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oogle map拍攝)
台股獲利穩健的上市公司為數不少,
有些由於帳上現金過多,
多少會進行一些業外投資,
這個業外投資可能是長期投資,
也有可能是短期投資,
其中短期投資的部分,
往往以操作基金、股票為主,
而上市公司針對上市櫃股票進行買賣,
就是本篇的重點所在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歡迎加入【股市小P】新粉專
研華(2395)成立投資公司
研華(2395)是台灣最大的工業電腦廠,
被稱為工業電腦的百貨公司,
產品橫跨零售服務、醫療領域、影像監控、及工業自動化和環境控制領域,
近幾年受惠於工業 4.0 浪潮,
獲利逐年遞增,公司帳上也出現不少現金可以進行業外投資。
下圖 : 研華(2395)近 8 年獲利逐年成長,稅後純益由 2011 年的 35.7 億,
上升至 2018 年的 63.16 億。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 : 研華(2395)由於獲利成長,帳上現金也跟著水漲船高,
現金水位由 2011 年的 22.81 億元,到了 2018 年底已成長為 66.33 億元。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2019Q2 成立投資公司
筆者翻閱研華(2395) 2019Q2 的財報,
注意到研華(2395)第二季財報出現一家新的投資公司,
根據 Q2 合併財報第 28 頁,研華子公司 : 研華投資公司,
於 2019 年 第二季設立「研投一號公司」,
並擁有 79.3% 的股權。
(圖片來源 :研華 108Q2 合併季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研投一號的基本資料
筆者到經濟部商業司查詢「研投一號」的基本資料,
研投一號全名為「研投一號物聯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從命名來看主要就是以投資物聯網相關類股為主,
資本額 3 億元,成立於 2019 年 4 月 3 日,
與研華(2395)第二季財報揭露的內容一致,
最後該投資公司所在地「臺北市內湖區瑞光路 26 巷 20 弄 1 號」,
也與研華(2395)總公司所在地相同。
(圖片來源 : 經濟部商業司)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研投一號投資哪些公司?
既然已經確認研華(2395)於 2019Q2
成立了一家專門投資物聯網概念股的公司,
不免就讓人好奇,研投一號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
手上持有的都是哪一些類股?
因此筆者同樣翻閱研華(2395) 第二季財報,
研投一號於 2019Q2 主要持有的股票有 6 檔,
分別是 基士德-KY(6641)、晶焱(6411)、文曄(3036)、
下圖 : 根據研華(2395) 2019Q2 財報附表三(財報第 67 頁),
研投一號成立後的第一個季度,帳上主要持股有 6 檔。
(圖片來源 :研華 108Q2 合併季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研投一號在哪裡買賣股票?
有些讀者應該已注意到了,
研投一號在第二季季底持有的 6 檔股票,
有多檔都是第三季上漲幅度驚人的飆股,
不免讓人想知道研投一號都是在哪個分點買股票的?
由於財報內揭露的持股數高達 6 檔,
只要在這 6 檔之中選出幾支做交叉比對,
就有機會能找出可能性高的進出分點。
聰泰(5474)的分點
研投一號於 Q2 季底持有 90 張聰泰(5474),
而聰泰 6/28 收盤價為 75.2,
到 8/12 一度上漲至 108 元,漲幅高達 43%,
在觀賞瞠目結舌的漲幅同時,
筆者抓出研投一號成立後的隔一個交易日 4/8
到 6 月最後一個交易日 6/28 之間的買超分點,
只要買超張數位於 90 張上下的,就有可能是研投一號的買超分點,
最接近 90 張買超的分點為 兆豐-內湖,
前面查詢過研投一號的公司設立地址,
剛好與母公司研華(2395)同樣位於內湖瑞光路,
因此暫時假設該分點就是研投一號的分點。
下圖 : 兆豐-內湖 於 Q2 的買超張數 91 張,
與研投一號季底持有張數 90 張最為接近。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晶焱(6411)的分點
晶焱(6411) 8 月漲幅驚人,
短短不到一個月,股價由 77 元上攻到 113 元,
筆者同樣篩選 Q2 的買超區間,並直接查看 兆豐-內湖 在晶焱(6411)的進出,
兆豐-內湖 於 Q2 買超張數達 149 張,大於研投一號帳上持有的 120 張,
兆豐-內湖 可能是研投一號的可能性再次拉高。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基士德-KY(6641)的分點
基士德-KY(6641)在 8/14 - 8/16,
短短 3 個交易日內,漲幅達 13.87%,
而研投一號在 6 月底帳上持有 208 張,
筆者同樣抓取 兆豐-內湖 第二季買賣超,
發現買超張數超過 200 張的分點只有一個,
就是 兆豐-內湖,至此經過三層比對,
幾乎可以確認 兆豐-內湖 就是研投一號買賣股票的分點。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研投一號持股成本
以下為筆者整理研投一號持有的 6 檔股票,
以及 兆豐-內湖 持有張數及成本,
可以看到 兆豐-內湖 目前帳面皆為獲利。
註:該報酬率未含股息,若將股息納入計算,
實際報酬率將更高。
(資料來源 : Peter jan 整理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結論
從上述幾隻股股票可以發現,
研投一號於第二季買進的個股,
很多都是第三季的大飆股,
且研華(2395)在這些飆股上漲之前,
就已經在低檔默默佈局,
那麼這類型的大戶與傳統大戶有甚麼不同之處?
筆者認為研華(2395)是工業電腦大廠,
近年往工業 4.0 以及物聯網的方向發展,
研投一號投資的許多標的,其下游客戶就是以大型系統廠為主,
對於下游系統廠來說,
可以掌握之後哪一類零組件的需求可能會增加,
如此,就不能用傳統自然人大戶來看待,
傳統自然人大戶,縱然手上擁有數億甚至是數十億,
但他們對於公司的業績是沒有掌控能力的,
就算他們對公司有掌控能力,也沒辦法掌握下游客戶的產品開發方向,
即使是上游供應商的公司派,都未必能百分之百對後續訂單有十足的把握。
相反的,不論是產業分析、或是財報分析,
對於系統廠而言,其實都是落後指標,
畢竟供應商的業績就是系統廠給的,
當下游客戶著手買進股票時,
他們是否還需要考慮營收、財報與產業分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