了學到如何以部落格來推銷情報的技巧,使用開發程式設計賺到的錢,加入社群部落格或者是獲取顧問公司的諮商。
  • 回收 4:因為獲得了指引而讓過去一整年裡只能夠月賺 293 元日幣的部落格終於步上了軌道,現在光是靠部落格的收入,每個月就可以超過 100 萬日幣。
  • 投資 5:因為都宅在家寫部落格跟設計程式而變胖了,所以付了 40 萬日幣去 RIZAP 健身(譯註:RIZAP 為日本私營的健身機構)
  • 回收 5:在部落格成立關於 RIZAP 健身或減肥相關內容,兩個部落格合計月收入有 150 萬日幣的狀態。
  • 投資 6:從存款拿出 200 萬日幣,報名參加各式各樣能學到市場調查、業務技巧的講座,並且購買相關教材。
  • 回收 6:運用透過講座學到的市場調查、業務知識,來經營程式設計的線上講座,每個月能有 700 萬日幣的營收(到這個時候年賺突破 3,700 萬日幣)。
  • 投資 7:接受報名費要 100 萬日幣以上、以經營者為對象的諮詢服務。
  • 回收 7:創立提供教育事業的公司,除了程式設計以外,還開始了傳授動畫編輯、設計等 IT 技巧的事業,每個月能有超過 3,000 萬日幣的營收。
  • 投資 8:賺來的錢運用在員工的人事支出上,同時也將錢投入全新的媒體製作還有廣告費用上。
  • 回收 8:透過全新的媒體製作還有廣告,吸引了更多新的客戶群,讓業績因此更加提升(到這個時候年賺突破 1.5 億日幣)。
  • 投資 9:將從事教育事業公司的收益,用來成立珍珠奶茶店或髮廊等等,投資在需要有前期花費的全新類別的事業上。
  • 回收 9:店鋪體系的事業開始有收益,收入來源增加使得財源更為穩定。
  • 投資 10:開發產品銷售或網購事業、網路服務的系統,不斷地投資在成立需要花不少錢的事業上。
  • 回收 10:儘管也有失敗的事業,但是總業績規模、穩定感不斷增加並持續成長(到這個時候年賺突破 10 億日幣)。

 

「重複投資 → 回收」

一開始的本金是打工的收入還有獎學金,透過這樣所獲得的 30 萬日幣裡,我花了 9 萬用在學習程式設計上,從這個時候也就開始了「投資 → 回收」的模式。

「首先的九萬日幣的學習程式設計投資」,在經過一連串的循環後,現在是「年賺 10 億日幣業績」,這當中做的事情就只有不斷重複著「投資 → 回收」而已,當然了,如果在這裡就中斷「投資 → 回收」循環模式的話,就變回了「普通人」,必須要進行新的投資然後再予以回收,我從來都沒有考慮過停止前進的腳步。

還有就是當自己回過頭來看時,赫然發現自己在一開始的時候,僅僅只是重複著「將錢花在學習上再來回收」。整件事情要是反過來看,等於就是「拚命埋頭苦學,漸漸地增加了賺錢總額,將賺來的錢全押在自我投資或事業投資上,如此循環下果然能有所成就」的一大證明。

當然了,這樣的事情你也做得到,馬上就從今天開始,展開小小的投資吧。只要經歷過一次「透過自我投資或事業投資,將這個投資賺到錢後再回收」這樣的模式,無論是自我成長還是增加財富,就會知道都是很簡單的事情。

投資 → 回收該項投資 → 將得來的金錢再投資 → 再回收再次的投資獲利的金錢 → 再一次投資 → 再一次回收 →無限反覆循環

就是只有這樣做而已,不斷地重複著同樣的循環模式,你會因此而成長,同時伴隨而來的就是賺到的錢財也跟著逐漸增加。這其中當然也會出現「投資 → 回收模式快速的人」以及「小額投資卻能有極大回收的人」,很快就能夠獲得好的成就,但相反的也會有「投資卻沒獲得回收的人」或「沒有符合投資金額而無法回收的人」,自然會產生「這麼努力了卻沒有任何結果,搞什麼嘛」這樣的挫折感。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本文摘自從 0 到億!社畜也能財務自由:我「23 歲/沒背景/沒資歷」,用 6 年打敗死薪水,提早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作者:迫佑樹 、出版社:墨刻出版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鄭丞偉;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