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看不到盡頭,多家公司 9 月營收年增 40% 續刷紀錄,但營收利多還是利多嗎?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 2020-10-12 18:40
  • 更新:2020-10-12 20:59

成長看不到盡頭,多家公司 9 月營收年增 40% 續刷紀錄,但營收利多還是利多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9 月底隨著美股回檔,台股也出現一波劇烈的修正,

指數在 9/16 ~ 9/25 短短 8 個交易日內從 13,021.68 點下跌到最低 12,149.81 點,

回檔幅度達 6.69%,但眾所皆知,目前加權指數已與台積電(2330)嚴重掛勾,

只要台積電(2330)反彈,指數就可以很輕易的回到 13,000 點附近,

不過台積電(2330)上漲並不等於多數股票上漲,

有別於 Q3 之前依靠業績帶動的漲勢,7 月份之後的中小型類股走勢與業績越來越脫鉤,

一方面是因為遠距商機帶動的電子股,其業績多數在 Q2 見到高點,

9 月份的營收排行裡,已幾乎看不到筆電概念股的影子,

另一放面則是台幣升值讓投資人對外銷為主的電子股產生觀望心態,

資金反而湧入太陽能、風電、內需營造這些不受匯率影響,

但題材面遠大於營收基本面的股票。

 

 

四大業績推升股

今(2020)年 4 月之後的台股,題材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這些題材股有的是沒有業績推升的,如生技、太陽能、MiniLED,

有的則是由營收年增率帶動買盤的,

而依靠業績拉動的題材股,大致可分為 4 種類型,

第一種是 3 月股災期間就非常抗跌的防疫物資概念股,

包含口罩、矽膠手套、防護衣及這些產品的特定上游塑化業者,

第二種則是遠距辦公帶動的筆電零組件概念股,

疫情讓沉寂多年的筆電產業出現有如 2010 年 ipad 橫空出世前的榮景,

第三種是資料中心概念股,疫情期間,無論是遠距辦公或在家娛樂,

全球對雲端伺服器的需求暴增,Q2 伺服器概念股從 PCB、散熱模組到相關晶片,

很多公司業績都出現 50% 以上的增幅,

最後一個則是中美貿易戰受惠股,

疫情期間貿易戰的腳步不僅沒有停歇,中美關係反而在疫情催化下惡化,

戰線從關稅領域打到科技領域,美國政府多次制裁中國科技業者,

讓大量訂單從中國及美國轉往第三方的台廠下單。

 

Q3 營收開始趨緩

以往 Q3 是電子業的傳統旺季,但今(2020)年旺季有從提前拉到 Q2 的味道,

就以筆電來看,消費者以往可能會選在 Q4 聖誕節假期的時候才購買新的筆電,

廠商也會在 7 ~ 9 月陸續拉貨,以因應年底的旺季需求,

但今(2020)年 Q2 歐美企業陸續實施在家辦公,

消費者為了辦公需要,提前在 Q2 購買新筆電,

又從娛樂的角度來看,民眾被關在家裡無法從事戶外活動,

只能在家更新家用娛樂硬體,這也帶動了電競筆電及桌機 DIY 的需求,

但無論是哪一種,都可能導致傳統旺季的營收低於 Q2 的反常現象,

Q3 開始業績推升股的營收也出現趨緩。

 

留意科技戰備貨潮

四大業績推升股到 9 月份出現大洗牌,

防疫物資股、筆電及伺服器概念股僅剩下零星數家,

貿易戰去美化概念股則維持續強的營收走勢,

這種情況有兩種解讀,第一種是 5G 手機陸續開始量產,

出貨動能反應在相關廠商的營收上,

另一種則是華為趕在禁令之前加緊拉貨,或其他中國廠商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華為,

也增加庫存水位,如果是科技戰備貨潮導致 9 月營收衝高,

就要留意 Overbooking 導致營收虛胖的風險。

 

營收是否為併購而來

9 月營收也出現年增率 100% 以上,

卻不屬於四大業績推升股的公司,

其增加的營收主要是依靠併購而來,

去(2019)年底台股有一些企業發動海外併購案,

但併購流程繁瑣,加上疫情干擾,

一直到 8 ~ 9 月份才正式完成收購,

這些依靠併購擴張營收的公司,市場對它們的月營收不會有太大的反應,

法人多會等到 Q3 財報公布,

判斷併購是否對獲利有所助益後,才會有進一步的動作。

 

9 月營收月增、年增股

本文透過五個條件篩選出 9 月營收月增 + 累計年增股雙強股,

並搭配 7/15 ~ 10/8 漲幅,投資人自行判斷

9 月營收是「已反應」、「已經在出貨」或「營收利多不是利多」

 

1. 2020 年 9 月營收月增率 > 0%

Q2 業績爆發的電子股,其業績分布在 4 ~ 6 月基本都呈現月增,

且金額一個月比一個月還驚人,但 7 月份開始,不少公司就已出現月減趨勢,

到 8、9 月份繼續維持下降趨勢,消失在營收月增、年增股清單上。

 

2. 9 月營收單月年成長 40%

同樣是疫情受惠股,還是有一些公司表現優於同業,

在 8 月初法說會表示 Q3 依舊看旺,繼 7 月營收呈月增、年增後,

8、9 月份繼續上攻,這裡使用單月年成長 40% 作為篩網,

 

3.  過去 3 個月累計營收為年增 40%

營收連續年增代表並非一次性訂單,而是有連續性的需求帶動公司營收,

使用 3 個月累計營收年增 40%,找出累計 3 個月營收表現強勢的公司。

 

4. 股價於月線(20MA)之上

技術面有時候會走在基本面之前,如果一家公司營收一直年增,

股價卻表現疲軟,甚至跌破均線,可能是市場提前反應後續營收將走軟的事實,

透過該篩網,將 10/8 股價已低於月線的股票排除。

 

5. 過去 60 日平均日成交量大於 3 千張

這個篩網很簡單,除了營收好、業績好,還要是市場上的熱門股,

冷門股容易出現股價對營收毫無反應的尷尬狀況。

成長看不到盡頭,多家公司 9 月營收年增 40% 續刷紀錄,但營收利多還是利多嗎?

(圖片來源 : 小編整理)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1. 聯發科(2454)

台股 IC 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於今(2020)年 7 月份市值突破 1 兆台幣,

頗有接替台積電(2330)扮演萬三領頭羊的氣勢,

外資里昂證券也出具目標價 1,200 元的報告,原本氣勢如虹的走勢,

卻在 8 月中聯發科(2454)也被納入華為禁令範圍後急凍,

股價瞬間從 7 百元下殺到 560 元,天風國際郭明錤分析師也發布多篇看空報告,

認為中美科技戰下,雖然高通及聯發科(2454)都還在申請出貨許可,

但美國沒有理由讓自家的高通受害而讓聯發科(2454)得利,

其他外資則維持看多論調,認為不論有無貿易戰,

聯發科(2454)的業績本來就會因 5G 需求上升而增加,

只要 5G 發展趨勢不變,下游客戶是華為、蘋果或小米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即便 Q3 業績上升是華為拉貨所致,後續仍舊有其他非華為訂單可以替補,

從營收來看,聯發科(2454)業績已連續 2 個月雙位數月增,

9 月營收更是達到年增 61.2% 的高水平,

優異的營收表現也讓股價在短短 3 天內就從 6 百元站回到 7 百元。

成長看不到盡頭,多家公司 9 月營收年增 40% 續刷紀錄,但營收利多還是利多嗎?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2. 新唐(4919)

新唐(4919)為華邦電(2344)持股 61% 的子公司,

除了 IC 設計業務,自身也有一座 6 吋晶圓廠,

為了擴大營運規模,新唐(4919)於去(2019)年 11 月宣布收購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半導體業務部門,

並取得松下半導體的一座 6 吋晶圓廠及持股 49% 的TPSCo (TowerJazz Panasonic Semiconductor) 股權(有一座 8 吋廠),

松下半導體去(2019)年營收雖有 250 億台幣左右,

但虧損也高達 70 億台幣,因此市場在併購案宣布後,

認為松下半導體會在短期內造成新唐(4919)極大的財務壓力,並未給予正面回饋,

9/1 松下電器於官網宣布併購案已完成全部程序,

新唐(4919)也從 9 月份開始認列松下半導體的營收,

合併營收 33.72 億較去(2019)年同期增加 23.45 億,

由於這些營收都是併購而來,在不確定松下半導體目前盈虧的前提下,

市場並未對年增 228% 的營收有太大反應。

成長看不到盡頭,多家公司 9 月營收年增 40% 續刷紀錄,但營收利多還是利多嗎?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3. 上緯投控(3708)

風電及太陽能在政策題材炒作下,成為台股今(2020)年另類的新主流,

其中世紀鋼(9958)及上緯(3708)因具備獲利基本面,受到投信法人大力追捧,

有別於鋼構為主的世紀鋼(9958),上緯(3708)專門生產各類環保樹酯,

包括風力葉片樹酯,由於銷售地區以中國為主,因此前兩年其他風電概念股飆漲時,

上緯投控(3708)無論是業績或股價都沒有太大的成長,

不過中國政府預計將於明年取消陸上風機補貼、後年取消海上風機補貼,

導致中國的風力發電機出現裝潮,也讓上緯(3708)業績從 Q2 開始一路旺到 Q4,

4 ~ 9 月份已連續 6 個月年增率達雙位數,

8、9 月更分別年增 103.5% 及 96.9%,不過因需求是由於補貼政策到期帶動,

明年開始須注意補貼結束後可能出現的業績下行風險。

成長看不到盡頭,多家公司 9 月營收年增 40% 續刷紀錄,但營收利多還是利多嗎?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想知道下週的最新選股嗎?

購買 籌碼 K 線APP 

觀看最佳選股組合與洞察趨勢!

成長看不到盡頭,多家公司 9 月營收年增 40% 續刷紀錄,但營收利多還是利多嗎?成長看不到盡頭,多家公司 9 月營收年增 40% 續刷紀錄,但營收利多還是利多嗎?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CMoney團隊致力於研發更好的投資分析工具,期望能有效協助法人與個人找出合適自己的投資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