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廟前的銀樓 - 蔡誠圃 拍攝)
運用本益比探索
個股的便宜價、昂貴價
在學習獲利指標的同時
有連帶提到善加運用本益比
可以看出目前股價是否位在相對便宜
但難免會有人詢問,目前這樣算是可以進的嗎?
所以,這篇要跟大家說明的就是
怎麼運用本益比去計算股票的便宜價、昂貴價
(贊助商連結)
股價 = 本益比*近四季 EPS
換算出昂貴、便宜價格
在先前的文章中有提及,常見的是
當本益比<12,我們認為股價相對便宜
而當本益比>20,則認為現在股價相對昂貴
而拆解本益比的公式,我們可以發現
本益比 = 股價 / 近四季 EPS
也等同於股價 = 本益比*近四季 EPS
取過往三年的月初本益比
運用平均計算昂貴、便宜價
我會偏好運用近 3 年每個月初的本益比
分別去選出最高的12個、
最低的12個數值去作平均
藉以觀察昂貴價、便宜價
因為若以原本<12、>20的區間
對於某些進入門檻高、獲利好
並受到市場青睞的個股
就可能一直找不到便宜買進的時候
因為這個類型的績優股
市場會隨著他的營運情況
去逐漸提升他的本益比
所以在運用上可以用近 3 年的本益比平均
來作為計算基礎,避免錯失好的個股
以大統益(1232)昂貴價為例
這邊以大統益(1232)為例
以過去 3 年(2016/5~2019/4)每月初的本益比
分別取最高、最低、中間的 12 個月本益比平均
與近 3 年來的近 4 季 EPS 平均來作計算基礎
這邊以昂貴價為例
將本益比取出最高的 12 個月數值平均,得出18.46
近 3 年來的近 4 季 EPS 平均為 5.45
可以得出昂貴價 100.6 元
同理可以運用落在中間的 12 個月數值
及最低的 12 個月數值
一併計算出合理價為 93.69 元,便宜價為 80.71 元
在運用本益比
應該留意這 6 盲點
1. 運用過往本益比評估
比較適用於獲利穩定的個股:
2. 生技類股、電子類股
容易出現本益比偏高的情況
3. 虧損(EPS)的公司不適用本益比評估
並因為分母為 EPS
比較同類型產業的本益,較具備參考意義
4. 避開景氣循環股
例如營建、鋼鐵、或是被動元件等
因為景氣循環股的應用剛好相反
應該要買本益比高,賣在本益比低的時候
5. 在還沒有實質獲利支撐時,本益比容易快速飆高
像是 2018 年初的風電族群
是受到政策影響導致股價飆漲
股價已與獲利脫鉤,於是本益比變成本夢比
當股價飆漲後回歸基本面,股價也會隨之崩跌
6. 因為股價是反應未來
所以平常運用本益比時
應該搭配未來EPS去計算
快速結論
由於本益比主要是評估指標
雖然一般會認定<12就是便宜,>20就是昂貴
但由於每個族群的獲利能力不同
也會導致本益比衡量的基準點不同,是應該特別留意的
運用上會建議先確定個股的獲利情況穩定
並觀察過去的本益比位階
輔助同產業的本益比去作觀察,才比較具備參考意義
而像是大統益(1232)這種獲利穩定成長的股票
除非受到股災影響出現拉回
不然一般而言,相當難出現便宜價
所以這種獲利穩定的個股如果突然出現便宜價
就跟第 1 名的學霸將面對指考
卻突然在這次期中考名次落在 20 名外
就需要去檢視這個突發情況是否會延續至指考
(導致獲利衰退的原因是單一次,還是長期)
《年報亮眼延伸閱讀》
1. 24 檔資金青睞的年報績優生!
2. 7 檔 近 5 年股利穩定 + 三率逐年攀升的優質定存股,存股族別錯過!
3. 近 1200 家已宣告股利政策,43 檔殖利率>6 的穩健配息股搶鮮看!(持續更新)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可以追蹤我的粉絲頁《菜圃股倉》哦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