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台積電(2330)上演拉積盤
去(2020)年開始台股出現所謂拉積盤的現象,
由於台積電(2330)逐漸拉開與對手三星及 Intel 的差距,
高通、聯發科、輝達這些前段 IC 設計公司,
如果要用到高階製程,幾乎只能到台積電(2330)下單,除了帶動台股權王 2020 年營收年增 25.17%,
公司市值也從 3 千億美元上下,被拉抬到 6,500 億美元,只要台積電大漲,幾乎都會帶動加權指數上漲百點以上,
2021 年 1 月拉積盤變得更為明顯,僅 14 個交易日,台積電(2330)就從 530 元上漲到 673 元,
漲幅達 26.98%,這段期間指數上漲了 1,421 點,而台積電(2330)每上漲一元,就會貢獻指數 8 點漲幅,
也就是說,僅台積電(2330)一家公司,就讓台股在 1 月份前 14 個交易日上漲了 1,144 點,
其餘一千多家公司加起來只漲了 277 點,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資金排擠效應
雖然拉積盤讓很多中小型股從去(2020)年 12 月開始的表現不如指數,
甚至出現資金排擠效應,台積電(2330)大漲反而讓中小型股重挫的現象,
就以 1/21 來看,當天加權指數 2021 年累計報酬率為 9.6%,而以中小型股為主的櫃買指數(OTC),
報酬率卻只有 0.2%,這 0.2% 裡面還有不少是台積電(2330)大聯盟的中小型股貢獻,
也就是說,扣掉台積電(2330)跟台積電大聯盟的股票,很多投資人今(2021)年 1 月根本是賠錢的,
到 1 月中拉積盤最強勢的時候,不少人巴不得台積電(2330)趕快下跌,才能輪到自己的中小型股表現。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台積電(2330)漲多回檔
1/19 日開始,台積電(2330)從原本的緩漲走勢,變成飆漲型態,
短短 3 天內從 607 元攻到最高 679 元,3 天內就貢獻指數 576 點漲點,
但乖離率過大還是要迎來修正,1/21 由於 Intel 對委外代工的說法,與市場預期有落差,
股價在 1/22 下跌 3.57%,當天資金反而回流中小型股,
加權指數下跌 0.83%,櫃買指數卻大漲 1.94%,不過這種狀態也只持續一天,
隨著 1/25、1/26 台積電(2330)繼續下跌,原本轉強的櫃買指數(OTC)也被帶下去,
1/26 加權指數因台積電(2330)下跌 2.53% 而重挫 1.8%,櫃買指數卻也跟著走跌 1.41%,
也就是說,拉積盤雖然讓很多愛買中小型股的投資人感到困擾,
但台積電(2330)終究是扮演台股多頭火車頭的角色,
台積電(2330)如果邁入空頭,中小型股的表現只會更差。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溢價還是有 15%
那麼,回到台積電(2330)身上來看,經過 1/22 ~ 1/26 大跌 8.32% 後,
台股權王的多頭之旅就結束了嗎?本文認為不盡然,
首先,台積電(2330)這波大漲的源頭,其實來自美國股市的台積電(2330) ADR,
台積電(2330)去(2020)年從 1 月到 12 月的營收年增率都非常亮眼,
但一開始台灣股民自己都對台積電(2330)沒有信心,1 月 ~ 5 月營收年增 33.86%,
股價卻連 300 元都站不穩,一直到美股的基金經理人注意到台積電(2330)的價值,
進場拉高台積電(2330) ADR 的股價後,
才讓台股股民相信台積電(2330)可以有 4 千億、5 千億甚至 6 千億美元的價值,
但這種由 ADR 拉動原股的做法,還是讓股價出現了有如台股(2020)年 DR 之亂的溢價現象,
一開始溢價只有 3% ~ 4%,隨著台積電(2330) ADR 越漲越高,溢價也開始擴大,
到去近 2 個月甚至來到 15% ~ 20%,也就是說,華爾街那些手握百億美元的基金經理人,
都在用比台灣高出 15% 的價格交易台積電(2330),
沒有道理因為散戶追高閃崩,就要跟貨櫃航運一樣回檔 20% ~ 30%。
(資料來源 : 筆者整理)(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