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 / shutterstock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你跟孩子的關係,
也會隨著孩子的年紀越來越大而從完全依賴,
變的不是那麼依賴了。
懂得反抗,懂得隱瞞,漸漸疏遠。
這是因為什麼呢?
小時候的乖寶寶哪裡去了?
繼續看下去...
其實這些都是大人和孩子在日常之間的互動分不開的。
孩子會根據平時的一些小細節,
來捕捉自己在家長心裡的位置和看法,
所以不要覺得孩子是自己的,
可以不用去處理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你對孩子的愛,孩子都知道,其實不然,
你不說,孩子不知道你有多愛他。
所以在平時跟孩子的接觸中,作為家長,
一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動向,
並且積極正面的交流和溝通。
讓孩子建立自信心,
為以後長大在社會中處事打好基礎。
簡單的四句,
改善與孩子的疏遠關係
日常生活中,通過下面幾句話,
可以很好的改善你和孩子的關係。
第一句,作為父母,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
都要給孩子安全感。
最能給孩子安全感的話是: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
爸爸媽媽都會和你在一起,
我們永遠愛你!”
第二句,身為父母,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最棒的,
對自己有信心。
產生自我認同的一句話是:“你是獨一無二的。
爸爸媽媽支持你,走你自己的路,做你自己。”
第三句,作為父母,
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孩子不是誰的附屬品,讓孩子覺得
父母尊重自己的話是:“也許你的對的。”
第四句,家庭教育的重要。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
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信心。
讓孩子增長信心的話是:
“我相信你能行!”
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
通過日常生活,來鼓勵孩子、尊重孩子、
保護孩子、肯定孩子,讓孩子從小事中,
看到父母對自己的肯定,對自己的愛。
在愛的教育下成長的孩子,
長大後會更加陽光,積極進取,更能承擔責任。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CMoney 責任編輯 / Ju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