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認同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
那就需要有一個觀念,
一個孩子要培養學習態度的責任,
是父母而不是學校,
你的家庭教育會影響他愛不愛念書。
(贊助商連結...)
作者: 船津徹
會讀書的孩子共通特質,
不在能力而在於態度
關於小孩的學習方面,
父母經常犯的錯誤是「將一切交給學校處理」。
這些父母認為只要讓小孩去上學,
就能培養應有的學科能力。
很遺憾的是,光是送小孩去上學
並不能培養出會讀書的孩子。
要培養出會讀書的小孩,
需要具備某些基本特質,
而這些特質是必須在家庭裡培養的。
「會讀書的小孩」的 6特質
加州大學榮譽教授亞瑟.科思塔博士,
針對「會讀書的小孩」的共同特質
進行了一項相關研究。
這項研究所得到的結果,
和科思塔博士原本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以下列舉該研究所指出的
「會讀書的小孩」所擁有的特質。
1 永不放棄的孩子
2 有自制力的孩子
3 能好好聆聽別人說話的孩子
4 能靈活思考的孩子
5 追求正確的孩子
6 不怕挑戰的孩子
看看這些項目就能明白,
會讀書的孩子共同特質
並不在於「智力上的能力」
(例如:擅長數字和圖形、記憶力超群等),
而是「永不放棄」「有自制力」
「善於傾聽」「不怕挑戰」
這類的學習態度。
從我的經驗也能清楚看出這一點。
除了那些與生俱來就擁有天才般資質的小孩
(這種小孩極為罕見)之外,
會讀書的小孩一定都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
能夠努力不懈持續下去的力量、
能夠全神貫注於一件事物的能力、
能好好聆聽別人說話的能力、
不怕失敗勇於挑戰的精神,
就我的經驗而言,
會讀書的孩子身上
確實都可以看到這些特質。
低年級時期有無好態度
就已經能拉出差距
現在我要講的話會有些殘酷,
其實在小學低年級的時期,
具備這些學習態度的孩子
和不具有這些學習態度的孩子之間,
在學科能力上就已經拉開很大的差距了。
該負責幫小孩培養這些學習態度的,
不是學校而是父母。
學校充其量不過是教導孩子學問的地方,
而培養小孩學習態度則是父母的工作。
要是父母不在家幫孩子訓練出這些特質,
那麼,不同小孩在上同一門課的時候,
吸收到的量就會漸漸產生改變。
能夠一百%吸收的孩子課業會越來越好,
只能吸收十%的孩子課業則會越來越差。
如果孩子能夠一百%吸收的話,
根本不需要去上知名補習班,
光是在學校上課就已經具備足夠的程度了。
6歲前培養出的習慣,
將決定孩子的學習態度
那麼,家庭教育能做的具體項目是什麼呢?
那就是藉由和孩子進行密切的交流,
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小孩上小學前多念書給他聽、
用學習紙讓孩子做做單元學習、
讓孩子閱讀、和孩子一起討論時事、
一起閱讀報紙新聞等。
假如你現在已經有小孩了,
而且你的小孩不喜歡讀書,
那麼,請你從現在就開始著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好好幫助孩子,千萬不要置之不理。
你可以幫孩子看功課、
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教教他、
一起到圖書館找書看。
每天只要花一點時間就好。
只要父母能擔任協助者的角色,
陪伴孩子一起度過一段共同的時光,
孩子就能重新湧現「我要加油」的念頭。
請你和孩子的老師談一談,
問問他們現在在學些什麼、
孩子的問題是出在哪方面、
父母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協助等。
更多親子教育好文:
- 劉香慈新女力崛起:「沒人可以為誰犧牲一輩子!一手餵奶一手看劇本,當媽媽不用放棄夢想!」
- 每天只要問孩子 4 句話,就能走進孩子的 內心世界!98 %的家長,用錯的方式愛小孩...
- 93%「自卑」的孩子,都是父母造成的!了解這 8 點,千萬別成為毀壞孩子的兇手...
本文摘自《世界標準教養法》
作者: 船津徹 / 譯者: 邱心柔 /出版社:方智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