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提早退休」、「財富自由」這兩個詞在近幾年不斷出現。根據統計,退休前若沒存 200 萬美元以上,往後生活可能會相對辛苦。可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大的機會能存下這筆錢呢?
文 / 瑞秋.李察斯
如果你達到財務自由,就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或許你想要繼續工作-那太棒了!重點是,現在你是因為想要工作才工作,而不是因為你必須工作。你再也不是為了錢而工作。說得更清楚一點,在本書裡,「提早退休」和「財務自由」是同樣的意思。
退休的定義是一回事,「怎麼退休」則是另一回事
在上一個世紀,人們都認同儲備金理論:先存下一大筆錢,退休後再靠這筆錢過日子。那麼在這個情境裡,千禧世代的人需要多少錢呢?在 Google 上快速搜尋一下,就會看到一個經常被引用的數字-千禧世代需要存的儲備金不多,200 萬美元就夠了。
舉例來說,2016 年,《今日美國》(USA Today)的羅伯.包威爾(Robert Powell)表示,千禧世代裡,年紀比較大的那些人需要 180 萬美元;年輕一點的人則會需要近 250 萬美元,才能舒舒服服地退休。2019 年初,FBFS(Farm Bureau Financial Services)保險公司寫道,嬰兒潮世代當初退休需要 130 萬美元,而千禧世代卻需要 180 萬美元。金額變高的原因,就是因為社會福利金減少,再加上通貨膨脹。其他專家,例如 Entrepreneur.com 的約翰.藍姆頓(John Rampton),引用的數字則高達 700 萬美元。為了本書的主旨起見,我會採用較低的那個金額,然後我會宣稱,千禧世代要在 65 歲退休的平均存款是 200 萬美元。
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大的機會能成功存下這筆錢?
嬰兒潮世代可能不需要存到 200 萬美元之多,但他們實際上需要的絕對比他們存下來的多。一份 2016 年的研究顯示,在 56~61 歲這個年齡層的退休帳戶裡,平均有 163,577 美元。一份 2015 年的研究發現,50 多歲的勞工家庭存款是 117,000 美元,大部分的人都計劃 65 歲以後繼續工作,或甚至完全不退休。事實上,根據美國政府責任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指出,55 歲(含)以上的家庭中,約有 29% 的人既沒有退休存款,也沒有月退俸可以領。
只有少數人能做到
為什麼?是出了什麼差錯嗎?還是千禧世代被耍了,以致相信這個 200 萬美元的存款目標是可能達成的?尤其是嬰兒潮世代的人,存款連這個金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這些數據描繪出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只有極少數人才有辦法存到這筆錢。
要怎麼存到 200 萬美元呢?從 25 歲開始,假設每年的複利率是 8%,你必須每個月存下 621 美元,持續 40 年。我不清楚你的實際狀況,但大部分我認識的千禧世代是真的負擔不起...至少在年薪 4 萬美元、每月必須還 400 美元學貸的情況下,實在無法負擔。存到 200 萬美元並不簡單,也不是你會覺得理所當然的事,而且不幸的是,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
財經專家的方法,真的可行?
我不確定這套退休方法是不是媒體、父母、老師或是朋友灌輸給我們的,但甚至有一些財經權威專家也這麼說,像是蘇西.歐曼(Suze Orman)和戴夫.拉姆西(Dave Ramsey)。別誤會,我是戴夫.拉姆西的大粉絲,我只是覺得很諷刺,這些權威人士教給別人的致富方法,像是「付清債務」以及「將收入的 15% 存下來」,但與此同時,這些人士本身卻是藉由販賣產品以及擁有事業來致富。
不過,你可能很樂觀,也許你沒有學貸、卡債或車貸,我畢業的時候就是這樣,所以我知道這是可能的。你們之中有些人就是這樣,我已經可以看到你在打什麼主意了,你正在盤算要怎麼達到 200 萬美元的目標。
想存更多錢時,會遇到的限制
你必須存下很大一筆錢。一個小提示:有兩種方法可以讓你達成這個目標,不多不少。
- 減少支出
- 增加收入
當我們想要存更多錢的時候,常會直覺地專注在節流上,而不是開源。只注重節流,會在兩個層面上產生問題:
- 這種做法有其極限。你只能節流到某種程度,一般來說,像是償還貸款和水電費都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雖然如此,試試看也不會少一塊肉!再讓我知道結果如何。)
- 很難長期維持這種做法。「生活品質,再會了。」你說得出這句話嗎?再也不出去喝一杯、再也不買新衣服、再也不去旅行...沒有人會對這些事說:「這太吸引人了!」當你把預算抓得很緊,就持續不了太久。永久降低生活品質、不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些事會令人感到很挫折。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你不應監控自己的支出,如果你讀過我寫的《讓可愛的錢自動滾進來》,就會知道好好控制自己的花費有多重要。
你無法控制股市
即便你有辦法持續 40 年,每個月都存下 621 美元,股市也無法保證你的報酬率有 8%。你無法控制股市,它自己會漲、自己會跌,你無法預測它的動向,絕對不可能。如果你入場的時機稍微沒那麼理想,而且你已經 62 歲了,那麼這筆投資顯然太重大了,當下一波不景氣到來時...你的儲備金就沒了。這是許多 2008~2009 年之間準備要退休的人,其悲劇般的命運;他們需要花好幾年,甚至是好幾十年來彌補這筆損失。
如果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每件事都做對了:你付清債務、節儉度日,你一次又一次向旅遊計畫和外出用餐說「不」,你縮衣節食、謹慎儲蓄,終於走到這一步,準備帶著 200 萬美元退休,結果卻損失了一大半的錢。如果你已年屆退休,又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大量投資股票,那你就太衰了。退休計畫=取消,無限期取消。
股市不是唯一一個會讓你失去大筆錢財的地方,任何超乎意料或是不在你掌控範圍之內的事情,都可能會吃掉你的存款。我說的是離婚、長期的身心障礙、訴訟或是健康問題,這四項當中,只要有任何一項發生,你都可以跟你的儲備金揮揮手說再見了。簡而言之,即便你把每件事都做對了,你辛苦一輩子存下來的錢還是沒有保障。
逃離永無止境的金錢賽跑
我 20 歲出頭的時候擬定了一個計畫,要在 60 歲左右存到 200 萬美元,但是沒過多久,我開始細細考慮上述那些風險,也認真檢視了接下來 40 年的人生,然後我意識到自己想要脫離這種生活。
我們大部分人都有一份全職工作,好換來一份薪水;我們放棄自己的生活,好讓別人可以美夢成真。執行長與股東們都被養得白白胖胖、開開心心,而我們這麼努力,最後得到什麼呢?我們每週可能要工作 40 小時(實際上幾乎是 50 小時),我們一週工作 5 天,好讓自己可以享受 2 天的週末,投資報酬率是多少呢?你投入 5 天,得到 2 天...我的朋友,看起來並不怎麼樣。如果你有位大方的老闆,你會有幾天的年假?2 週?3 週?當你談好薪水、在合約上簽名,表示自己願意拿每年 49 週的時間去換 3 週的休假時,你很可能還會對此感到很開心。
你會給別人 49 元,然後接受 3 元的報酬嗎?不會。所以你為什麼如此對待你的時間呢?你付出去的可是你的「人生」。工作一輩子,等到 65 歲才可以開始玩樂,我們為什麼會覺得這是可接受的呢?僅僅因為其他每個人都這麼做嗎?僅僅因為「事情本該如此」嗎?我不這麼認為。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小資女艾蜜莉也大推!大學畢業身家只剩百元卻在 27 歲退休...她自創 4 條黃金投資守則,每月被動收入高達 40 萬!
- 別只觀望 0050!不敗教主陳重銘:除了領股利還有...把握 2 大進場時機 買進 0056,價差賺更大!
- 0050、0056 怎麼挑?10 大常見問題,陳重銘來解答:操作守 3 招、存它 30 年,退休年領 88 萬!
- 一個人的退休生活,只能孤獨、憂鬱?大師 3 建議:增添生活趣味,還能開啟事業第二春!
- 月薪 2 萬,花 4 年在台北買房!國中老師 50 歲退休秘訣:不指望別人給 18%,我老早不靠薪水過日
本文摘自《讓可愛的錢繼續滾進來》,作者:瑞秋.李察斯、出版社:時報出版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chou;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