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tsock)
台達電(2308)
未來的趨勢是 5G 相關的應用,
其中自駕車、物聯網、
工業自動化是重中之重,
今天艾蜜莉想介紹的是跟工業自動化有關,
以及電動車電源供應的公司,台達電(2308)
這一季的獲利創新高,
其實只是併購泰達電的會計調整,
但他的產業前景滿值得我們好好了解一下的。
認識公司
台達電做磁性元件起家,
為全球磁性元件及散熱元件的重要供應商,
並以此為核心技術生產電源供應器,
成為全球最大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廠商。
公司簡介
台達成立於 64 年 8 月 20 日,於 77 年 12 月 19 日上市
資本額 259.75 億,
2018 年銷貨佔比,
電源及零組件 50.66 %、基礎設施 33.05 %、
自動化業務 15.7 %、其他 0.59 %
獲利穩定,近五年維持在7元左右,
104-107 年每年配發 5 元現金股利(如下圖),
股利發放率約 66 %,是一間穩定配息的公司。
400 張以上大股東佔 88 %以上股權,
持股集中且大股東較不會買進賣出炒作股價,
所以大股東持股變化較小,
圖中黃線相對平緩,
代表 400 張以上股東相對股權變化沒麼大(如下圖)。
用艾蜜莉定存股 APP 檢視體質
公司體質正常 警示項目 2 項
讓我們來檢視一下是那些項目:
不良項目1
是否靠副業賺錢 43.15 %
資料來源:艾蜜莉app
->合格標準:本業收入比例 > 80% 。
獲利如果超過兩成都是靠不穩定的業外收入得來,
萬一下期業外收入減少收益就會受很大影響
我們來檢視一下業外收入是從哪裡來的
Q2 財報亮眼主因於併購泰達電,
本次總計成交數量為 5.34 億股,
約占 DET 目前已發行流通在外股數之 42.85 %,
總交易金額為泰銖 379.48 億元(折合新台幣約 369.61 億元)。
此次收購後,台達電子及其子公司累積持有,
DET 目前已發行流通在外 63.78% 股權。
台達電既有 20.93 % 股份,
依併購價格泰銖 71 元 ,
減去成本認列獲利,
推升第二季税後純益達 95.3 億元,
其中處分投資利益就佔了約 59.1 億,
但額外增加的獲利並沒有實際的現金進帳,
因此不會規劃成為明年的現金股利。
這個部分只是短期現象,
明年本業收入佔比應該會回歸正常水位,所以不用特別擔心。
不良項目2
是否營收大灌水 38.89 %
資料來源:艾蜜莉 app
->合格標準 : 營收灌水比率 < 30%
營收灌水比率公式:
(近 1 年應收帳款 + 近 1 年存貨) / 近 1 年全年營收
很多問題企業每月公布的營收很高,
但營收中應收帳款和存貨的比例很大,
甚至跟關係人交易製造假營收,
實際上卻沒賺到錢。
這個項目確實偏高,我們回去觀察過去的存貨及應收:
去年第二季應收帳款 46729238 仟元,
今年 59337845仟元,增加 27 %
去年第二季存貨 31608667 仟元,
今年 42993236 仟元,增加 36 %
相對於合併泰達電後的營收增加率 17 % 來說,
確實應收帳款以及存貨增加的幅度大於營收增加。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我們接下來檢視台達電本身的應收帳款品質,
從圖中的數據看來,
應收帳款的收現日數沒有明顯的增加,
代表台達電的應收品質良好。
後續該觀察的重點在
合併後是否應收帳款及存貨能下降回到過去的比重。
意義在於假設原本是轉投資的泰達電,
因為管理績效不佳應收跟存貨偏高,
合併後變成子公司,
能否有效改善這個問題。
由於目前剛合併完,
所以我認為還可以給公司一段時間調整。
合併泰達電產生的效益
1.合併營收增加
台達電與泰達電合併後,
目前台達電持有泰達電約 63.78 % 的股權,
因為泰達電營收、盈餘都會併入母公司,
也就算本業收入了。
泰達電對營運的貢獻,
主要在基礎設施和電源零組件二大塊,
所以帳上獲利會變高,
未來獲利穩健增加,
為台達電帶來正面影響,
第二季基礎設施營收年增 41 %,
電源零組件年增 20 % ,
而未來併購效益也將持續發酵。
尤其工業自動化,
更是未來業績成長的一大動能。
2.分散產地,降低在中國生產百分比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國與國之間,
難免因為貿易上的利益產生衝突。
美國為了抑制中國對於其智慧財產權的侵犯,
對於中國採取關稅制裁。
也就是只要產地來自中國,
都會受到關稅影響,
台達電併購泰達電主要的目的是要分散產地。
3.加強對於泰國轉投資公司的控制
從不良項目的第二點,
營收灌水項目來看
確實泰達電的應收跟存貨偏高
導致合併後存貨及應收上升比率大增。
併購泰達電後,
由於在董事會有絕對話語權。
除了有助於生產基地全球化的戰略目的外,
對泰達電的營運,
或許也能透過更直接的管理,
來提升獲利跟品質。
新形態的產品線
伺服器
伺服器業務中,
模組化貨櫃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註),
是我認為未來很有優勢的一個獲利來源。
第一個是因為沒有地理限制,
第二個是建置時間可從兩年縮短到幾周,
對於目前國際級企業,
如 google、amazon、阿里巴巴等,
資料中心的軍備競賽浪潮中,
會是一個不錯的利多。
註:模組化貨櫃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就是把資料中心需要的幾個主要項目模組化,
直接在工廠生產,只要廠房及水電系統建置好,
現場只要直接組裝即可運作。
圖片來源:台達電官網
電動車
再來是電動車相關出貨產品
包含馬達、充電樁、
車用直流電源轉換器,
目前營收占比不高,
但佔營收比重可望慢慢增加。
不斷電系統
關於不斷電系統UPS(註)
則是台達電的強項,
例如專為半導體產業設計的
UltrOn DPM系列UPS,
是業界唯一具有
波形記錄功能的高頻大功率UPS,
也由這項核心競爭力
發展出整個工業自動化的解決方案。
註:不斷電系統(UPS):在工業、
資訊及半導體等精密產業中,
電壓的穩定性非常重要,
以半導體為例一次跳電
可能造成200萬美元的損失,
而不斷電系統顧名思義就是
穩定電壓,作為備用電源供應的存在。
樓宇自動化
2017 年下半年以每股 98 元公開收購晶睿,
49 %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樓宇自動化領域是未來潛力極大的產業,
從現在已經很普遍的防火灑水系統到地震發生時,
硬體自動斷電以防線路走火等,
這些應用新科技,
幫助人們有個更安全便利的環境,
就是樓宇自動化的使命,
在未來法規趨嚴的狀況下,
可能所有大樓都會需要配備這些設施,
而安全監控更是樓宇自動化不可或缺的一環。
獲利展望
獲利部分雖然第二季創新高,
但只是一次性的認列,
而且也沒有實質的現金進帳,
艾蜜莉認為不用當成什麼大利多看待。
但是台達本身的公司商品
在工業自動化的浪潮下一定會是受益者,
這點無庸置疑。
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對於這個領域,
也能建立更多的 know how,
我認為這是未來的護城河。
買進策略
整體看來台達的產業是有利基的,
未來成長性也很好,
但是因為台達本身的股本有 259 億,
所以新的產品線如電動車供應鏈、
工業自動化、樓宇自動化等,
對於營收和獲利的貢獻佔比增長速度,
就有待後續觀察了!
資料來源:艾蜜莉 app
首先打開 app 看到股利法當期跟股利法十年價格偏低,
所以我們先把他們關掉
買進策略是
跌到便宜價或接近便宜價分批買進,
大約 120 元以下買進第一批,
110 元以下買進第二批,
100 元以下買進第三批,
等價格回到合理價賣出。
快速總結
台達電本身是一間獲利不錯的好公司,
但因為目前價格偏高,約當等於合理價,
所以短時間內沒有進場的打算,
如果有機會跌到便宜價則會分三批進場買進。
想觀賞上述精彩的文章嗎?
只要 390 元,
【艾蜜莉專業版APP + 每月 2 篇存股心得】一次滿足!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