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場合再也不尷尬! 1 個月將陌生人變成好夥伴的 3 個談話小技巧

創新拿鐵

創新拿鐵

  • 2018-04-18 09:34
  • 更新:2018-07-29 19:32

工作場合再也不尷尬! 1 個月將陌生人變成好夥伴的 3 個談話小技巧

(圖/shutterstock)

}

 

 

 

本文授權自創新拿鐵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文/戴羽

美國媒體公司 XO Group

(主要涉及婚禮、新居、以及家庭相關議題)的

CEO Mike Steib 常被人認為是天生的社交人才

在各種場合中 Steib 都能夠靠著他的社交手腕

讓他成為眾人的目光焦點

其實,Steib 是一個內向的人

他承認和我們一樣,在遇到不認識的人的時候

會感到尷尬、焦慮、和不確定

讓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將陌生人

變成有意義的連結

 

創新點:我們常在對話中

為了讓對方喜歡自己

而不斷彰顯自己的厲害之處

但是,這樣只會讓對方更不喜歡我們

 

本文獲 First Round Review 授權進行編譯

原文為《Don’t Just Network —

Build Your ‘Meaningful Network’

to Maximize Your Impact》

 

(贊助商連結)

 

 

Steib 認為,我們常將

「人際關係」定義成..

可以協助我們達到

某個目的的「人名清單」

因此,我們到處攀關係

盡全力認識更多的人

但是,Steib 覺得這是錯的

而如果我們改變做法

將這些單純的「人際關係」

變成「有意義的連結」

我們將能夠得到更強大的優勢

Steib 相信,要建立「有意義的連結」

我們不能夠將重點放在

對方能夠為我們做些什麼

而是要思考我們能夠提供對方什麼

 

所以 Steib

將他所有的連結分成 4 種類別:

不熟悉、熟悉、親密、和有意義

 

; font-family: "Noto Sans TC", "Noto Sans SC", 微軟正黑體, sans-serif;" target="_blank">First Round Review)

 

如何才能將認識的人

一步一步的由不熟悉變成有意義的連結?

Steib 為我們提供了 3 個步驟:

1. 記得對方名字,讓他從陌生人

    變成我們熟悉的連結

2. 不要顧著討論自己,讓對方有機會表現

    才能建立親密的連結。

3. 知識分享、擴充連結、提供支持

    讓我們能夠建立起有意義的連結

 

 

1.  記得對方名字

     讓他從陌生人

     變成我們熟悉的連結

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

因此,要將不熟悉的連結變成熟悉的連結

我們首先可以讓對方感覺到我們的溫暖與友善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的研究顯示

當我們在對話時,對方有 55% 的注意力

是會在我們的外表與身體語言上

38% 的注意力會集中在聲音

而真正對話的內容只會得到 7% 的注意力

 

所以,要讓不熟悉的人

感覺到我們的友善

身體語言是很重要的

雙手不要抱胸、站直、雙肩往後拉

這樣就能讓對方感覺我們是開放的

另外,在臉部表情上

我們也可以透過微抬下巴、保持眼神接觸

以及微笑來表現出我們的友善

在握手時,我們要盡量將右手往前伸

但是要溫暖的,不要太強勢

然後再用有自信的音調和對方說話

就能夠讓對方感覺到我們的誠意

 

 

Steib 建議我們

可以用鏡子來多做練習

訓練自己將這些身體語言變成本能

才能在遇到陌生人時,自然的表現出來

雖然研究顯示在溝通時

內容只會得到最少的注意力

但是我們還是要準備簡單和有趣的對話

才能夠將不熟悉的連結,變成熟悉

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的和對方說:「你好。」

對方也會用同樣的話回答

但是,如果我們提供更多的資訊

例如:「你好,我是小明

和兩隻狗住在大安區。」

對方就會回答:「你好,我是小李

和女朋友住在北投。」

這樣,我們就會得到更多的資訊

能夠繼續我們的對話

例如:「你女朋友也是台北人嗎?」

 

最後,要讓陌生人變成熟悉的連結

Steib 認為我們一定要

盡力記住對方的名字

Steib 自己也不擅長記名字

而且,在遇到不熟悉的人時

他更容易在慌亂中沒有注意到對方的自我介紹

所以,他現在都會提醒自己

要特別留意對方的名字

如果真的沒有聽到

他會再次詢問:「對不起,

可以再告訴我您的名字嗎?」

 

另外,Steib 認為

如果我們真的記不住對方的名字

那麼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

來協助自己

例如,他會透過在對話中

不斷的重複對方的名字

來加深自己的記憶

例如:「小李,很高興認識你

那請問小李,是什麼

讓你決定住在北投的呢?」

熟悉了上述這些技巧

我們就可以將每天在我們身邊經過的陌生人

變成熟悉的連結

這樣我們就有機會更進一步的

將他們變成親密的連結

 

 

2. 不要顧著討論自己

    讓對方有機會表現

    才能建立親密的連結

我們學會表現友善、

克服尷尬、讓人安心後

就自然會能夠認識更多的人

也有機會和他們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但是,很多人在這個階段

有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

不停的談論自己

 

在一場對話中,我們常認為

需要不停的讓對方知道

我們有多有趣,是多值得認識

因此,不過我們正在討論的是什麼話題

我們都會將它引導成和自己有關

所以,在花費了 5 到 10 分鐘和他人聊天後

我們很常發現,我們對對方依然一無所知

因為我們都在說自己的事

 

我們常犯這樣的錯的原因是

它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

我們都想要得到他人的欣賞

但是如果我們一直在說自己的事

那和我們聊天的另一方

就沒有辦法讓自己「自我感覺良好」了

如果我們回想一下最近一次和別人聊天

而對方在不停的說

自己有多成功、多厲害時

我們會有什麼感覺?

我們最少會覺得一絲的妒忌

加上一絲的討厭吧!

 

因此,下次當我們

想要滔滔不絕的說自己的故事

以讓別人喜歡我們的時候

請想想這樣可能會導致反效果

所以,我們應該將說話的機會交給對方

讓他盡力的爭取我們的好感!

避免討論自己,然後用問題

引導對方說他的事。我們會發現

對方會很願意和我們分享他的想法與熱情

正如廣告大亨 David Ogilvy  曾經說過的:

「要變成有趣的人

先要讓對方覺得你對他有興趣。」

(If you want to be interesting, be interested) 

 

我們另一個常犯的錯誤就是:

「不敢討論有深度的話題」

我們很常都會讓討論停留在很表面的層次

因為,討論得太深,我們會擔心

需要面對一些我們完全不了解的領域

但是,如果我們一直讓討論停留在表面

我們將無法更了解對方

也無法在討論中學會自己不懂的事

 

如果和我們聊天的對象是「債券市場」的專家

而他又覺得我們對這件事有興趣

他才不會在乎我們

對「債券市場」有多少的認識

因為,我們懂的越少,就越可以顯得他是專家

 

因此,Steib 認為我們可以用

以下的這些問題

來讓我們的討論變得更有深度:

「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麼?誰付錢給誰

然後誰又為誰創造了價值?」

「你在哪方面比你的競爭對手有優勢

導致客戶願意選擇你?」

「是什麼吸引你投入這個行業?」

「新的科技對你的產業有什麼影響?」

在開始更深入的了解對方後

我們可以在每一次的會面都延續這些話題

讓我們知道對方更多的資訊

然後慢慢的將熟悉的連結

提升成親密的連結。

 

 

3. 知識分享、擴充連結、

    提供支持,讓我們能夠

    建立起有意義的連結

當我們對一個人認識得更深入後

我們就可以決定

是否要將他變成有意義的連結

為他創造更多更重要的價值

要建立有意義的連結

我們需要真誠的關心對方

將他的成功當成是我們自己的事

Steib 建議我們在擴展有意義的連結的時候

我們可以為我們關心的人做以下這幾件事

 

首先,我們可以找尋

和對方重疊的專業領域

然後和他分享對他有興趣的知識

例如:我們可以和他分享一些

我們對某些事的見解、轉寄一些文章、

或是寄給對方一本

附帶我們親手寫的便利貼的書

最重要的是,在分享前,我們有仔細的思考過

然後只挑選對方有用的資訊來分享

 

漸漸的,對方也會想要分享

他所知道的知識給我們

而我們就成功的將這個

變成了雙方其中一個溝通管道

但是,我們也要避免太「超過」

所以,我們要盡量

讓這些分享保持隨意、偶爾、

並且與我們對他的了解程度相稱

除了知識分享,我們也可以

協助對方擴充他的連結

將兩位我們認識的人連結在一起

讓他們能夠一起做生意或成為朋友

這樣我們就對雙方都提供價值了

 

 

人力仲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如果我們能夠認識人力仲介

然後將需要工作的朋友介紹給他認識

那麼,我們就成功的協助了他和另一位朋友

而這位人力仲介下次需要找人時

也會再次讓你知道

而你也得到更多協助他人的機會

 

另外,提供支持和友誼

也是讓我們建立

有意義的連結的好方法

當我們成功時

(例如:升遷、找到新工作、

贏得新的生意機會)

我們都會變得更受歡迎

但是,當我們不如意時

我們會發現,身邊的人變少了

而留下來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因此,要建立有意義的連結

我們需要變成對方真正的朋友

也因為我們真的希望對方、想要看到他成功

所以我們更需要在對方需要時,提供支援

而對方就會在有需要時,立即想起我們

這才會變成有意義的連結

小朋友們都知道「雪中送炭」的故事

但是,我們卻常常忘記它。

 

希望上面提供的這些技巧

能夠讓大家能夠擴充自己的人脈

進而建立更多有意義的連結!

 

 

現在加入好友 🔥🔥🔥

上班族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職場上、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為了跟讀者有更深入的互動,《創新拿鐵》開始招募「會員」!

會員的好處包括:
1. 每週收到王文華的音檔。每週10分鐘,內容是Tom分享他在紐約上課、聽講、拜訪商家、公司的心得。
2. 每季收到電子報,整理這一季文章的精華。用Top 10或專題方式,幫會員整理這一季我們學到的東西。
3. 歡迎會員撰寫文章投稿,跟我們一起打造《創新拿鐵》。

加入《創新拿鐵會員》免費收聽創辦人王文華在紐約學習的心得

加入《創新拿鐵Line好友》自動收到新文章!(ID:@startuplatte)

 

推薦閱讀:

1. 在科技業要成功必備的四大本事!32 歲當上 Facebook 產品副總裁、美國社群媒體 Reddit 創辦人分享人生中最受益無窮的經驗

2. 「哈拉」能夠讓參與者更開心,同時為你建立「弱連結」!這 4 個步驟,讓你面對陌生人也能滔滔不絕!

3. 善用5大人脈心法,Google前主管讓矽谷大咖搶著幫她

創新拿鐵

創新拿鐵

「創新拿鐵」(Start Up Latte)是由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所發起的媒體。 媒體的主題是國際創業與創新。文章分三大類:大師智慧、深度分析、新知介紹。每天用一篇文章,幫助大家迅速抓住國際上在創業、創新領域的觀念、趨勢、案例。 我們每天分享一篇文章,希望這篇文章就像您早上喝的拿鐵,給您靈感、愉悅,和智慧。

「創新拿鐵」(Start Up Latte)是由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所發起的媒體。 媒體的主題是國際創業與創新。文章分三大類:大師智慧、深度分析、新知介紹。每天用一篇文章,幫助大家迅速抓住國際上在創業、創新領域的觀念、趨勢、案例。 我們每天分享一篇文章,希望這篇文章就像您早上喝的拿鐵,給您靈感、愉悅,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