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從各部門的營運狀況 看出企業的經營效率
我們都知道,股東報酬率(ROE)是企業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營業收入是判定企業營運狀況的重要資訊。
但光看這些數字,沒辦法了解各部門具體的營運狀況,
也沒辦法了解未來還有沒有進步空間。
例如:如果一間公司營收很高,
但是應收帳款也很高,可能代表產品賣出去後常常要拖很久才收得到現金,
如此一來,補足存貨的速度就會被拖累,
突然遇到大訂單,就可能來不及應付。
那麼他們只要授信狀況改善,獲利能力也可能因此提升。
又或者一間企業存貨賣出的速度很高,但平常在倉庫裡的存貨更高出許多,
代表企業可能一次進很多存貨,
堆積在倉庫慢慢賣。
存貨堆在倉庫裡就要顧更多倉管人員,除了產品價值可能會減損,
遭遇天災人禍等不可抗力因素時,會有更大的損失。
所以只要加強存貨控管,企業經營風險也能降低。
從5大指標 看出各部門的經營效率
我們用股東報酬率(ROE) 看企業為股東賺錢的效率
用總資產周轉率 看企業的整體效率
但企業又分許多部門。所以就需要其他財務比率,讓我們了解各部門的效率。
例如:
存貨周轉率,反映銷貨速度,代表銷售部的效率
應收帳款周轉率,也反映信用部的收款能力和銷售部的議價能力
應付賬款周轉率,則反映採購部的議價能力
固定資產周轉率,主要反映製造部的製造效率
經營效率各產業標準不同 應該和同業比較
例如:賣房子的速度本來就比賣電腦還慢,
所以營建業的存貨周轉率無法和電子業比較。
又例如:零售業都收現金,應收帳款週轉率本來就很高,
無法和製造業相比。
經營效率指標可以在這裡查到
接下來幾篇文章,將會更仔細的介紹
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週轉率、應負帳款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等
都屬於重要的經營效率指標。
只要了解這些指標,就能對公司的經營效率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哦!
【基本面入門 系列專文撰寫中】
CH1 認識基本面
CH2 認識財務報表
1. 損益表
2. 資產負債表
3. 現金流量表
CH3 認識財務比率
1. 評估企業獲利能力
2. 評估企業償債能力
3. 評估企業營運效率
3-1 為什麼要評估企業營運效率?
3-2 存貨周轉率
3-3 應收帳款周轉率
3-4 應付帳款周轉率
3-5 固定資產周轉率
3-6 總資產周轉率
CH4 股票估價方法
1. 股價&估價是什麼?
2. 帳面價值法
3. 本益比法
4. 現金股利折現法
5. 安全邊際
CH5 會計制度簡介
1. IFRS制度
2. 會計師查核
3. 特殊產業:營建 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