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
單純分享"客觀財報資訊"與"公開資料收集",無邀約之實,價值之判斷依據公開且可取得公式之【價值河流圖 App】,無個人分析推薦之意,也不做買賣方向之推介,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任何交易行為須自行判斷。
資料來源 :
公司股東會年報、公司財務報表、法說會、CMoney 法人決策資料庫、 TEJ 經濟日報資料庫、股人阿勳價值河流圖 App。
鴻海 (2317) 是台灣第二大市值的公司,
也是投資機構密切關注的對象,
過去 10 年間沒少喊過目標價,
然爾在去年底時,
鴻海 (2317) 當時股價僅 80 元,
外資喊目標價 破 102 元,
果真在 2021 年初順利達標,
甚至在期漲到近 10 年新高的 130 元,
因此外資在 3 月底時又開喊了,
在一份以「電動車製造力量」為題,
發表達近 50 頁篇幅的大型報告裡指出,
鴻海目標價將來到 168 元,
以下是這間美系外資的說法 :
「看好鴻海至 2025 年電動車出貨量將達 110 萬輛、達成全球市占率 10% 目標,創造 350 億美元營收及 18% 毛利率,除維持【優於大盤】評等,並將目標價調升 29%、自 130 元升至 168 元。」
看好的理由!?
目標價誰都能喊,
但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很重要,
根據這份報告的重點,
美系外資看好的 4 個理由如下:
1. 與電動車業者簽約合作
鴻海已與菲斯特(Fisker)、拜騰、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等多家電動車新創業者簽署合作協議。
2. 電動車零件齊全
鴻海對電動車製造所提供的廣泛產品範疇,從開發者工具平台(EV Kit)、關鍵零組件的模組設計、零組件供應、整車組裝到軟體及物流都有 ; 金屬構件及底盤占電動車總成本約 15%,並有「輕金屬構件」及「一體化結構」要求,鴻海可延伸在模具及成型的專業優勢。
3. 電動車開放平台MIH聯盟
鴻海推動電動車開放平台 MIH 聯盟,以兼具靈活性、開放性及合作性的顛覆式策略,目標成為「電動車界的安卓」,目前已有超過 1000 個夥伴加入,看好結合鴻海的供應鏈管理及製造核心專業,可減少開發時間及生產成本,加速電動車滲透率。
4. 目前並不貴
鴻海本益比目前處於近 5 年 7~15 倍的中段水準、約 12.9 倍,鑑於數位轉型計畫及透過 Foxconn 1.0 計畫帶動的毛利率提升,在過去幾季均取得正向成果,認為目前本益比並不高,電動車製造潛力被低估。 (類似河流圖概念)
小百科 : MIH 聯盟
MIH 聯盟是由鴻海創建,目前是鴻海的內部組織,是一個電動車軟體和硬體開放平台,邀請電動車業界的專家們, 來共同定義未來 MIH 平台的參考設計,及其在全球電動車供應鏈中的發展方向,以便各個領域的合作夥伴都能參與其中,並做出貢獻,聯盟將在 2021 年 6 月底前成為獨立的組織。
組織獨立後,鴻海與鴻華將是 MIH 的創始會員,也歡迎大家加入創始會員。 聯盟的目的,是透過聯盟成員分享他們在電動車上的一些經驗跟知識,來縮短開發時程、降低開發成本。鴻海和鴻華會把 MIH 平台現有的資料和技術無償的跟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