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買股 跟賭博沒兩樣!7 個錯誤投資心理,讓散戶 買股老是虧錢...

遠流

遠流

  • 2019-01-09 13:51
  • 更新:2019-01-16 18:19

這樣買股 跟賭博沒兩樣!7 個錯誤投資心理,讓散戶 買股老是虧錢...

(圖/shutterstock)

作者:陳江挺

 

一般投資人為何失敗?

從技術的角度探討

一般投資人失敗的原因,

自然可以歸納出好多條,

我這裡僅從人性的角度,

用心理分析來看看,

一般投資人為何會宿命般地遭遇失敗的命運?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炒股不是科學

炒股有一個十分特別的地方!炒股不是科學。

科學要求能夠重複,

但是股價的變動從來不會重複,

最多只有百分之多少的相似度!

20% 的相似和 80% 的相似,

看起來可是兩碼子事!

 

我自己早年研讀機械工程,

剛開始研究股票時,自然而然地採取科學方法。

浪費很多時間後,才明白研究股票

採用科學的方法有問題——找不到答案!

科學需要能夠重複,不完全重複的東西

無法用科學的方法研討。

 

我們從小學習的數學、理化都是科學,

我們的思維通常都被科學的思考方法固化了!

我們在股市尋找重複,也認為股市應該重複。

浪費很長的時間之後才明白,

原來股市不完全重複。

 

 

金融市場 能用科學分析?!

和股票相關的一些知識,例如

金融分析等等很像科學,

一旦試圖應用這些知識,

往往發現難度相當高!

很多學校有金融專業,

這麼多人靠研究金融或教金融維生,

但有多少金融學教授靠炒股賺到錢?

 

理論上,這些金融學教授

應該是社會上最富有的一群人,

但事實上,他們之中僅有少數人

能成為股市的成功者。

股市的成功者需要金融知識,

但金融知識無法

直接在股市轉變成財富,

這其中需要轉換成另一種思考模式。

 

重新學習一種思維方式,

是用哲學和藝術的思維方式來面對不確定,

再應用機率分析應對之,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容易。

我們從小學習科學的思考方法,

在股市中卻往往淪為成功的障礙。

 

 

下面寫出一般投資人常見的

9 個失敗的原因:

 

一、討厭風險

紐約有位叫夏皮洛(Dr. Shapiro)的心理醫師,

他主持兩個著名的實驗。

 

實驗一:

參加實驗的人有兩個選擇:

選擇一,有 75% 的機會可以得到 1000 美元,

但有 25% 的機會什麼都得不到;

第二,確定可以得到 700 美元。

雖然一再向參加實驗者解釋,從機率上來說,

選擇一能得到 750 美元,

可結果還是有 80%的人選了選擇二。

大多數人寧願得到的少一些,

也要確保擁有一定的利潤。

 

實驗二:

參加實驗的人有兩個選擇:

選擇一,有 75% 的機會付出 1000 美元,

但有 25% 的機會什麼都不付;

選擇二,確定付出 700 美元。

結果 75% 的人選擇了第一個。

他們為了博得 25%

什麼都不付的機會,

從數字上來看卻多失去了 50 美元。

問問你自己,如果你是參加實驗的一員,

你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股票是一場機率遊戲

無論什麼樣的買賣決定,

都沒有百分百正確

或不正確的答案。

從以上實驗結果可以得知,

人性中避免風險的天性

在機率遊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此,投資人貪圖眼前小利,

買進的股票升了一點,便迫不及待脫手。

這檔股票或許有 75%繼續上升的機會,

但為了避免 25%

什麼都得不到的可能性,

投資人寧可少賺些。

 

結果是可能賺 5000 元利潤的機會,

你卻只得到 500 元。

任何炒過股的人都明白,

要用較出場價更高的價位重新入場是多麼困難。

股價一天比一天高,你只能當個旁觀者。

而一旦買進的股票跌了,

投資人便死皮賴臉地不肯停損,

想像出各種各樣的理由

說服自己「下跌只是暫時的」。

但其實只不過是為了博得

那 25% 可能全身而退的機會,

結果卻讓小虧慢慢累積成了大虧。

 

 

不肯停損...

讓投資人常套牢、認賠了結

每次我看到中文「套牢」、

「認賠了結」等英文所沒有的詞彙

都要拍案叫絕。

發明這些名詞的人真應該得諾貝爾文學獎,

這些詞語對那些不肯停損的投資人的描繪

實在太貼切了!

 

假如股票的運動只有上、下兩種走向,

所以每次買股的盈虧機會

原本各是均等的 50% 的話,

對一般投資人來說,由於人性好貪小便宜、

吃不得小虧的心理,使得贏時賺小錢、虧時虧大錢,

炒股便成了輸贏機會不均等的一場遊戲。

股市沒有擊敗你,是你擊敗了自己。

 

 

二、太急著發財

我讀過很多投資家的傳記,

在他們成為「專家」之前,往往都有破產的紀錄。

例如「投機之王」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

他便有三次破產紀錄。

導致他們破產的心理因素

通常只有一個——太急著發財,

表現在具體行為上就是「賭注下得太大」!

 

我剛開始學股的時候,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懂,

在炒股上還是比較謹慎的,不敢每手下注太多。

一年後覺得自己懂了一點,野心就開始大了一些,

每次入市,我便有個期待:

「這支股將改變我的生活方式。」

讓我解釋一下「改變生活方式」的意思。

 

金錢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假設你今天手頭多了一萬元,

你用錢的標準便會鬆動些,

也許上餐廳多吃兩頓大餐,

但你仍將住現在的房子,坐同樣的公車,

因為這一萬元不足以改變你的生活方式。

 

現在假設你手頭多了一百萬元,

你可能會買更大的房子、買輛車子及

其他以往想要卻沒買的東西。

這就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野心一旦大了,

行動就開始缺少謹慎。

首先我每次買股買得太多,

其次停損停得太遲,因此遭受巨大損失。

因為這種對改變生活方式的期待,

我在市場盡量收集對自己有利的消息,

忽略對自己不利的消息,

特別是在股價變化和預期不符合的時候,

這樣的欲望更是強烈。

我常常思考為何會有這種感覺,

或許是因為股票輸贏的不可預測

才會導致這樣的心理。

 

如果在賭場,每次下注

你都很清楚輸贏是多少,

運氣不好,你下的注全沒了,

運氣好,你也知道能贏多少,你沒有任何幻想。

但在股票市場,

你無法預測股票會朝某個方向走多遠,

股票可能翻一倍,也可能翻十倍。

 

由於這種「賺大錢」的可能,

你失去了心理防備。

帶著「賺大錢」的心理入場,你的注會下得很大。

如果不幸虧損,要接受「虧很多錢」的現實很困難。

隨著虧損一天天增加,

你的正常判斷力開始慢慢消失。

直到終於無法承受巨大的損失,

只好斷腕認賠了結

事情演變至此,

你蒙受了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的大損失。

 

 

股票市場還有一個很大的陷阱,

那就是「融資炒股」。

融資放大了資金的能量,

在順境的時候當然可以增加報酬,

但市場不順的時候,

融資可能讓你蒙受超出自身承受力的損失。

 

然而帶著發大財的心理入市,

很少人能夠抵抗融資的誘惑。

資產的上升沒有上限,

靠融資賺到的額外報酬

擁有極大的吸引力,讓人欲罷不能。

想勸贏家收手根本不可能,只會愈做愈大,

最後很可能在融資的槓桿之下,

連本帶利地加快還給股市。

 

這種賺大錢的可能性以及

賺大錢之後的生活方式、

虛榮心及權力的幻想,極其危險。

這些可能有機會發生,

但在現實中並不容易實現,

你需要擁有豐富經驗及絕佳自制力。

 

 

三、自以為是

股票收盤價

是交易者對價格的認同集合

大家都知道股價總是起起落落,

當股票以某一價格收盤時,

你有沒有思考過它代表了什麼?

它代表了股市的參與者

在今天收市時對該股票的認同。

任何一個交易都有買方和賣方,

你買的股票都是某人賣給你的,

交易所只是提供了一個交易的場合,

只要在特定的價格上,

兩位股票參與者一位願賣、一位願買,

他們的交易就完成了,價格也就這樣確定。

 

以你的想像來看,

無論他們多麼無知、多麼愚蠢,

他們在某個價位交易是事實,

你不能和事實爭辯。

你或許認為股票不值這個錢,

不過就是有人以這個價錢買了股票。

 

 

無論你的估計多麼精準

交易者不認同 股價就不會調整

除非你有足夠資金,

壓倒股市中所有和你意見不合的人,

才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安排股票的交易價格。

否則,你的想像、你的判斷、你的分析,

都不能移動股價一分一毫。

無論你對價值的判斷

是基於多麼精準的科學分析,

但若股市的大多數參與者不認同你的看法,

股價將隨大多數人的意志而波動。

 

我在這裡要特別指出,在炒股這行,

傳統的對錯不存在,或是說無意義。

無論你的智商多高、擁有什麼學位、多麼德高望重,

你在炒股這行並不具備其他領域的重要身分。

投資大眾及他們對未來的看法

是影響股價的唯一力量,

他們用交易證明自己的信念。

你的看法可能影響一部分投資人,

但在他們用自己的現金認同你的看法之前,

你所說的一切一文不值。

 

 

對股市的觀察者而言,

每個交易及其對股價的影響

提供了未來走勢的資訊。

你如果能從這些資訊中找到意義,

便能提供低買高賣的機會。

每位投資人都有他買或賣的理由,

無論這個理由在你看來多荒謬。

如果大多數投資者抱持類似理由,

結果是股票隨著大流而動。

你可能說對了,

但是你將因為沒跟上大流而虧錢。

 

股價就是股價,

無論你認為這檔股票值多少錢,

無論你認為股價和股值是如何脫節,

股價永遠是對的。

作為股市的一員,

你首先必須是觀察者,

透過觀察來感受股價的走向,

透過觀察來尋找機會,

然後成為參與者,投入資金實現這個機會。

 

你常常面對兩個選擇,

那就是選擇正確或選擇賺錢,

在股市,它們經常不一致。

不要太固執己見,

不要對自己的分析抱持太大信心。

認真觀察股市,苗頭不對就認賠殺出。

否則,你在這一行的生存機率不大。

 

 

四、人云亦云

作為單一投資者,你要決定入場的時間,

決定持股的時間,決定出場的時間。

而股市就像海洋,

它永不停息,沒有始點,沒有終點,

每個浪潮的方向都難以捉摸。

雖然它有漲潮、有退潮,

但漲潮時有後退的波浪,

退潮時有前進的波浪。

總歸一句話,

股市沒有既定的運行準則。

 

要想達到盈利的目的,你必須建立自己的規則。

否則,太多的可能會使你無所適從,

其結果將會是一場災難。

困難的地方在於,

你必須建立一套自己的規則,

並完全為這些規則負責,

這是極大的責任。

承擔責任是一般人所畏懼的,

看看你身邊發生的事件就不難明白,

一旦有任何差錯,張三怪李四,李四推王五。

而在股市出錯又是如此容易。

 

 

股市新手 需自行建立

自己的投資規則

對那些還不完全了解股票運動規律、

未能明白在不同情況下

應該如何應付的新投資人來說,

建立自己的規則絕非易事。

因為它必須建立在

學識、經驗、自我判斷等因素之上,

況且沒有人能立即建立完美的規則,

特別是在你對該遊戲的特性和

對風險的承受力還沒有合理評價時,

你必須不斷修改這些規則,

承擔執行這些規則的後果。

 

但新投資人既然要投入股市,

成為股市大軍的一員,

他們通常不具備制定規則的能力,

也沒有承擔後果的心理準備,

那他們自然就只能選擇「跟隨領袖」。

這些「領袖」可能是隔壁的髮廊設計師,

也可能是樓上的裁縫,理由多半是他們

「炒過幾年股票」、「曾賺過錢」。

 

 

這樣,這些新手

就輕易略過決策難題,

如果結果是失敗的,

他們也有了代罪羔羊,

他們會對他人說:

「樓上的王裁縫真是差勁,害我賠了一筆!」

這就是所謂的「人好跟風」及後果。

 

有一天,朋友打電話給我,

說他準備賣掉手中的所有股票。

我問他:「為什麼?」

「昨晚走路摔了一跤,從來都沒這麼倒楣過!」

我心想,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嗎?

但我還是說:

「想賣就賣吧,反正不賣你也睡不著覺。」

我明白他為什麼這麼想,因為我也有過類似經驗。

一位缺少計畫的投資者,他的輸贏是隨機的。

 

 

不建立自己的規則

連賺錢、賠錢都不知道原因

如同拋硬幣,無論你如何猜測,

還是不知道下一次丟出的是正面還是反面。

在股市上,上回賺了錢,他不知道為什麼,

也不知下回如何做才能重複賺錢的愉快經歷。

虧了錢,他也不明白為什麼虧錢,

下次該如何做去防止再次發生虧損的情形。

這必然會產生極沉重的心理壓力,

這些炒股所帶來的憂慮、期待和恐懼

難以用筆墨形容。

他覺得自己失去了控制,

在股市的海洋中毫無目的地漂流,

不知下一站是何處。

 

你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學習,

慢慢建立自己對市場的感覺,

不要跟風,不要人云亦云,

一定要建立自己的規則。

而你現在正在看的這本書將會教你怎麼做。

 

 

五、因循守舊

平常上街,出門看到的

仍是熟悉的房子、熟悉的街道。

就算是改變,例如鋪馬路也是緩慢的。

我們去上班,走的通常是熟悉的路,

辦公室的模樣相對穩定,

工作的性質和內容也相去不遠。

 

現在想像一下你去某個地方上班,

走的「路」你不熟悉,

路邊「房子」看起來也很陌生,

更糟糕的是,沒人告訴你

今天的「辦公室」在什麼地方,

找不找得到「辦公室」得自己負責。

此時你會有什麼感覺?

你一定覺得茫然失措……

 

股市就是這樣的地方。

它們不會完全重複自己。

去年股票有這樣的漲跌,

今年絕不會有同樣的波動。

你就像跳進了海洋,失去了方向,

覺得自己渺小、孤獨、無助……

 

 

股市有它特有的規律,

有它自己的特點。

這些規律和特點都不是完全固定的,

它只給你似曾相識的感覺,

按這些規律和特點來指引你在股市的行動,

你能有五○%以上的把握就不錯了。

想想每天都要面對未知和疑問,

有多少人能長期承受這樣的煎熬?

 

六、喜好報復

在賭場,我常看到賭徒們輸了一手,

下一手下注就加倍,再輸了,再加倍。

希望總有一手能贏,到時連本帶利全回來。

這一方面是人性中「輸不起」的心態,

另一方面是報復賭場,只因賭場害他們虧錢。

從數學上講,這是可行的,

只要你有足夠的資金,總有贏一手的機會。

 

 

拚翻倍賺回來

反而輸的灰頭土臉

所以美國的賭場

都有下注最低額和最高額的規定,

足夠你最多翻七倍。

如果最低下注額是五美元,最高常是五百美元。

第一注五美元,第二注十美元,

第三注二十美元,第四注四十美元,

只要贏一手就能翻本。

我自己就曾這麼賭過,輸得灰頭土臉。

你也許不相信連輸七手有多麼容易,

任何人用這樣的翻倍法賭錢,

只是加快「剃光頭」回家的時間。

 

在股市中,

買進的股票跌了,你就再多買一點,

因為第二次買的價錢較上次為低,

所以平均進價攤低了。

這時你的心態和賭場虧錢時一樣,

一方面你虧不起,

另一方面你在報復股市,

報復股市讓你虧錢,同時又希望只要贏一手,

就能連本帶利全討回來。

因為平均進價攤低了,

只要一點股票的小反彈,

就能提供你全身而退的機會。

 

 

這樣的心態極其有害。

股票跌的時候通常有它跌的理由,

常常下跌的股票會愈跌愈低。

這樣被套牢,你就愈陷愈深,

直到心裡無法承受的地步。

一個致命的大虧損,

常常就徹底淘汰了一位投資人。

 

七、遲疑不決,心懷僥倖

美國的感恩節也常被稱做「火雞節」,

這是為了紀念印第安人用火雞

拯救第一批從歐洲抵達北美快餓死的英國人。

野火雞在當年很常見,

從前北美有一種捕捉火雞的方法,

獵手置一籠子於曠野之中,

籠門開著,獵人先用玉米鋪成一條路,

讓火雞自然而然地

順著玉米鋪成的路跑進籠子裡。

通常籠子裡放的玉米比較多,

火雞進籠子後不會馬上跑出來。

一旦進入籠子的火雞數量足夠了,

獵人就會觸動機關,放下籠門,

這下一群火雞就被關進籠子裡。

 

 

以下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天,一位獵人早上去查看他的籠子。

發現籠子裡有十二隻火雞。

在他放下籠門之前,一隻火雞溜出了籠子。

「唉呀,我下手慢了點,且讓我等等看,

看那隻火雞會不會自己跑回籠子裡?」

 

在他打開籠門等那隻火雞回籠時,

又有兩隻火雞跑了出去。

「見鬼,十一隻火雞已經不錯了,

我怎麼會讓那隻也跑走呢?

 

現在只要外出的三隻火雞

跑一隻回來,我就關門。」

很快地,又有三隻火雞昂然地離開了籠子,

接著又是三隻!

 

當籠子裡只剩最後一隻火雞時,

獵人這下毛了:

「要嘛都不要,但如果有一隻回籠,

我就關籠子,拎兩隻火雞回家。」

最後,這位獵人空手回家……

 

 

親眼看見整個過程的

佛瑞德﹒凱利(Fred C. Kelly),

將這個故事寫進了《投機心理》

(The Psychology of Speculation)之中。

 

有一定炒股經驗的朋友讀到這個故事時,

大都會發出會心微笑,

他們對這個心理轉折非常熟悉,

只要是炒股的人都曾經歷這個過程。

你在二十元入場,訂好十八元停損的策略,

當股票跌到十八元,你有沒有想過再等等看?

也許股票馬上就會反彈了!

 

當股票又跌到十六元時,

你會不會拍自己的腦袋說:

「真該依照訂好的規矩,跌到十八元時就贖出;

如果股票反彈五毛錢,我就一定說再見!」

 

現在股票跌到十元了,你有什麼打算?

你會出現雞皮疙瘩嗎?

你會不會發狠告訴自己:

「我這次拚了!我現在就是不走,

倒要看看這支股票最低會跌到什麼價格?」

 

當然,最後的結局很少有例外,

下場往往是股票學校又多了位

繳了學費、畢不了業的炒股學生……

想知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辦嗎?

耐著性子往下讀,

我會一點一點地解釋給你聽。

 

 

如何戰勝股市巨人

以上討論了一些股市特點及人性弱點。

坦白說,除了你自己必勝的信念之外,

其他的一切幾乎都反對你在股市成功,

就算是你的親朋好友,

 

有多少人會鼓勵你靠炒股維生?

對那些只想在股市賺幾個零用錢的朋友來說,

股市在開始時或許很慷慨,隨著時間推移,

你就會明白它向你討債時是何等凶惡。

這裡還要提醒你,你的對手可能很強悍!

開個炒股帳號很容易,買賣股票也很容易,

然而你知道交易對手是誰嗎?

你的對手可能是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可能是證券行的人工智慧團隊,

你的對手可能深不可測!

 

你在和一位巨人搏鬥,

蠻幹是不成的。

 

你要學習技巧,

永遠不和它起正面衝突。

你要了解這位巨人,熟悉它的習性,

在適當的時機攻擊它的要害。

唯有如此,你才有勝利的機會。

 

 

股市這位巨人很笨重,

作為獨立投資人的你很靈巧,

一旦發現攻擊無效,就必須逃離現場,

並且防備巨人的報復。

炒股是很古老的行業,成功的先例非常多,

這是不需要天才的行業,

最重要的是鍥而不捨的精神和戰勝自己的勇氣。

可以這麼說,

識不識字和能否在股市成功沒有絕對的關係。

當然,懂得識字總有那麼丁點優勢。

下一章我們將談一些炒股的基本知識。

 

本文摘自《炒股的智慧》

作者:陳江挺 / 出版社:遠流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Eating)

 

 

遠流

遠流

身為出版人,我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未來遠流能在整個社會扮演 「沒有圍牆的學校」之角色。

身為出版人,我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未來遠流能在整個社會扮演 「沒有圍牆的學校」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