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朋友重質不重量,
你的知心朋友數量可以不用多,
但個個一定要對你真心、坦誠相對。
本文作者列了 4種人生必結交的朋友,
他們會是你生命中的貴人。
若你的朋友群,有下文中這 4種朋友,
那麼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和他們的友情
趕緊來看看,
人生必交的 4種朋友
(贊助商連結...)
在你窮困時願意借錢給你的人
窮困是人生中最不想遇到的情況,
這種時候還願意借錢給我們的人,
絕對是生命中的貴人。
在我們必須結識的幾類人中,
這種人應排在第一位,
我們對他們不僅要知恩圖報,
還要把他們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
幾年前的一個夜晚,
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生意的霍特爾,
拖著疲倦的身軀回家,
遠遠地看到一個身影,正在自己家門口徘徊。
起初他以為是小偷,
就悄悄地從其後方摸過去,準備大喝一聲將其制伏,
等走到近前卻鬆了口氣,原來這個人
是他的朋友邁克,華爾街一家投資公司的副總裁。
「怎麼了?」
「哦,沒什麼。」從兩句簡單的對話中,
霍特爾嗅出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在那個已有些寒冷的深秋,
美國股市每天都有不好的消息傳出,道瓊指數不斷下跌,
不少投資者和私募基金者賠得一塌糊塗,
甚至有一些做高槓桿的從業人員選擇自殺。
於是,他立刻想到邁克在這場金融風暴中,
也一定遇到過不去的門檻。
霍特爾打開門,把邁克請進客廳,
幫他泡了一杯咖啡。
十分鐘後,霍特爾便明白了,
曾經擁有上千萬美元資產的邁克,
不僅在幾天前破產,
現在還欠了銀行和投資者一屁股債。
他的公司剛剛關門,有上百人失去了工作,
而他已山窮水盡,毫無辦法。
「邁克,你打算怎麼辦?」
「我不知道。」
「好吧,我們先出去吃一點兒東西。」
霍特爾用了半個晚上的時間和邁克聊天,
他清楚地知道,這位朋友此時最需要什麼。
同時他也理解一個人為何會失敗,
因為他自己也經歷過重大的挫折。
有些挫折不是人的問題,而是環境導致的。
霍特爾對此很有經驗,
在他的開導下,邁克的心情好了很多。
霍特爾讓邁克意識到,其實自己並非無路可走,
現在事業出了問題,只不過是碰上一個壞的形勢。
而且,霍特爾願意借給他一大筆錢,幫他償還債務。
借錢後的一個月內,
霍特爾每天定時打電話給邁克,
有時一天通話三四次,詢問他的想法。
霍特爾做了萬全的準備,
因為在那個自殺頻傳的「季節」,
任何的意外都要提防。
在他的幫助下,邁克艱難地踏上重新起步的路途。
三年後,邁克成了一家大型投資公司的總裁,
他接受《華爾街日報》的邀請,
撰寫一篇金融危機期間的故事,
向讀者講述自己是如何東山再起的。
在文章的開頭,他用真誠而感激的話語寫道:
「獻給我最親愛的朋友霍特爾,
沒有你,就沒有我今天的一切。」
有人說:「巔峰時誕生了一批虛偽的粉絲,
黃昏時則見證了一群真正的信徒。」
這句話用來概括邁克的經歷非常形象。
那些真正值得結交的朋友,
不是在你巔峰時,殷勤跑來獻花的追隨者,
而是在你落魄困窘時,
仍然願意相信你、幫助你的生死之交。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位像霍特爾這樣的朋友,
他慷慨仗義、熱情大方、扶危濟困,
和他成為朋友,
就等於擁有一根落難時的救命稻草,
和一位樂於助人的心靈導師,
他能在你最困難的時刻,
給予你最有力的幫助和最貼心的撫慰。
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
難免會失利、受挫,或面臨某些極端的困境,
憑藉個人的力量很難走出來,
這時候往往需要別人的幫助。
此時有一些人願意幫你,
但發現其實他們是有條件的。
這種幫助並不是雪中送炭,更像是趁火打劫。
真正的「患難之交」,
則會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幫你分析問題,
鼓勵你重新振作,
並且無條件地提供必要的支持。
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朋友。
所以,你應該重點結交那些當你貧困時,
仍然願意幫助你的人,
「貧困」除了會帶來煩惱、痛苦,
還能精確地檢驗哪些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幫你指路並提拔你的人
人人都想要一個能在關鍵時刻,
為自己指點迷津的人生導師。
當你的人生變得迷茫,或事業處於低谷時,
如果有人可以和你交心長談,
幫你做針對性的分析,
擬周全的應對計畫,並指明方向,
那將大大縮短你走出困境的時間,
降低你生活和事業上「折騰」的成本。
在這樣一位人生導師的指引下,
我們能夠很快地找到正確的方向,
迅速地從低潮中走出來。
一個能為我們領路和提供上升機遇的人,
是很值得我們珍惜的朋友。
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重大的挫折,
或深深陷入泥淖時,
許多人都會選擇漠不關心和冷眼旁觀,
這時能站出來幫忙的朋友,都是真正的朋友。
你可能早已體會過,在生活中感到困惑時,
朋友一個信任的眼神,就能成為你強大的動力;
在工作中迷失方向時,朋友的鼓勵,
就能讓你在想要放棄時重拾信心,繼續努力向前。
願意讓利、不計得失的人
現實生活中,斤斤計較、拒不讓步的人隨處可見。
他們的眼中,
不存在「讓利」、「雙贏」這些商業文明的詞彙,
只有成為最風光的那一個,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就像電視劇中的一句台詞:
「往前進一步是如此之難,
我為何還要退半步?不退!」
他們不懂得讓步,處事也是非常強勢的,
往往把很小的得失看得非常重。
在我看來,這樣的人是最不可結交之人。
我們評判一個人是否成熟、理性的標準之一,
就是看這個人是不是喜歡跟人爭長短、論輸贏。
如果是,那這個人就是很不成熟的,
儘量別跟他成為關係過於密切的朋友。
反過來說,
一個懂得適當讓利、
尋求雙贏的人,才是值得結交的。
凱利在哈佛大學任教時,
和同事哈雷根‧托夫的關係很不好,
兩人處處槓上,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吵。
哈雷根後來離開哈佛大學去矽谷發展,
成了一家基金會的主席。
這家基金會有一項業務,
是專款支持各所大學人文學科的研究,
其中就包括凱利負責的項目。
「當我聽說這個項目未來的命運,
握在哈雷根的手中時,
我整個人彷彿被澆了一盆冰水,
我認為他會藉這個機會來報復我。」凱利說,
「但令我想不到的是,
哈雷根主動打電話給我,
不僅加大對哈佛大學的支持力度,
還減少了兩項附加條件,
給了我很多研究方面的便利。」
這件事如同一顆神奇的藥丸,
改變了凱利和哈雷根的關係。
凱利突然意識到,
哈雷根是一個值得尊重的朋友,
他顧全大局,不挾私報復;
他成人之美、公正廉明,
不計較個人恩怨。
其實,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優秀的人,
就看你能否發現並結識他們。
願意分享、能共擔責任的人
1. 越優秀的人越願意分享
優秀的人總是願意分享,
分享既能幫助他人,也能為自己帶來快樂,
這是一個永恆不變的法則。
那些優秀的人,
無時無刻不在將自己的知識、資源進行共用;
而那些不愛分享的人,
要嘛是吝嗇,要嘛是囊中羞澀,
後者可以理解,前者則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吝嗇的人自我封閉,拒絕和人交流,
他們自以為是地保持著一種偏見,
想要從人群中獨立出去,
以冷酷的心面對世界。
因為拒絕分享,吝嗇的人路越走越窄,
接觸到的資訊也越來越有限,
他們變得效能低下,與時代脫軌。
懂得分享的人,是真正理解社交本質的高效能人士,
他們明白,只有將自己的知識、
資源等源源不斷地輸出,與眾人共用,
才能連接其他優秀人物,
來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從而更美好地實現雙贏。
2. 能共擔責任,才能一起進步
請用心觀察一下,
身邊那些在各自領域成績不凡的朋友。
你會發現一個現象:
這些優秀的人,不但樂於分享自己的資源,
而且做事還都具有很強的責任心。
反之,那些拒絕分享的人,
往往也不願意承擔責任。
他們總是擔心被別人超越,
也不想因為擔起責任,
而讓自己處於不利境地。
生活、工作中交到這樣的朋友,
你只會被他們消耗,一點兒益處都沒有。
一旦遇到願意和你共擔責任的人,
你就應該珍惜,
因為他們會是你生活和事業中,強而有力的幫手。
你們一起攜手,
一定能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面,
大家都能從中受益,變得越來越好。
本文摘自《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
作者:李維文、出版社:幸福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Ann)
(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