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3 年來,每隔 21 天,王純平都要獻一次血小板,
家中 43 本捐血光榮證,每一本都記錄著一次到三次不等的捐血經歷。
捐血,是他現在能救兒子的惟一途徑。
(贊助商連結)
再生障礙性貧血
18 年前,王純平的兒子患上了再生障礙性貧血
妻子也離開了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
3 年前,為了拯救和他相依為命的兒子,
王純平選擇了用自己的血給兒子「續命」。
憑藉一個捐血證,就可報銷兒子一次輸血時的一半費用,
用王純平的話說:「我是為了還兒子的血債。」
兒子病時只有 12 歲,得靠輸血維持生命
兒子王宇患病時只有 12 歲,他獨自帶著兒子走上了尋醫治病的路,
幾年間,王純平去過哈爾濱、長春、阜新。
家裡的經濟條件每況愈下,親戚朋友都借遍了,
為維持生計,王純平扛沙子、運石板;
親戚接濟了一台舊摩托,除了可以帶著兒子去醫院,還能去車站拉腳。
2010 年,靠輸血維持生命的王宇病情不斷惡化,
輸血的頻率也越來越快,從一個月一輸變成了每 15 天就要去一次,
每次費用都要 2000 元。
為了給兒子「續命」,王純平想到了捐血。
王純平父子倆相依為命
臨近輸血的日子,在屋內簡單的走動都會讓王宇氣喘吁吁,
王純平數著兒子的心跳估算著輸血的日子。
體內血小板太少,兒子不能動手術
王宇的下頜長了個粉瘤,體內血小板太少,他根本不能動手術。
越是靠近輸血的日子,王宇的身體就越虛弱,
父親王純平幫他擦臉,他需要扶著父親才能站穩。
王純平現在唯一能幹的、也是不得不幹的體力活,
就是背著兒子下樓,去輸血。
王純平忙前忙後,剛剛從血庫取來兩袋血紅細胞,
分別是 200 cc和 400 cc,分別來自 2 名捐獻者。
血袋溫度低,爸爸用手暖血袋
剛剛從血庫取出的血袋溫度很低,
王純平用手捂著,想讓兒子盡快輸上血。
他把血包放在自己胸前,在他看來,這就是兒子的命。
爸爸捐血,抵兒子 5 萬多輸血錢
「兒子輸血前我就去獻,獻一次可抵上他一半的輸血費。」
王純平稱,靠他捐血,抵了兒子 5 萬多的輸血錢。」
早上 9 點鐘出發,王純平一直忙到下午 1 點,兒子終於輸上血了。
等待輸血的時候王宇很難受,
父親幫他調整床的角度,他說蜷著好受一些。
看著兒子輸上了血,王純平終於可以踏實坐會兒,
他靜靜地握著兒子的手默默陪伴。
輸血的時間很長,王宇將輸血的手搭在爸爸捐血的手臂上,睡了。
情況不樂觀,血小板數值只有 3
王純平現在也能看懂一些血液報告,
這次化驗,王宇的數據並不樂觀,血小板數值只有 3。
輸血之後,王宇可以下樓慢走,老爸拉著兒子的手慢慢走。
王宇的手背和王純平的手臂上全是針眼,
是長時間輸血和捐血留下的「老繭」。
剛剛輸完血的幾天,王宇還比較有精神,
可以坐著看書,老爸王純平總是出神。
鄰居家送來寄養的小狗淘淘給王宇枯燥的生活帶來了小小的樂趣。
中藥味很濃不好吃,為了治病,王宇吃了 2 年了。
節省費用,中藥丸自己做
為了節省費用,王純平按照藥方自己在家給兒子做中藥。
藥丸在冰箱裡存放,王宇每天吃 3 次,每次 1 丸。
王純平把中藥分成一小份一小份,再用保鮮膜包起來。
這些藥丸夠王宇吃 1 個月的。
爺倆攤開手掌,王宇的慘白顯而易見。
捐血只能獻到 60 歲,爸爸擔憂著...
從 2013 年元月至今,王純平共無償捐捐血小板 48 次,
捐血只能獻到 60 歲,王純平還有 5 年,
5 年之後的日子,他不敢想。
王純平稱,在他眼裡,5 年是個期限,和時間賽跑,與命運爭奪,
是他作為一個父親還能用自己的辦法拯救兒子的 5 年,
是他最想留住、最想放慢拉長的 5 年,是他最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