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投資 ETF 對於許多散戶來說,已是個顯學了!但你投資的 ETF 是值得長期持有,還是只適合短期進行避險或波段操作的 ETF 呢?ETF 對於較有財力卻只熟悉投資個股的長輩散戶而言,依舊是個相當陌生的金融商品,可能只知道 ETF 是一個包含了一籃子股票的被動指數型基金,但這個答案卻只答對了一半。ETF 的確是依據某個指數進行追蹤,進而買進了許多東西的基金,但並不表示成份只會有現貨股票而已,其中還有可能是什麼呢?趕緊來看看!
文 / William
ETF 有三類 但有哪三類呢?
對於一般散戶來說,最常聽到的 ETF 如同元大台灣 50 (0050)、元大高股息 (0056)、國泰台灣 5G+ (00881),都是屬於原型 ETF,藉由追蹤特定指數來買入相對應的現貨股票,以達到吻合指數的績效。但其實還有其他兩類 ETF,究竟是哪兩類 ETF 呢?
什麼是槓桿型 ETF?
槓桿型 ETF 指的是追蹤指數正向倍數的 ETF。舉例來說,若槓桿倍數為兩倍時,標的指數上漲 1%,兩倍槓桿型 ETF 追蹤上漲 2%;標的指數下跌 1%,兩倍槓桿型 ETF 將會下跌 2%。
什麼是反向型 ETF?
反向 ETF 則是指追蹤指數反向表現的 ETF。舉例來說,若標的指數上漲 1% 時,反向型 ETF 將會下跌 1%;標的指數下跌 1%,反向型 ETF 就會上漲 1%。可從下表來看到三類 ETF 的差異與合適的操作手法。
三類 ETF 差異大整理
資料來源:CMoney
下手買原型 ETF 外的 ETF 先了解可能吃大虧的 4 大迷思
迷思 1:簡單易懂、交易成本低?
原型 ETF 跟其他兩者 ETF 有著內在的大不同,雖然持有的都是指數型基金,但槓桿型和反向型 ETF 為了要擴大與指數不同的要求,必須要買賣並持有相對應的期貨來達成追蹤指數的倍數績效或相反效果,使得交易成本與報酬會與指數有很大的差異。
究竟為什麼持有期貨會比起持有現貨要有著誤差呢?解答如下,由於槓桿型、反向 ETF 是倍數或反向,ETF 經理人需以期貨來頻繁調整以達到模擬指數的績效。這意味著持有成份會需要頻繁的調整,長期下來會產生大量的額外成本,進一步慢慢侵蝕 ETF 本身的淨值。
迷思 2:股價早晚會回來,適合長期持有?
許多投資人以為買進 ETF 後,就算股價下跌,只要不賣出的話,價格早晚會漲回來,但這樣的投資觀念可是大錯特錯。實際上,由於槓桿型和反向型 ETF 並非持有股票,而是持有期貨,不只交易成本高,還會有期貨合約到期的波動風險,很有可能出現績效偏離的慘況,並不適合長期持有。
迷思 3:風險低,不需停損停利?
面對股市中的各種雜訊,經常屢見漲跌現象,但對於長期投資原型 ETF 的散戶來說,除非出現大型的系統性風險,不然大多時間是不需停損停利,反而可透過定期定額方式分批買進來攤低平均成本與降低風險。相反地,作為短線避險與波段套利的槓桿型、反向型 ETF,卻不能因為套牢而將其轉為長期投資,很有可能會越套越勞,在買入前最好事先設定好停損停利點。
迷思 4:不會歸零,沒有下市風險?
許多散戶有個錯誤認知,以為買進 ETF 就很安全,沒有歸零的問題。但在元大原油正 2 下市後,近期富邦 VIX 也屢次出現下市警訊,這提醒到各位散戶,ETF 並非完全沒有下市風險,是必要多加謹慎操作。
對於投資股市的散戶而言,適當釐清 ETF 的觀念細節,做出長期投資、短期避險、波段操作的差異,設好停損停利點,才能確實避開市場震盪而賠錢的窘境。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績優股遲早會「加倍奉還」... 4 招克服恐懼,碰上股災 也能抱住定存股不亂賣
- 股票被套牢 千萬別置之不理!他曾買進華碩,一路攤平到破產... 專家:寧可賠錢,也別賠上時間啊!
- 存股族最愛的金融股,該一次重壓還是分批買進?財經作家:做錯了,報酬就少了 50% ...
- 高職教師陳重銘,憑存股年領 200 萬股利!超級老爸給孩子的 5 個買股建議
- 你是「存股」還是「存骨」?6 大定期定額的 迷思陷阱,小心 越存越慘....
本文為 CMoney 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stock / 撰文者:Xuan;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