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闖禍 後大哭大鬧,82% 的家長都用錯了方法,這樣 高智商 的回應,才是真的愛孩子!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9-03-04 09:55
  • 更新:2019-03-06 16:13

孩子 闖禍 後大哭大鬧,82% 的家長都用錯了方法,這樣 高智商 的回應,才是真的愛孩子!

(圖/shutterstock)

圖 / shutterstock

 

到友人家做客,

朋友家兩歲8個月的萌萌又長高了。

肉嘟嘟的圓臉上掛著兩顆葡萄一樣的大眼睛,

好奇地盯著我們。正值午飯時間,

朋友先生在廚房裡忙前忙後,朋友陪我們聊天。

就在此時,只聽廚房哐嚓一聲,

緊接著是孩子爸爸的怒喝。

我們尋聲而去,只見廚房裡盤子碎了兩個,

一大一小,一個正在嚎哭,

另一個兇神惡煞、怒目圓瞪。

我一瞬間竟然想到了寺廟裡的金剛,

不錯,就是那般威嚴的神情。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哎呀,碎了一個盤子,至於嗎?”

朋友先安撫老公。一回頭又教訓兒子:

“媽媽說過多少遍了,廚房是你來的嗎?

是不是又伸手夠盤子了,看吧,闖禍了吧?”

 

這一幕似曾相識的畫面,也許在每個家庭都有吧。

孩子闖禍了,大多父母的第一反應是責難,國外呢?

最近看了一則國外的小視頻,視頻中,

一個小寶寶同樣在廚房裡不小心打碎了盤子。

他怕得倚著櫥櫃大哭。然後,

背景中出現了媽媽的聲音,她沒有任何的責怪,

而是關切地問:“發生什麼事了,寶貝?

哦,你打碎盤子了嗎?”

孩子短暫停頓,用哭聲繼續回應媽媽。

媽媽接著說,用溫柔地語言:

“沒關係的,寶貝,沒關係的。”

之後,爸爸走出來,輕輕地把孩子抱在懷裡,

拍拍孩子後背。漸漸地,在父母溫柔的語調和安撫中,

小寶寶停止了哭聲,安靜下來。

 

這對父母在孩子打碎盤子以後,

對孩充分相信、安撫、尊重。

其中,媽媽說了一句話發人深思:

“親愛的,沒關係,

你不是第一個打碎盤子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會打碎盤子的。”

是的,每個孩子都會打碎盤子,

哪個人在小時候沒犯過錯誤?

每一個父母都是從小孩子長大的,

都是在一次一次犯錯中,

學會不再犯錯,明白人生的經驗。

只不過,我們自己回想那些犯錯後的情景,

大多是伴隨恐懼的。因為,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明白孩子犯錯的原因。

 

或者說,他們不想弄明白原因,

只是任脾氣肆無忌憚的爆發,

讓孩子在內疚中變成恐懼,

變成不自信、變得懦弱。

可惜,當年的孩子做了父母後,

在面對孩子犯錯時,

已經遺忘當年躲在角落裡顫顫發抖的身影,

而繼續用暴躁的態度面對孩子,

去責備孩子,去孩子逼迫承認錯誤。

 

孩子闖禍了,

父母到底該怎麼做?

孩子打碎盤子、因淘氣導致家裡財務損壞,

最好的處理方式有兩步:

一是詢問,知道犯錯原因;

二是分析錯在哪裡,

幫助孩子不再犯錯。

 

舉一個事例,我正在寫一篇稿件,

憋了好幾天沒有靈感,

好不容易下筆如有神,正要完美收官。

忽然,小小費衝過來,

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電腦總電源切了。

你……一口老血差點噴電腦螢幕上。

我忍住怒火,先問原因。

“你為什麼關媽媽電腦?”——

法院還給雙方辯解空間呢,

對待孩子也要先問一個為什麼!

“我想讓媽媽跟我玩。”——

原來孩子在尋求關注。

(這下明白了,調皮背後都有深層次原因。)

“那你下次可以告訴我,媽媽不要寫了,

陪我玩一會。”(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你把電腦關了,我剛才的工作全沒了,

我要花一樣的時間,又陪不了你了。”(解釋後果)

遵循這個邏輯,避免了不斷的責備和訓斥,

同時,把孩子犯錯變成了一個幫助他成長的機會。

 

專家研究,孩子在犯了錯誤,受到責備,

身陷恐懼的時候,他們看到平時和藹的媽媽

變成了一個可怖的、不愛自己的人,

只會感覺到自己的是不好,

缺乏了日後再去嘗試的勇氣,

或者就是產生了抵觸情緒,學會撒謊。

責備和訓斥沒有用,只會毀掉孩子健全的人格。

 

最重要的是,

要讓孩子承擔犯錯的後果。

孩子摔碎了東西,很多父母訓斥完以後,

“好了你去玩吧!”就讓孩子回房間玩耍了。

我的朋友lina卻不這樣。

在他們家,如果孩子闖禍了,

要站在旁邊看媽媽把碎盤子收拾好。

就算孩子不動手,也不能離開。

要讓孩子知道,犯錯了要承擔責任,

犯錯了是有後果的。這個後果,

必須讓孩子感受到、看到、體會到。

 

 

孩子把書扔得滿屋都是——

讓他陪著父母,一本一本撿起來、收拾好。

孩子把水灑在地上——

請幫助父母,拿毛巾擦乾淨。

孩子吃飯打翻了碗——

暫時不收拾,吃完以後,幫助父母收拾。

你要讓孩子知道,犯錯不可怕,

因為我們家長可以幫助你收拾殘局。

但之所以要讓他們去承受相應的後果,

是擔心,在以後當他需要獨自面對挫折時,

是否有勇氣、有能力,去擔當這些錯誤。

生活中有好多坎,需要自己去闖。難道不是嗎?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CMoney 責任編輯 / Julie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