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投資的好處 1
不用搶短線操作,
合理股價再買進
很多投資朋友問我,
某檔股票幾塊可以買?
這種問題我很難回答,
因為影響股價的變數很多,
即使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一樣的股票,
不同人買進的報酬率也是不同的。
我在 105 年時,
買了中華電股票一張,
收盤價 112 元,參與除權息,
假設除權息後完全填息,
那麼以中華電的可扣抵稅率 10.24%,
5% 所得稅率的人都還可以退稅 316 元,
合計報酬率為 5.68%;
可是所得稅率在 12% 以上的,
就要開始補繳稅了。
根據數據統計,
45% 參予中華電除權息後
實際的報酬率是 3.02%,
如果是你,
會用 112 元的股價,
買進只有 3.02% 報酬的中華電嗎?
延伸閱讀:
繼續往下看.....
假設外資、法人也跟著除權息行情買進,
但之後找到更高報酬率的標的,
外資也會再次賣出中華電,
到時因為參加除權息而買進的股票
價格也會跟著下跌,利率甚至連 3% 都不到。
所以跟著搶進除權息,
短線操作後再賣出,
這個方法真的能夠穩定獲利嗎?
長期投資的好處 2
股票虧錢
我願意加碼再投資
經常看到很多財經雜誌、
理財書及專家常常說:
買股別「賺了股息,賠了價差」,
我覺得這句話誤導了很多人的基本觀念。
應該是這樣說,
如果你是短期投資者,
持股不打算超過一年,
那麼這句話是成立的;
但如果你是長期投資者,
那麼,除權息之後,
反而可以用更低的成本,
獲得相同的股息,
殖利率反而會相對提升。
有些人可能會反駁我的論點,
他們覺得無法填權息是因為,
個股的內在價值不值得,
但誰也不知道,
內在價值到底要多少才合理,
因為每個人的機會成本不一樣,
就連巴菲特也說,
他沒辦法準確預測,
而且,現在有太多外在因素的干擾,
尤其是許多衍生性的交易。
以「租屋理論」來舉例
就算股價下跌,還是能獲利
我們如果用「租屋」的方式解釋除權息,
假設股票是一間套房,
而配息就是它的租金收入,
如果一間套房每個月可以收租 1 萬,
一年是 12 萬,
買進時是 240 萬,
報酬率是 12(個月)* 1 萬 / 240 = 5%。
如果房租改一年一次繳交,
以股票的算法,
除權息完後的價格是,
240 萬(買入價格) -12 萬(年配息)
= 228 萬(除權息後的價格),
這時這間套房的市價已經變為 228 萬,
如果續租第二年還是年收 12 萬,
既然房價(股價)這麼便宜,
那我們可以用 228 萬再買一間(張),
報酬率反而上升成了 5.26%。
長期投資的好處 3
只要獲利穩健,
不用擔心股票價格
有朋友問我,
教官是如何投資,
為什麼可以每年穩定的領股息?
我想有幾個觀念可以分享給大家:
我是長期投資,
看重的是公司的基本面與長期投資價值,
以經營者的心態去選擇我要長期持有的公司,
我的獲利是公司穩健經營每年配發的股息,
所以不太在意股價一時的波動。
在權證市場只會有 5% 的人賺錢,
意思就是剩下的 95% 的人都虧錢,
那麼,價值型的長期投資者,
我想,要虧錢很難吧,
至少,我到現在都有穩定的配息,
也完全不用擔心股價的問題。
達成財富自由的目標
不用看盤 能夠穩定獲利
我希望透過自己的分享,
能讓年輕人在出社會前,
就能有正確的理財觀念,
認真工作,善加理財,
而非妄想透過衍生性商品一步登天。
我非常享受這種不用看盤的日子,
可以陪伴家人,可以旅遊,
無須整日擔憂股價的波動,
也期望大家能夠體會,
其實,您只要拿個 1 萬元,
買張高殖利率定存股,
放個一年,
第一次領取股息(約 600 元左右),
從那天開始,
我想您也會擁有跟我一樣的想法。
帶你掌握最新理財資訊👇
(圖/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