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用「最多人」成交的關鍵價
作為股價的支撐、壓力
股市中,很多人都會使用移動平均線(均線)
來判斷股價的支撐或壓力
不過均線是單純以「價格」來定義
完全沒有蘊含成交量的成分
所以沒辦法單利用均線就判斷出
股價「最多人成交」的「關鍵價位」在哪裡
這邊指的關鍵價 與均線的概念比較不同
不管是籌碼較多的主力還是散戶
「自己」的成本在哪裡,才是能不能獲利的根本
所以越多人成交的價格
他們的支撐效果或壓力程度可能越大
算是有摻雜權重的概念
(贊助商連結)
股價的壓力、支撐源自於?
上檔套牢賣壓、下檔承接買盤
就價量理論來看,當股價碰到過去的高點
此高點會讓之前在這邊套牢的人想賣股解套
進而引發上檔的套牢賣壓而使股價下跌
不過,當股價將此壓力漸漸消化後
很有機會扭轉為股價的支撐
所以股價的「大量區成交價」
是除了均線以外,同樣用來找到支撐或壓力的方法之一
「大量區的關鍵價位」是
一段期間裡,最多人成交的價位
那麼,到底什麼是「大量區的關鍵價位」?
籌碼 K 線中,「分價量統計圖」的功能是
把股票在一段期間中(通常會設定為 3、6、12 個月)
所有的「成交量」及「價格」加以計算
整理出每個價位中所包含的成交量到底有多少
具有最多成交量的那個價位,就是「最大量價區」
再以下方博智(8155)的例子來說
在 03/27 往回推算 6 個月以前
在這 6 個月的期間所組成的 K 棒
股價被成交最多量的價格在 66.56~68.14 元間
也就是圖中最長的灰色柱狀體
(資料來源:籌碼 K 線)、(此為半年區間案例)
從圖中也可以很明顯看出
當股價上漲到此價位時,總會「遇壓回跌」
(有時也會發生 1、2 天的假突破)
另外,當突破失敗的次數多了
這個套牢賣壓的量就會越大
上檔壓力也就越沉重
注意:關鍵價會隨每日股價漲跌變化
使用之前,還有一點一定要注意
分價量統計圖每天都會隨著股票的價量做變化
也就是說,「大量區的關鍵價」你在 10 天前看到
跟現在看到的價格會完全不一樣
畢竟這 10 天股票仍有交易,別忽略了這 10 天的價量
「分價量統計圖」與「均線」如果真的要做比較
可以說 均線重「價」、分價量統計表重「量」
而分價量統計圖 清楚表達每個價位的成交量
使一般投資人可以快速找到支撐、壓力
利用「籌碼選股」的新條件
撈出一籃子剛突破 關鍵價 的股票
過去有投資人反應,籌碼 K 線沒辦法使用「籌碼選股」
來一次找到股價「剛突破」大量區關鍵價的股票
關於這點,其實籌碼 K 已經偷偷升級
並且在籌碼選股裡的「關鍵支撐壓力」中
加入了分價量統計圖的各種條件
啊?為什麼要找到股價「剛突破」的股票?
其實上面有講到,當股價消化套牢賣壓後
原本的賣壓可能扭轉為支撐,而且
後續股價很有機會發動「波段行情」
3 個條件做出,每日自動更新
股價剛突破關鍵價的選股策略
繼續觀看以下內容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