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首圖來源 /吳淡如粉絲專頁)
很多人都以為理財就是「投資」、就是「賺錢」,
但其實會投資、會賺錢的人不見得就會理財,
擁有財富的人如果不知道怎麼管理錢,
賺再多你的財富都有可能留不住。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我的朋友幾乎都到了中年,
不管有多麼優秀的學經歷,
甚至從小到大都念第一志願,
到了中年,才發現自己
「日後可能沒有退休金」或
「根本不可能靠退休金存活」的占大多數。
我在影劇圈待了很久,
藝人們在單位時間內賺取報酬算是最高的,
但是以前的天王天后,
到了中晚年後負債比財產多的也占大多數。
可見會不會理財,和智商無關,
也和你拿的報酬無關。
我們先來聊聊什麼叫做理財?
理財的最基本原則,
應該跟松鼠藏松果很相似,
聰明的松鼠,不能夠藏了松果之後,
不知道要把它放在哪裡?
也就是:在你可以揀到松果的春夏秋天,
要能夠存夠松果應付冬天。
而且,
你存的松果不要給其他壞松鼠或懶松鼠偷走!
如果這些松果好好運用,可以長出松樹,
或者形成一片松果田,那就更妙了!
天底下的理財商品
沒有保證穩賺
很多人都以為理財就是「賺錢」,
這是不對的,但是大家習以為常。
我不是理財專家,
但是我很擅長管理自己的松果。
我常常遇到這樣的朋友,
坐下來求知若渴的問:
「你可不可以教我理財?」
然後馬上接著問:
「請問現在買某股票可不可以賺錢?」
那個叫做投資,或者投機,絕對不叫做理財。
這種想要靠別人的專業知識,
亂槍來打松果的人,
是最容易被騙的人。
他們也許心裡已經想要買某個商品,
但追求的是別人的「保證」,
越多人保證,
他就覺得「好穩定,一定行!」
但很可惜,看人類的投資史,
從來不是「多數人覺得好就是對的」,
在離現在最近的那金融風暴雷曼兄弟倒閉之前,
沒有任何理專說它不好,
華人圈很常見的「高利貸老鼠會」,
每個「教主」都告訴你能保證獲益,
保證你錯過他可惜,然後呢?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要那麼在乎別人的「保證」!
如果他真的能夠賺那麼多錢,
他為什麼要來幫你賺,
連你那點小錢也想要納入袋中?
如果你有這個概念,
就不會被坊間很多自稱「理財專家」的人騙!
那些理財專家,自己沒有什麼恆財,
也可能欠一屁股債,他教你理財,
是為了推銷他可以賺錢的產品。
不盲目跟從
自己的財富自己理
接著我們來談處理松果的問題。
處理松果和對待其他松鼠,都需要理性。
什麼樣的理性?
①知識、②分寸。
如此你就不會人云亦云,
跟大多數人動作一致,損失率最高。
如果你要理財,
我建議你不要想把擔子丟給專家,
你可以每天看一篇文章,
累積一下處理松果的技巧。
比如閱覽《華爾街日報》或
《彭博商業週刊》的中文網站,
你每天會看到很多
對於某國經濟或股市和房市的看法。
如果你看到的是「房子一定會漲」,
我建議你也搜一下「房子一定會跌」,
然後問自己,客觀看來你相信誰?
根據歷史數據我發現,
果然柯斯托蘭尼的簡單法則都是對的:
大家都說沒問題時,一定有問題,
有人說有問題時,比較沒問題,
任何金融行情總在萬眾齊乎的樂觀中迅速破滅。
舉例來說,
如果連你家樓下那位
你一向不認為有知識的人都投資比特幣賺到錢了,
那麼,我真的祈禱你沒有跟著他的腳步。
這個叫做「擦鞋童理論」,
意思是,
如果連擦鞋子的傢伙都說那檔股票會漲,
若你去買,一定會是最後那幾隻倒楣的老鼠!
分寸很簡單。
投資和理財都要有分寸!
投資,並不保證有知識者獲勝,
但是理財,理性者可以持盈保泰。
不管你投什麼,
不要把松果全藏在同一個地方;
不要想乘勝追擊;
不要因為想要減少損失越攤越平。
你可以「借」一些松果來做運用,
但是要估量萬一都種不出松樹來,
是否會被吊成松鼠乾的問題⋯⋯
理財只是松鼠與松果的愛恨情仇,
如果松鼠想要持盈保泰的有松果吃,
牠一定得有本事,不能只想省事,
無所事事,也不能意氣用事!
本文及內文圖 出於 Momey錢
由 Money 錢 142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BELL)
更多理財觀念,好文推薦你>>
- 人,一定要「學習理財」,卻不一定要開始投資!(內附理財5大步驟)
- 房貸、父母照護費 錢開始不夠...他 40歲才理財 還越理越糟,犯嚴重 2錯誤 只能靠貸款生活...
- 保障與理財真的能兼顧?每月只有3千 不要買投資型保單
- 夫妻透過日常生活理財,3年還完300萬債務!
- 別等老了才發現沒錢花!理財人生的 3 階段告訴你,其實投資越早開始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