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禁行機車、機車兩段式左轉
真的能有效減少車禍嗎?
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指出,
從 2016年桃園市政府試辦
取消禁行機車制度以來,
車禍率明顯下降,打破既有印象。
讓他決定提議徹底取消二段式左轉的制度,
捍衛機車族權益,
同時改善台灣道路車流混亂的問題。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2 年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
提倡試辦取消「禁行機車」的制度,
由最初在 5個路段施行,擴大增加至 17個路段,
王浩宇表示:
「因為推這個政策,當初被前輩罵屁孩王。」
但是數據會說話!
兩年多以來,車禍率明顯下降
「很多路段甚至下降30%~40%,證明我們的理論是正確的。」
王浩宇說
「我們必須承認,兩段式左轉、禁行機車的政策,
從來不是為了機車安全,
而是為了四輪的方便。可惜太少人知道。」
(贊助商連結)
日本是發明兩段式轉彎的國家
但是他赴日考察時發現,連日本都已經廢棄這項制度,
於是建議桃園市政府年底前全面取消兩線道禁行機車,
並視情況檢討其他路段。
針對機車待轉區的設計,
王浩宇認為很多待轉區都設在人行道前面,
造成騎士待轉時很容易和行人發生擦撞,
反而增加危險性。
此外,某些路段待轉空間不足,
機車騎士常被擠出待轉格,只能停在路中間,
「市府如果無法改善,就應先取消,
不應該讓守法的機車騎士在路邊等著被撞,
待轉區淪為待撞區。」
(贊助商連結)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曾分析,
「強制兩段式左轉」的缺點有三:
1. 車輛動態無法預測。
待轉機車的方向燈到底該怎麼打?
法規對此沒有明確規定,
不論是左轉、右轉或不打,
都可能讓後方直行車誤會,因此撞上車輛。
2. 待轉區變待撞區。
尖峰時段,待轉區的車輛常滿出來,
加上待轉區常設在車道或行人道旁,
嚴重影響行人路權。
3. 車流疏通不足。
機車族可能得等2個交通燈才能轉彎,
在路況尖峰時段,
不但機車車潮無法疏通,
連汽車想轉彎都會可能受到阻擋。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建議,
應該回歸最直覺的方式,
讓左轉車輛靠左,右轉靠右。
無論是汽車或機車,
只要在內車道轉彎,其實都很危險,
只要實施排隊轉彎的教育,
就可以達到分流、分道的效果,
減輕路況混亂的情形。
這項政策也引來許多網友共鳴,
表示:「絕對是比較安全的,
兩段式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麼過去」、
「全世界只有台灣在車種分流」、
「有些待轉都畫的太出去了!快跟車子親了」、
「合理啊!就台灣才能這麼智障,
內側禁行機車,然後汽車公車跟機車擠在右側道路」、
「車速分道比車種分道更安全,
國外大多都已改為車速分道了」、
「禁行機車,待轉區根本是就是歧視機車的規定,
而不是為了機車安全。」
不過也有人反應:
「內線道都是機車不是夢了(X),
不過我認為待轉區有待轉區的好,至少不會一團亂」、
「我覺得應該看狀況二段式,
像四線六線道那種大馬路,直接左轉也是有點危險。」
台灣機車眾多,相關政策肯定會造成極大影響,
大家又怎麼看待這樣的道路政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