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一個孩子的健康分為三大類,
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性格健康
但要達到這三種健康,
該怎麼做呢?
只要給他吃這三種東西,
不但可以讓他們擁有這些健康,
也是讓他們有出息的關鍵因素!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吃飯
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
總是微妙地傳達出一個
孩子的習慣、秉性和教養。
一家的孩子教育地好不好,
帶出來吃頓飯就知道了;
一個朋友跟你是不是一路人,
吃幾頓飯就明白了;
兩口子過得怎麼樣,
看看廚房、飯桌,
也猜個八九不離十。
所以說,
好好吃飯是小事,
也是大教養。
孩子被人罵作沒教養,
多半是在飯桌上。
我有兩個小嬸,
在親戚朋友中的名聲特別差,
逢年過節聚餐的時候,
大家都不想邀請她倆,
但有時候礙於親戚面子,
又不得不客氣一下。
每當開始上菜的時候,
她兩家的孩子就"霸佔"了轉桌:
涼拌小青菜不喜歡吃,
就趕緊轉過去;
這碟五香牛肉片挺好,
就轉到自己眼前按住,
一筷子接一筷子地吃光;
喜歡吃蒜薹炒牛肚裡的牛肚,
就趴在桌邊上,
身體傾著、伸著胳膊,
用筷子攪和著找牛肚,
把菜都扒了出來……
一桌人舉著筷子,
插不上機會,尷尬地不行。
倆嬸卻還很高興:
「這倆孩子,真是胃口好!
每次帶出來吃飯,光挑肉吃,
非得吃飽了不可。」
很多時候,
我們關注了孩子
"舌尖上的營養"
卻忽略了
"舌尖上的教養"
面對一個吃相不佳的孩子,
別人一眼就能看出
這孩子教養上的破綻。
如果父母連餐桌禮儀
這點小事都教不好,
還要去談什麼出息、修為,
不覺得很搞笑嗎。
我們在飯桌上,
培養著小白眼狼。
自己家吃飯的時候,
第一筷子菜夾給誰?
這個問題很重要嗎,
對孩子的成長有沒有影響呢?
答案肯定是有影響。
我女兒小優特別愛吃魚肚子肉,
嫩嫩的還沒刺。
以前每次吃魚,
我總是先夾下魚肚子肉,
放到女兒碗裡。
可是前幾天,
奶奶說牙齒不好了,
我就隨手把一塊魚肚子肉
夾到她老人家碗裡了。
沒想到女兒不甘了,
一臉不情願:
「哎呀,我也想吃那塊!」
女兒當時那語氣,
明顯就是埋怨我把本來
屬於她的肉給了別人。
你看,我為她夾了那麼多次好肉,
就這一次沒隨她的意,
她反而埋怨起我來了。
別用優先用餐權
養出孩子的理所當然
在大多數家庭裡,
享有“優先用餐權”的,
肯定是孩子:
菜還沒上齊,
趕緊用小碗給孩子撥點先吃;
盤子裡有塊沒刺的魚肉,
一定先夾給孩子,
誰都捨不得吃……
這是我們最常用的愛孩子的方式,
期盼著孩子能夠身體長得壯壯的,
希望孩子能體會到我們的愛和付出。
實際上,
這種愛的方式真的正確嗎?
孩子真的因此而感激父母了嗎?
往往並沒有。
很多時候,
孩子把這些愛理解為
父母“理所應當”的,
他“受之無愧”。
一旦孩子對你的愛"受之無愧",
什麼感恩、孝敬都是奢談。
二、吃苦
很多大學生在入學一段時間後,
特別煩惱、抑鬱,
生活作息一團糟,
經常跟同學發生矛盾,
有的甚至輟學了。
他們進入大學後才發現,
遠離了父母,
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做:
洗衣服、刷臭鞋、洗被罩床單……
而在此之前,
這些事情都是父母代勞的:
「兒子,你好好學習就行,
別的事你不用管!」
因為你的捨不得
讓他成了什麼也不會的
爸寶、媽寶
在冬天陽光不錯的時候,
你去某些大學宿舍區逛逛,
有時候能把你噁心吐了:
曬出來的被子、枕套,
都是油膩膩、黑乎乎的;
宿舍陽台上堆滿了臭襪子,
晾乾了反覆穿……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很多女生宿舍也這樣,
甚至比男生宿舍還髒。
這難道就是
"好好學習,別的事情不用管"
的最終結果嗎?
去年畢業季的時候,
有記者採訪一群畢業生
將來有什麼規劃,
結果好幾個男生一把鼻涕
一把淚地哭著說:
「我不想工作,我不想離開這裡,
只想跟朋友在一起安安心心打遊戲。」
二十幾歲的人,內心依然脆弱,
對即將到來的社會生活
充滿恐懼和抵抗,
沒有這個年齡該有的成熟和擔當。
這難道就是
"好好學習,別的事情不用管"
的最終結果嗎?
很多時候,
我們都陷入了一個"愛的誤區":
太愛孩子,什麼都捨不得讓他做,
一點苦都捨不得讓他吃。
然而最終,
卻培養出了很多30多歲
還在啃老的"巨嬰"……
現在不讓孩子吃點苦,
將來的世界會讓他很苦。
三、吃虧
人們常說:「吃虧是福」
但是這裡的吃虧和懦弱,
完全是兩回事。
我們說的讓孩子學會吃虧,
其實是對別人小錯誤的包容、接納,
學會放棄眼前小小的利益,
來換取與人為善的最終結果。
並不是一味縱容別人的欺侮。
很多時候,
小事不忍,壞大事;
小虧不吃,吃大虧。
身邊一位媽媽,兒子上四年級。
前一段時間,
這位媽媽經常去學校找班導爭論,
因為班導把他兒子調到最後一排了,
理由是這個男孩在班裡個子比較高,
而且視力相對好點。
但這位媽媽簡直無法接受:
「最後一排根本看不清黑板,
也聽不清老師講課,
肯定會耽誤孩子學習。
而且班裡後排都是不認真的學生,
跟他們在一起能有什麼好結果?
憑什麼讓我家孩子這麼吃虧呀?」
兒子也受到了媽媽的“鼓舞”,
經常跟同學說班導偏心,
還指責後排的同學是“壞學生”。
最終,班導無奈地把
這孩子往前調了調。
可這次期末考試,
據說成績考得很差。
這樣的結果,也是意料之中:
爭得了一個靠前的座位,
免了孩子一次“小虧”,
可為此卻在
老師心裡留下了壞印象,
也影響了孩子的心態,
值得嗎?
結語
讓孩子學會好好吃飯,
培養的不但是健康的身體,
還有內在的教養;
讓孩子適當吃點苦,
承擔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辛勞,
培養的不但是獨立自主,
還有對父母的體諒;
讓孩子學會吃虧,
培養的不但是豁達的心胸,
有時候還能免去衝動帶來的惡果。
吃飯吃的好,
可以獲得身體的健康;
能吃苦耐勞,尊重自然,
那麼心靈就健康;
不怕吃虧,虛懷若谷,
那性格就健康。
所以要讓孩子有出息,
這麼讓他們吃就對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