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蘋果日報,孩子選哪個讀?3個從小該培養的「財商心態」,金錢觀 是聊出來的!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20-07-10 14:10
  • 更新:2021-06-07 15:34

經濟日報、蘋果日報,孩子選哪個讀?3個從小該培養的「財商心態」,金錢觀 是聊出來的!

 

【我們想讓你知道】

猶太人說過:「越早開始學習理財,就越早邁入獨立自主的人生。」身為父母,總是希望孩子長大後能獨立自主,讓自己的生活有更多選擇。不過我們常常忽略,財富自由不只來自於賺錢的能力,更取決於理財的能力!我們的生活、工作有很大部分都是在與錢打交道,若是父母不談錢,學校也不談錢,那孩子要從哪裡學習到和金錢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呢?

 

文 / 張森凱(Brian)

 

很多父母聽到「理財」或是「經濟」這些字眼,很容易就馬上關起耳朵。假設在你眼前,擺上《經濟日報》及《蘋果日報》兩份報紙,讓你選擇其中一份閱讀,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拿起後者吧?娛樂跟八卦總是比較能吸引人們的關注,且對於這些議題大腦也不必多加思考,對吧?

大多數人不選擇《經濟日報》的主要原因,是無法理解當中的內容,對於聽起來很嚴肅的經濟用語感到頭痛,也覺得當中的內容與自身無關,當然不願意花時間去瞭解。我們來看看這則新聞,你的想法為何?

(中央社紐約 17 日綜合外電報導)受到美中達成貿易協議以及美國經濟數據亮麗激勵,國際油價今天上揚。美國 11 月份新屋開工和營建許可以及工業生產數據亮麗,增加投資人對美國經濟的信心。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明年元月交割價上揚 1.2%,來到每桶 60.94 美元。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明年 2 月交割價上漲 1.2%,來到每桶 66.10 美元。(中央社 - 2019 - 12 - 18)

是不是覺得內容生硬,難以理解?放心,布萊恩老師並沒有要在這裡解釋目前中美關係下的油價波動,也不是想嘗試教會你如何透過這樣的新聞買進相關的油價金融商品⋯⋯這些都不是我要告訴你的重點。

各位父母,看到這則新聞,我們其實可以透過以下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爸爸:小朋友你知道嗎,下週爸爸去加油可能油價會變貴耶。

孩子:為什麼呢?

爸爸:因為美國有很多蓋房子的公司跟工業都表現得很好哦,這些都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基礎建設投入得多,很多人就對這個國家產生信心,也願意投資它,當然這裡頭有很多的工廠,他們在營業時跟石油就有關係,這樣公司或工廠就需要買更多的石油用來建造或生產,石油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那你覺得油價是越貴還是越便宜?

孩子:越來越貴,因為東西越多人買就越貴。

爸爸:答對了!

這樣的問答, 是不是就能輕鬆地把困難的經濟知識帶進生活中?其實,理財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理財。父母們請放心,我們絕不談艱深的道理,而是要協助你用白話教孩子學會理財。首先,我希望父母親能先建立三個基本的心態。

 

把金錢當作一種教具,反覆練習

若你想及早用正確的方式帶領孩子建立觀念,第一步在心態上,你應該先把金錢當作是一種「教具」,這份教具是用來訓練孩子用錢的方式及其行為,而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金錢老師」——可從「練習」的心態開始。

還記得我們以前在玩大富翁時,手裡拿著遊戲鈔票,一棟一棟地買房子?還有翻開機會卡、命運卡的驚喜?當時你手中拿著的遊戲鈔票,就是遊戲裡的教具,若是在遊戲裡虧錢了,你也不會難過太久。在真實世界裡,我們當然不會給孩子一大把鈔票讓他隨意購買,不過,我希望父母在這段期間,先把金錢視為一種教具,重點在於讓孩子練習——就算此時犯錯,也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當然也有時間加以調整。

現在領取現金的地點相當多,試想一個畫面,當父母帶孩子到便利商店去領錢,但結帳時以信用卡或手機支付——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們會怎麼想呢?——是否會誤以為大人出門就有錢可以拿,購物也不用支付就可以帶回家⋯⋯在這個時代,我們很少看到「錢實際被交易出去」,但是孩子卻很常看見「現金從自動提款機跑出來」。所以,我們必須給孩子接觸金錢的機會,在心態上也必須把金錢當作教具看待,並耐心反覆地讓孩子操作它。

 

FQ 的建立,是用聊出來的

猶太人說過:「越早開始學習理財,就越早邁入獨立自主的人生。」我猜父母害怕跟孩子談錢,可能是害怕孩子變得勢利、貪財或者其他負面品格或行為。其實,跟孩子談錢真的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是一個經濟社會,未來則將會是比現在更加發達的經濟社會。我們的生活、工作有很大部分都是在與錢打交道,若是父母不談錢,學校也不談錢,那孩子要從哪裡學習到和金錢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呢?所以,我們必須要跟孩子談錢;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談「價值觀」。舉個例子,當孩子提出想買樂高(LEGO)的要求時,你該如何進行討論?是答應他?或是拒絕他?這其實需要一個對話的過程,而財商的智慧就在聊的過程中產生了。

 

用遊戲的心態進行,並且容忍孩子犯錯

一位七歲的孩子可能犯的財商錯誤,無非就是亂買東西,然而我們成人會犯下什麼財商錯誤呢?三十歲的成人犯的財商錯誤,可能是成為月光族、啃老族,沒辦法存到第一桶金;六十歲、已屆退休年齡之人犯的財商錯誤,可能是沒有足夠的退休金能夠安享晚年——越晚開始犯錯,錯誤就影響更鉅,你感受到差距了嗎?

孩子現在正是學習的好階段,他有大把時間犯錯,也有大把時間修正——最重要的是,孩子現在玩得起,對父母來說成本也較低。我們不要過早地介入孩子對於購買或是儲蓄的判斷,因為孩子現階段正處於犯錯及進行修正的階段,這些經驗會相當寶貴。如果人的一生至少都要犯一次關於金錢的錯誤,我一定選擇在孩提之時。我深信兒商教育最大優點就是成本低,而父母用遊戲的心態帶領孩子進行,是很重要且具有價值的。

 

FQ 教養重點

  1. 教孩子理財觀念時,要把金錢當作一種教具,並給孩子反覆練習的機會。
  2. 金錢觀最好是建立在親子的對話上。
  3. 容許孩子有犯錯的機會。

 

關於「家庭理財」,你可以學更多:

 

本文摘自財商教養學,帶孩子玩出FQ力:5歲起,從3個小豬公學會延遲享樂、控制欲望、有同理心,成為負責的大人,作者:張森凱(Brian)、出版社:大好書屋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William )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