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總是習慣戴上假面具示人,
對自己的某些特點有所遮掩,
也許是害怕失去現有的人際關係,
也許是擔心真實的自己不夠好,
但其實,那些才是讓你獨一無二的地方...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作者: 渡瀨謙
不要抹滅自己的特點
認同現在的自己,
就等於接納自己所有的好與壞,
任誰都會有一、兩個缺點。
但有這些缺點,
才能和優點交織成各式各樣獨一無二的個性,
會想克服自己的缺點,
就代表其實你還沒有完全接納自己的個性,
試圖改變天生性格的一部分,
就能夠證明這一點,
我們一直以來為彌補缺點所做的努力,
如同抹滅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
我想讓你知道——
將缺點放下就好,
從今天起,別再對自己的不完美斤斤計較。
「可是,缺點最好還是改掉吧?」
既然是缺點,就這樣擺爛似乎不太好,
會這麼想的確無可厚非。
那麼,就讓我們再一次回歸初心。
是什麼動力讓你想試圖改變自己的性格?
最主要其實還是想改善「人際關係」吧?
「個性問題害我總是難以建立圓融的人際關係,
也無法和人自在愉快地相處。
盡早改掉這樣的個性才是上策。」
這應該就是一切的出發點,
而讓人際關係更順利的訣竅是什麼?
讀到這裡的你應該也已經知道,
答案就是——真誠坦率地做自己。
而缺點也正是你最真實一部分,
隱藏自己的弱點,就如同戴著面具示人,
反而會對良好的人際互動產生不良影響,
從今天起請拿出自信,
那些小缺點其實並不值得一顧。
一味討好他人,怎麼開心?
至今為止,你也總是處處顧慮他人的想法、
為難自己迎合大家、討別人開心嗎?
你能不需再這麼做了,只要仔細想想,
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配合別人,
答案自然呼之欲出——
1 .如影隨形的自卑感。
「什麼都比別人弱,
就得努力拉近和其他人的差距」
這正是沒有自信的人自卑來源。
只要能明白「自卑並不代表什麼,
這只證明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
就不會再這樣低估自己、看貶自己,
你可以抬頭挺胸,不必妄自菲薄。
2 .「不能和別人不一樣」的從眾壓力,
只會造成無謂的心理負擔。
日本人原本就有很強烈的從眾習性與集體意識,
不過,我認為這部分學校教育也要負點責任,
不知道是否人們往往視中庸之道為美德,
才讓「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力求平等」
成為老師的職責,這在我的過往經驗中尤其常見。
這會讓學生產生「同樣一件事別人能做到,
為什麼我辦不到?」的自責,
把錯都怪到自己頭上;可想而知,這些孩子之中,
又以性格放不開的人占多數,
孩子們被灌輸這種觀念,
就會習慣把自己拿來和他人比較,
長大成人後亦然。
沒有必要強迫自己
去配合別人
當然,一定也有注重適性教育、
因材施教的學校,以上只是我的一己之見,
並非全然正確,但也有一說是,
基於「戰場上慢人一步可能就會沒命」的道理,
自古至今軍中的訓練都以為此為戒,
要我們維持和大家相同的水準表現,
繼而沿用至今,甚至遍及學校教育;
無論如何,我還是要鄭重強調一個觀念。
你沒有必要強迫自己去配合別人。
逼自己迎合別人,可能會扼殺你原有的特質,
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只會造成精神上的重擔。
況且,委屈自己順從別人,
同樣是一種抹殺自我性格的行為,
接納自己的真實原貌,
就能活出自我、不隨波逐流。
你就是你,不是別人。
這樣就足夠了!
看更多好文,成為更好的自己:
- 人到中年 必須做到這 3 點,替自己活 才不會越活越累....
- 順從 只能換來 表面假好,而非「交心」!
- 深到骨子裡的成熟:控制情緒!你指責別人,其實是 傷害自己..
-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懂得 與自己對話, 才能活得更有層次
- 別讓 孝順 綁架你的人生!蔡康永:「一生很短,請為自己而活!」
作者: 渡瀨謙 / 譯者: 林妍蓁 / 出版社:方言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