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投資前,除了做好想投資的股票研究外,還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及策略,才不會真的買進後一有風吹草動就嚇得賣出,如果真的有賺還好,但如果當下是虧損,肯定會更加心慌。所以準備好心態,就等於是先畫好一個靶,到時候箭有沒有射歪就一目了然了。
文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許多人在看著股票持續飆升時,很容易陷入炒作或害怕錯失良機的情緒裡,反而忽略了投資背後所隱藏的風險。認證理財規劃師同時也是 Bone Fide Wealth 負責人 Douglas Boneparth 說:「這就是為什麼在考慮投資股票或做任何個人特定投資之前,應該遵守一些標準原則。」如果您願意承擔風險,那麼在購買任何股票之前,請先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一、我承受得起這筆錢完全損失嗎?
金融專家再次警告大家不要試圖自認善長挑選股票和把握市場時機,因為跑贏市場是件非常困難的挑戰,即使偶爾成功了並不代表永遠都能戰勝市場。Boneparth 說:「投資的黃金法則之一就是,投資金額永遠不要大過自己可以承擔的額度。」此外,Boneparth 建議可以考慮將大部分投資比例放在指數基金,這些基金通常投資多樣化且成本較低,表現也往往優於主動管理型基金,股神華倫·巴菲特就曾建議持續購買標準普爾 500 低成本指數基金。
二、這是筆好的交易嗎?
再投資之前應先針對欲購買股票的業務進行調查。Boneparth 說:「喜歡一隻股票或相信一隻股票是一回事,但真正花時間了解你正在投資的業務是另一回事。」這包括查看該公司的年度報告和研究分析師的報告,甚至還可以收聽季度電話會議。即使是投資如神的巴菲特在實際投資前都會做功課,他在 1996 年的年度股東信中寫道:「投資者需要的是正確評估所選業務的能力。」Boneparth 提醒投資者千萬不要只一昧地跟風趕流行而不願自己做些研究,因為別人的投資標的不代表適合每一個人。
三、這項投資是否符合我的整體理財策略?
最後,想一想所投資的特定股票與自己的整體投資策略之間的關係。Boneparth 說:「除了不要投資超過個人能夠損失的風險,同時還要了解整體的投資組合成分。」雖然投資組合比例因人而異,但一般的經驗法則是將投資組合中 5% 至 10% 分配給個股或其他替代資產類別,其餘的則是應該包括風險較低的投資,例如追蹤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被動指數基金。
更多買賣股心法,這些好文推薦你>>
- 股票賣了就漲,買了就跌?經濟學家:投資要賺錢,就靠 1 關鍵!
- 找到飆股 就能加快致富?大錯特錯!專家突破盲點:「累積本金」比報酬率 更重要!2作法 增加效率
- 想當主動型投資人,卻只會 ALL IN 台積電?善用「老二投資學」,一年報酬 竟能大贏 133%!?
- 綠能、華映接連下市... 財經作家 股海老牛:危險 3 特徵,台股竟還有 115 檔「隱藏地雷股」!
- 只挑 15 元低價股!蔡明宏大學開始投資,靠 3 關卡篩出「抗跌潛力股」,現在一年賺 7 成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An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