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08)年 5 月報稅,股利所得首次採用二擇一的形式,讓投資人可以選擇對自己較有利的方式報稅。比較全戶股利所得的總額,才知道合併計稅或分開計稅比較省稅。
案例說明
去年股利有斬獲 怎麼報稅最划算?李美麗是家中大姊,從小擅長持家理財,5 個弟妹當中,就屬大弟和么妹最愛跟著她打轉,甚至連投資理財都要學。今年稅制改變,李大姊早早就把兩人找來,討論如何申報綜所稅比較省稅,但3個家庭所得及投資狀況不同;大姊夫妻兩人已經退休,除了靠收房租當固定收入,手邊也擁有多檔高價股票,去年獲利可觀;大弟夫妻倆薪水高,但投資比較固定;李小妹和先生則分別是小公司幹部和業務,對股票投資也有所斬獲。大姊對於今年報稅新制不是很有把握,請小妹去詢問專家,希望能有效節稅。
先統計「股利所得」及
「其他類別所得淨額」
今年的稅制優化方案在個人綜合所得稅有較大的變化,除了一口氣將薪資特別扣除額提高到20萬元,其他扣除額也調高不少。另外因為取消兩稅合一制,沒有可扣抵稅額以後,股利所得首次採用 2 擇 1 的方式,讓股東們可以自行選擇較有利的方式課稅。許多投資股票的民眾,或許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關心,究竟是該採合併計稅,還是將股利所得以單一稅率分開計稅比較划算?
森懋會計師事務所林心瀠認為,民眾在今年報稅前,可以先建立一個簡單的計算觀念和技巧,就是選擇計稅方式之前,先統計全戶的「股利所得」及「其他類別所得淨額(註)」,將兩者金額相加後以 453 萬元為分界(年所得淨額逾 453 萬元者適用稅率 40%),比較容易判斷必須採取什麼方式計稅。
股利合併計稅 vs 分開計稅
1. 合併計稅
將股利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按股利的 8.5% 計算可抵減稅額,每戶可抵減稅額上限為 8 萬元。因此每戶全年股利所得約在 94 萬元以下者,可全額抵減稅額。
2. 分開計稅
股利以單一稅率 28% 分開計算稅額,再與其他類別所得計算的應納稅額合併報繳。
年所得淨額 453 萬元以下
採合併計稅較划算
以李家 3 人的案例來說,林心瀠認為,小妹的情況是屬於比較常見的一類,亦即「全戶股利所得+其他類別所得淨額在 453 萬元以下者」。這類報稅戶以合併計稅方式計算時,綜合所得稅率在 30%(含)以下,採用合併計稅會比較划算。許多小資族,或者投資股票股利所得不多的民眾,都可採用這個基礎來考量。林心瀠進一步模擬 3 人的情況,試算結果如下。
案例一:李小妹全戶
由李小妹案例可知,即使合併計稅的稅率高達 30%,仍是採合併計稅較划算。至於李大弟和李大姊如果都屬於高所得家庭,「全戶股利所得+其他類別所得淨額超過 453 萬元」,也就是合併計稅時,全戶綜合所得稅率為 40% 者,就必須透過計算選擇較適合的計稅方式。
案例二:李大弟夫妻全戶
經過試算之後發現,李大弟如果採合併計稅申報,可以節省 45,000 元,差距不小。林心瀠表示這是因為李大弟的股利所得不像姊姊和妹妹那麼多,要仔細算過才知道省稅的方法。
案例三:李大姊夫妻全戶
李大姊若採取分開計稅,可以節省 128,200 元,兩種方式所要繳納的稅額,差異相當可觀。
綜合試算結果
林心瀠提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全戶總所得(股利所得+其他類別所得淨額)稅率為 30% 以下的民眾,採用合併計稅較划算;全戶總所得稅率為 40% 者,才需要透過計算選擇計稅方式,且股利所得占所得比例越高者,越適合採用分開計稅,李家大姊就屬於這種類型,一般民眾可以先行試算,如果是公司大股東,或者持有多種股票的投資人,更可以多請教會計師等專業人士的意見,聰明省稅。
更多稅務觀念,這些好文推薦你:
- 發票 對獎之外 還能「抵稅」?裝潢不拿發票 省 5萬,未來賣房恐多繳 20萬!
- 錯愕!建商匯 220萬元給 3子女,竟遭國稅局通知漏繳「贈與稅」!要補稅金 +罰鍰…
- 他結婚週年贈與太太 千萬元,隔年不幸病逝…國稅局認定 須併入遺產課稅?律師2方法來解套
- 上班族 報稅必看!檢查 扣繳憑單「4 重點」國稅局:短報稅額超過 _元,就算自動補報,還是要 罰錢!
- 保險金,都得繳稅嗎?3種跟保險金有關的稅賦,節稅原來跟受益人有關
本文由 Money 錢 139 期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E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