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逼自己每年一次「人際斷捨離」

采實文化

采實文化

  • 2019-03-25 14:44
  • 更新:2020-04-01 16:17

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作者:楊嘉玲

 

以往的人們因為物資缺乏,

總是捨不得丟棄物品;

而現代的人類因為追求新鮮,

不停拋棄更換購買。

這兩種做法雖然都有些極端,

但還不是最糟糕的情況,

最可悲的是

留了應該丟棄的,

捨了需要保存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應該學會

切斷關係?

究竟該如何判斷

什麼該丟?什麼該留?

關鍵不在物品,

而是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和對生活的了解。

這些年來,

有越來越多的書在討論這個議題,

為我們示範另一種看待物品的態度。

可相較於人際關係,

我們似乎還停留在儲存的階段。

 

走進書店幾乎九成以上的書籍,

是教我們如何經營、修復、維繫關係,

很少有書

會大張旗鼓的鼓勵人們切斷關係。

因為這違反人的天性,

大多數的人還是喜歡被接納、有歸屬。

割捨,意味著孤單與疏離,

所以我們被教導、灌輸當關係出現裂痕,

一定要努力挽回,

才是一個有良知、積極的人。

就像上一個世代對勤儉的推崇。

 

生活裡只留下

對的人

然而,當智慧型手機

宣告全新的社交時代來臨時,

我們過往對關係的理解是否還適用?

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也是我之所以撰寫這本書的起心動念,

大膽挑戰人們對關係的直覺反應,

會不會離開,才能讓我們留下自己?

敢割捨,對的人才會出現?

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不過,也許有人會困惑:

「那我要怎麼知道

這個人是『對』的呢?

如果做錯決定怎麼辦?」

這個問題需要你反過來思考,

你可能不確定誰才是對的人,

但你一定有感覺誰會讓你不愉快。

然後,好好地問自己,

面對心中這份不舒服,

你為自己做了什麼?

 

 

 

你的可能性

來自改變的勇氣

當你思考著該不該

離開一份不合理的工作、

不合適的感情時,

沒人能跟你保證下一份工作、

下一個情人一定比較好,

可是如果不離開,

你也沒有機會看到新的可能。

 

要讓花園擁有茂盛的花草,

你必須先騰出空間,種子才進得來;

如果不先把錯的人請出去,

對的人怎麼來得了?

很多時候,

當我們有勇氣面對心中的恐懼,

為自己出征,做自己生命的英雄,

你會發現那些好的發展、快樂的生活,

將不再是童話,

而是真的可以實現的情節。

 

別讓心中的感性

箝制你向前邁進

或許你可能還會有另一個擔心是

「別人會不會因為你的決定而受傷?」

你不忍心看到別人因為你的堅決,

而痛苦為難。

但若你照著書中的做法,

一步步釐清自己的想法和需要,

找出目前對彼此都好的安排後,

請收起擔心和愧疚,

你一定要比對方更堅定,

相信穿越眼前的風暴與波折後,

就會看見美麗的彩虹。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不是成功後才去相信,

而是先相信才有可能成功」,

對方會有懷疑是正常的,

如果你不能比對方

更加期待改變後的結果,

對方又怎麼有信心

願意跟隨你的腳步作出適當的調整?

 

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要割捨還是修復,

取決你想得到什麼?

我常常遇到一些人,

嚷嚷著要辭職或離婚,

但好多年過去了,

他依然待在原地不動。

可也有另一群人,

你很少聽他抱怨,

但突然有一天,

你發現他換工作了,

或是結束一段為期不短的感情。

 

而在聊天的過程中,

我發現他們很習慣為自己「做決定」,

當遇到困境時,

他們不太花力氣徵詢別人的同意或保證,

而是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然後行動。

 

於是我漸漸發現,

一個人成熟與否的指標,

就在於他有多麼的習慣為自己做決定。

當遇到不合理或不舒服的事情,

他是待在原地埋怨,

等著別人解決問題?

還是主動做出反應,

在有限的選擇內,

創造最能滿足自己需要的結果?

不同的心理狀態,

就會產生出不同的行為模式,

最後編織出不同的人生境遇。

 

願意捨、甘願承擔

才是真正的自主人生

一個遲遲不敢做決定的人,

經常是因為害怕承擔結果,

只好讓拖延,壓縮自己生命的空間。

但他們忘了,

其實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

這麼做,生活會不會變得比較簡單,

必須由當事人自己回答。

 

但可以預料的是,

自己做選擇通常會比較「甘願」,

無論結果好壞,都願意承擔。

所以,書裡雖然提到

許多清理帶來的好處,

特別是自由與掌控感,

但相對的我們也得承擔更多的責任,

不能再拉著別人替我們買單。

(中略)

 

當你能學會真正的獨立,

他們才能懂得把重點放回自己身上,

於是你會明白原來長大,

就是深刻的懂了,

沒有人可以什麼都要,

卻不用付出代價,願意捨棄,

才能挪出空間,重新獲得。

 

 

 

成為關係的主人

不是附屬品

在關係中,

「取」與「捨」是同一組出場元件,

硬要拆開選購,只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深刻地付出後,仍敢放手的人,

才是真正心靈自由的人。

當你敢大聲宣告:

「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那一刻起,

你就是一個足夠成熟且清楚自己要什麼的人。

這樣的果斷與堅定,

將使你成為關係的主人,而不是附屬品。

 

本文摘自《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作者:楊嘉玲   / 出版社:采實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責任編輯 / JJ)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采實文化

采實文化

【采實文化】健康生活.心靈勵志.親子童書 采實文化,致力幫助個人與家庭,達到理想生活。專注「健康養生」「健身減重」「人文關懷」「心靈療癒」「親子教養」「童書繪本」,精心製作的每一本書,都是為了讓讀者遇見更好的自己,更安康的生活、更淵博的知識、更強韌的心靈、更美好的未來。

【采實文化】健康生活.心靈勵志.親子童書 采實文化,致力幫助個人與家庭,達到理想生活。專注「健康養生」「健身減重」「人文關懷」「心靈療癒」「親子教養」「童書繪本」,精心製作的每一本書,都是為了讓讀者遇見更好的自己,更安康的生活、更淵博的知識、更強韌的心靈、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