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上週四五台股跌破 10,500 點,
市場就開始擔心融資戶會面臨到與過去幾次股災一樣的命運,
即價格跌跌不休,所有線都破,個股幾天內重挫 10 ~ 20%,甚至是 40%,
直到融資維持率跌到 130% 甚至是 120%,
券商強制賣出股票,股價真正的底部才開始出現,
本周一台指從 10,128.87 下跌到 9,717.77 點,
融資維持率跌破 133%,傳統的擊殺融資盤山雨欲來,
週三加權指又打到 9,218.67 點坐收,融資維持率打到 129.3%
昨(3/18)日道瓊再度重挫 6.3%,下跌 1,338.46 點,摜破 2 萬點以 19,898.92 點作收,
台股今日終於出現真正的恐慌拋售,
開盤下跌 216.71 點開出後,賣壓傾巢而出,
到 11 點跌點已擴大至 688.46 點,跌停的不只有題材股、融資斷頭股,
連金融股都有多支亮燈跌停,尾盤跌點收斂至 537.33 點,
但還是摜破 9 千點以 8,681.34 點作收,
上市加上櫃,跌停家數高達近千家,
根據以往經驗,跌停家數增加有可能是底部慢慢出現的訊號。
(圖片來源 : 證交所)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以往跌停家數創高之時
從 2011 年 8 月股災開始看,加權指如果出現狙擊融資的盤面,
反彈的前一天或前幾天,跌停家數往往會創下新高,
以近幾年幾次股災來看,2011 年 8 月股災,
跌停家數分別再 8/5 及 8/6 創下 822 家及 546 家新高,
雖然指數在當年底殺到 6,633.33 最低點,
但在 8 月初跌停家數創新高後,8 月中有出現一波反彈,
另一次跌停家數創新高落在 2015 年 8 月股災,
指數當年 4 月萬點起跌,連跌 4 個月後恐慌情緒徹底爆發,
8 月 24 日當天跌停家數高達 442 家,
之後指數迎來 2 個月的短暫小反彈,
再上一次跌停家數創高則是 2018 年貿易戰股災,
台北股市在 2018 年 10 月 11 日恐慌爆發,當天指數大跌 6.31%,
跌停家數達 555 家,不過這次反彈來的十分短暫,
只為期一周,指數又續跌到 12 月底才反彈。
(資料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跌停家數 722 家
今(3/19)日台股除了融資維持率摜破 130%,
跌停家數也創下 722 家的新高,
外資則賣超 212.2 億,賣超金額收斂,
代表今(3/19)日大跌主要是散戶投資人多殺多造成,
這些散戶包括很在意帳面損失的現股投資人、被迫賣股的斷頭融資戶,
此外,台股市場有不少主力也會使用融資甚至是丙種借貸,
融資擊殺盤出現時,這些體質較虛弱的主力也會受到重創,
丙種金主紛紛要求掛跌停價賣出股票,這也會讓跌停家數上升。
(資料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融資維持率跌破 130%
過去 10 年,當融資維持率接近 130% 的時候,
往往是短線的落底訊號,不過這 10 年的股災當中,
並沒有任何一次融資維持率跌破 130%,
這個紀錄在今天被打破了,昨(3/18)日融資維持率已經只剩下 129.3%,
今(3/19)日融資維持率必然明顯低於 130%,
此外,昨(3/18)日融資餘額 1,046 億,
今(3/19)日大跌融資繼續清場,有可能會跌破千億水平。
(資料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檔風險仍在
雖然過去數據顯示,融資擊殺盤的止跌訊號,
包含跌停家數創高、外資賣超收斂以及融資維持率逼近 130%,
但即便 3 個條件都符合,下檔風險還是存在,
只是許多股票的價格已跌破淨值、現金價值甚至是殖利率 10%,
從長期角度來看,已接近所謂價值投資的定義,
之所以繼續下挫,是因為全球金融市場已爆發流動性風險,
開槓桿的金融機構面臨基金贖回壓力,
但市場成交量又不足以讓大型機構出脫這麼多部位,
最後只能砍殺價格賣出商品,這些商品不只是股票,
也包括黃金、債券或是虛擬貨幣,
今(2020)年 Q1 連大師級的巴菲特、達里歐績效都慘賠 -20%,
投資人在此時還是要小心謹慎,不要融資,做好現金部位控管,
度過這個空頭,才有下一次多頭。
20 間高融資使用率追繳股
下表整理截至 3 月 18 日,融資使用率大於 20% 的公司當中,
維持率低於 135% 的股票,融資戶無法繳交保證金,
券商只能掛跌停價賣出股票,
且還不一定賣的出去,畢竟目前市場極度恐慌,
有現金的投資人不敢進場,流動性成為一大問題,
導致有不少股票在 3/19 繼續殺到跌停。
(圖片來源 : 小編整理)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想知道下週的最新選股嗎?
觀看最佳選股組合與洞察趨勢!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