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巴菲特都大推》馬克思:投資人不該有的「7 種」錯誤心態!只要有一項就 GG 了...

小樂的生存之道

小樂的生存之道

  • 2018-04-05 21:42
  • 更新:2018-07-29 19:27

 

 

霍華‧馬克斯在其所寫的

《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中的第十章:

<對抗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

談到了人的投資行為

大部分受到心態和情緒控制,

因此他在文章中

舉出了導致投資錯誤的七種心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7 種 投資人不該擁有的錯誤心態!

這七種心態分別是:

渴望金錢(轉變成貪婪)、恐懼、

拋棄歷史邏輯及常規、從眾傾向、

嫉妒、自負以及投降心態。

我認為投資人必須要十分清楚

這些錯誤的投資心態帶來的影響性,

並須盡一切可能不受其影響。

以下分別簡述書中

提到的這七種錯誤的投資心態。

 

1. 渴望金錢(轉變成貪婪)

渴望金錢是破壞投資人努力的第一種情緒,

尤其當渴望轉變成貪婪時更是如此。

首先,馬克斯提到了人對於金錢的渴望,

實際上是讓市場和整體經濟運作

最重要的一項因素,

但是對於獲利的過份渴望會

導致貪婪心態的產生。

他說:「貪婪不時會讓投資人

加入追逐獲利的人群中,

最後付出代價。」

當投資人因貪婪與樂觀的結合

而去追逐市場上過分高估的標的,

最後就會產生泡沫、崩解。

所以對於投資人而言,如何保持理性客觀,

而不被追逐獲利的貪婪心態所蒙蔽,

是投資人該仔細思考的部分。

 

2. 恐懼

與貪婪相反的是恐懼,

這是第二個我們必須考慮的心理因素。

在投資界中,這個詞並不意味著有邏輯、

有風險趨避意識。

相反的,恐懼就像貪婪一樣,

有過度的意思。

因此,恐懼更像恐慌。

恐懼是種過度憂慮,

使得投資人在應該採取積極行動時

沒有作為。

 

投資人若能夠在

貪婪 與 恐懼 間保持清醒,

將會比他人更有機會賺到錢

我認為恐懼與貪婪是兩個極端,

但正因為有這兩者的存在,

使得投資人擺盪在

極獨樂觀與極度悲觀之間,

而那些懂得在這兩種極端保持清醒的人,

將會得享有心智上的優勢與

最終美好的投資成果。

 

 

3. 拋棄歷史邏輯及常規

我想要討論的第三個要素是,

一般人很容易拋棄邏輯、

歷史與悠久的常規。

這種傾向使得大家接受

任何能致富的可疑建議……

只要這些建議說得通。

 

如果連人類都以歷史為鑑

那在金融世界裡怎麼能忘?

馬克斯認為一般人

會拋棄顯而易見的邏輯、歷史與常規,

其實究其原因跟人類的貪婪心態有關。

他引用《金融狂熱簡史》作者

約翰‧肯尼斯‧高伯瑞的說法道:

當相同或近似的情況一再發生,

通常年輕、而且總是超級有自信的

新一代投資人會大力吹捧,

將其視為金融領域與

更廣大的經濟世界了不起的創新發明,

有時這些現象還僅相隔數年。

很少有哪個人類文明領域像

金融世界那樣輕忽歷史。

過去的經驗屬於記憶中的一部分,

卻受到排斥,

被認為只是沒有洞察力去

體會當前驚人奇蹟的古老避難所。

 

以近期爆紅的「比特幣」為例

這一段話讓我想起近期

相當受歡迎的虛擬貨幣—

比特幣的狂熱現象,

其擁護者也是聲稱

比特幣是多麼了不起的金融創新,

市場價格不斷的被哄抬……,

文中敘述的情境非常貼近於目前的狀況。

馬克斯認為:

投資人永遠在尋找靈丹妙藥,

稱它為「聖杯」或「免費的午餐」,

但每個人都想要一張變成有錢人

而且不用承擔風險的門票。

很少人會質疑這張門票是否存在,

或是為什麼他們應該要得到。

最重要的是,一般人永遠抱持著希望。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投資人想要找到聖盃享受高獲利

卻不需承擔任何風險,

這無疑是十分可笑的想法,

但弔詭的是這種想法卻充斥在市場之中。

 

 

4. 從眾傾向

第四個讓投資人犯錯的心理因素是

從眾的傾向,沒有堅持己見,

即使群眾的看法顯然是荒謬的。

 

對於投資人來說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相當重要

「從眾效應」會讓我們不自覺的

懷疑決策的正確性,

因此我認為透過學習與閱讀以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相當重要,

畢竟要當個「舉世皆濁我獨清」的人

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呀!

 

5. 嫉妒

第五個心理因素影響是嫉妒。

就算貪婪的力量再負面,

至少總是會激勵別人努力爭取更多獲利,

但拿自己與別人比較的

負面影響力量甚至更強。

這是我們認為人性中最危險的一個特性。

 

嫉妒就是一種比較而產生的負面效果,

馬克斯指出在投資界中,

會發現大部分的投資人很難坐在一旁,

看著其他人比自己賺更多的錢。

我覺得在資訊且

網路社群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

尤其嚴重,

我們投資時很難擺脫跟別人比較的情結。

好比投資人一年 10 % 的投資報酬率

看起來已經不錯,

但是若市場一年平均的報酬率是 20 %,

投資人在心理上怎麼不會覺得難受呢?

我的想法是投資跟自己比就好,

不需要管別人的績效如何,

而是聚焦在你如何讓自己的投資策略更完善!

 

 

6. 自負

第六個關鍵影響是自負。

馬克斯指出當我們在多頭行情時,

做出增加風險這種不適當、

甚至輕率的決定常會帶來最好的報酬,

但實際上這是冒了很大的風險。

因此深思熟慮的投資人

希望能在市場多頭時賺取穩定的報酬,

在市場空頭時比其他人虧得少。

他們會避開高風險的行為並壓抑自負的心態。

在馬克斯看來,

這是長期創造財富的最好公式,

但強調謙虛、謹慎和控制風險

並不是一條光鮮亮麗的路。

舉例而言我們宣稱自己

達到了 10 % 的報酬率是規避很多風險而來,

但這樣的表現卻不會被投資人所推崇,

反而那些冒了極大風險,

結果幸運獲取高額報酬率的人

會被市場捧為先知,這是多麼諷刺呀!

 

7. 投降心態

最後,我要提到一個現象,

我稱之為投降心態,

這是在周期的後期會固定看到的投資行為。

投資人會盡可能的堅持自己的信念,

但是當無法抗拒經濟或心理壓力時,

他們就會舉手投降,跟上流行。

 

我認為堅持自己的信念

有時要承受相當大的心理壓力,

特別是當你所有的決定

在短期內都遭到市場否定的時候。

因為時間越久,市場否定的力量越大時,

投資人就會開始自我懷疑,

最後選擇跟上流行的從眾路線。

 

馬克斯說:

自我懷疑的傾向與其他人成功的消息

混合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使投資人做出錯誤的事情,

而且當這個趨勢持續的時間更長時,

力量就會變得更強,

這是我們必須對抗的另一種影響因素。

 

 

投資 其實就是面對自己 !

以上簡述了霍華‧馬克斯

提出的七種錯誤投資心態,

其實追根究柢,

有一句話我覺得對自己的投資特別受用:

「投資其實就是面對自己。」

 

很多投資人一直想要往外尋求投資的聖盃,

似乎認為只要找到就萬無一失了,

殊不知幸福的青鳥就在自己手中,

投資的成敗也往往取決於

對自己的認識有多深刻。

希望讀者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後,

能夠針對自己可能存在的錯誤心態作一番省思,

俾便減少投資決策發生錯誤的機會。

 

拋棄這 7 種錯誤心態

才能做出「對」的投資策略。

 

本文由 小樂的生存之道 授權轉載 原文 於此

原文標題:霍華‧馬克斯:導致錯誤決策的七種心態​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小樂的生存之道

小樂的生存之道

小樂是個標準的價值選股投資人,服膺葛拉漢及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並以此為基礎,為自己建立了倉儲股投資名單。期許自己能將價值投資的理念帶給一般投資大眾,並一同邁向正確的理財投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