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日幣持續弱勢,聖誕節前後可望啟動日貨降價潮!
日圓預估將持續弱勢一段時間,緊接而來的就是日貨降價潮。
結果到上週五(11/7)為止,短短一週日圓已經貶破115日圓兌一美金的價位!
而燦坤3C也如先前預期的,在周年慶特別推出日系商品大降價活動。
包括日系品牌:Panasonic(松下)、SHARP(夏普)、HITACHI(日立)等共計15家,
相關商品都特價再打8折以上的折扣!
尤其SONY(索尼)電視全機種均降價,最高降幅達1萬元。
日貨降價潮就到此為止了嗎?不!我預料在聖誕節前後,市場可望啟動另一波的降價。
面對日幣貶值,南韓嚴陣以待,台灣卻受池魚之殃!
日幣貶值,打算靠低價搶佔市場;韓元卻馬上貶值降息以對!
現在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就是:「日圓還會貶嗎?」、「會貶到哪裡?」
關於這些問題,我的回答很簡單:不要跟趨勢作對。
這個趨勢是什麼?就是亞幣被迫貶值的趨勢。
日本政府這次的目標,其實就是南韓。
日本政府希望在這一次的貶值策略下,
把過去兩年被南韓利用低價策略所搶佔的市場佔有率,一口氣搶回來!
例如:3C產品、汽車、鋼鐵……等產業。
只不過,南韓當然也很清楚日本的技倆,韓元馬上跟進貶值,甚至降息以對。
但慘遭池漁之殃的卻是台灣。
財政部上週五(11/7)公布十月份出口貿易金額為269億美元,較九月小增1.8%,
但較去年同月僅微增0.7%,為今年二月以來最低增幅。
雖然財政部官員表示是因為國際油價下跌、中油產能降低,
導致礦產品出口減幅逾二成所致(這個說法真的蠻有趣的)。
但是仔細想想,台灣什麼時候是靠出口塑化以及礦產品來撐起我們的外銷市場的?
真正的原因是我們對歐洲的出口大幅減少12.8%,
而且手機等資通產品出口減幅近五成!這才是關鍵!
貨幣貶值就是變相降價,但對企業其實是割肉賣血!
國家利用貶值來幫助廠商降價搶市佔率、搶訂單,
但是廠商的獲利其實未必會跟著成長。
因為現在的全球經濟屬於「買方市場」。
什麼是「買方市場」?就是有「錢」才最大聲啦!
所以,消費者會去比較、挑選最便宜的來買,而不是廠商要賣我什麼,我就全盤接受。
現在資訊這麼發達,誰家商品比較便宜、比較好,很快就可以知道。
所以最後企業面臨的很可能就是庫存跌價損失,半點討不到便宜。
日債恐遭拋售,日圓貶值力道會更嚴重!
綜合來看,一來企業是否能夠獲利,還是未定之天;
再來,日圓貶值會到什麼程度,誰也不知道。
從附圖可以看到:日本10年期公債的殖利率從11/1起,開始低檔翻揚。
公債殖利率的走揚,表示公債價格的走跌,表示人們開始拋售公債。
別小看這拋售公債的威力!
到今年第三季末,日本公債佔GDP的比例來到243.5%,(美國是101.6%、歐元區是90.6%)
一但人們發覺持有日圓資產十分不利,會引發更多日圓的拋售,更加劇日圓的貶值力道。
我特別點出這一個關鍵,
是因為最近有不少投資人在問:「現在可不可以買日本基金?」
我的回答是:「請三思而後行!」
邏輯很簡單:
一、股市是經濟的櫥窗,經濟要好,股市才會走出「真正多頭」。
二、現在日股的走多,是熱錢流入所造成。
熱錢是短線資金,而基金是中長線的投資工具,別把短線以及中線的操作搞混了呀!
所以,你若是投資日本基金,很有可能賺到價差但賠了匯差。
別忘了!海外投資考量匯率風險是很重要的。
是否是強勢貨幣?這才是區域性投資的重要考量!
與各位分享一個區域性投資的方法:「哪一個區域的貨幣強勢,就往哪裡去!」
道理很簡單,某國家的貨幣強勢,就表示市場資金流入那一個國家,
資金充沛的金融市場,自然就有上漲的道理。
不要懷疑,資金流向是最實際的指標,因為不會有人會拿錢來開玩笑。
只有區域成長性佳,國際資金才會湧入,股市自然會好。
而日圓貶值,同時日股在漲,其實存在著本質上的矛盾。
這一種背離情況,未來必會遭到修正。
所以,利用這波日圓貶值,買買日貨、去日本觀光,
但別貿然進場追高日股或是買進日股基金!
你可以透過文章更認識陳唯泰:
我用「詠春選股法」判斷股票 關鍵進場點 以南緯(1467)為例
中國計劃升級為亞洲金融中心 「港滬通」大吸金 資金排擠效應下 台股要怎麼買?
投資最怕套牢,我從習武學到的這1條投資真理 幫助我掌握資金比重
基亞(3176) 股價連日跌停,我從中發現5個生技股泡沫化的徵兆!
如果你也喜歡陳唯泰的想法與投資觀念,
就幫忙按個讚,或是分享給更多朋友知道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