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再生 關鍵震盪 13天全紀錄,獵殺國際禿鷹內幕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

  • 2014-05-12 11:13
  • 更新:2018-07-14 02:04

F-再生 關鍵震盪 13天全紀錄,獵殺國際禿鷹內幕

(圖/shutterstock)

 

 

關鍵13天,格勞克斯 共發出4份報告,換來F-再生的6根跌停板

最終在歷史低點59.3元,以連續兩天爆出4萬餘張的天量化解,

這場戰役付出的代價,將近25億元

 

----------------------------------------------------------------

 

「F-再生漲停了!」熟悉情況的投資人知道,

這句話意味著 狙擊F-再生的國際禿鷹們,這回恐怕踢到鐵板了

 

這場台灣從來沒遇過的國際禿鷹戰,最初是由一則盤中的即時訊息所點燃…

 

4/24早上10點一則小新聞,F-再生 10分鐘跌停

當天10點 敏感的法人突然看到 「中時電子報」的聳動標題:

「F-再生驚爆財報不實 美機構:毫無投資價值」

 

不到10分鐘,再生摜至跌停板。

「糟糕,該不會真的出事了吧?」

法人研究員 立刻把再生這陣子的進出籌碼清查了一遍,

才發現這一回 是被之前沒太多人注意的國際禿鷹機構「格勞克斯」給盯上了

 

「雖不知道財報是否造假,但再生的交易情況的確出現異常。」

首先是從4月9日起,每天都出現配對交易,

連續6個交易日成交1882張,總金額高達1.8億元

同一時刻,外資借券賣出也持續增加,

巧合的是

4月9日的外資借券賣出的張數 與 當天配對交易的張數相同,都是307張。

但過去 再生 的全部借券也不過才1083張,

資深老手知道,這意味著有人在暗中出手。

 

格勞克斯 發布 再生財報作假消息前,早已佈下大空單

此後,410~16的5個交易日內,

除了每天借券賣出的額度全部被用完,且與當天的配對交易張數完全一模一樣,

看得出來就連借券的來源都非常搶手。

 

4/9~23 短短11個交易日,F-再生的借券賣出張數,暴增了3335張,

很顯然的,在24日格勞克斯 正式發布再生財報 作假訊息前,早已完成空單布局。

 

 

"絕對不要小看這家公司,他們過去的勝率 出奇的高"

一位券商分析師說:

「尤其,他們專門放空看起來不像會出事的好公司,

就像是一些高毛利率、高現金比重的公司。」

而再生似乎符合這些被狙擊的最佳條件。

 

而「目標價零元」,也是格勞克斯慣用的手法,

他們正希望出現恐慌性賣壓,最好是等到該檔股票被停牌後大賺出場。

 

「或許,再生這種案例在國外可能已經成功了,但偏偏台灣股市有漲跌幅7%的限制。」

這位分析師說,過去格勞克斯 作空不少港股的中資企業都很成功,

是因為海外市場沒有漲跌幅限制,

當研究報告造成恐慌後,股價就會暴跌

 

這一回格勞克斯用同樣的手法,第一次空襲台股放空再生,也如願見到第一根跌停板,

但受限於漲跌幅限制,最多也只能跌7%,一切只能休兵再戰。

 

 

 

4/25 丁家反擊,但因慌亂 解釋不清,第二根跌停板

再生拖到24日晚上7點半 才召開記者會,

但再生丁家 顯得被趕鴨子上架,倉卒準備,回應格勞克斯質疑的問題軟弱無力,

讓外界更相信「格勞克斯可能是真的…」

 

「反正中資企業來台掛牌,不就是想來圈錢嗎?這次再生出事,剛好給一個教訓。」

在第一回合中,媒體一面倒向外資,認定 再生 就是一家作假帳的中資企業。

 

果真,4月25日9點開盤,再生跳空跌停板74.9元鎖住,還有2萬張賣單高掛,等著想出場。

 

4/27 丁家再戰,火速開記者會,信心喊話:買股護盤

連續兩天跌停板

讓再生董事長 丁金造 察覺真的不對頭了,

雖然4月27日是星期天,依舊火速從中國福建晉江飛奔台灣,

10點不到就抵達證交所開了第二次記者會

 

記者會上,丁金造 提出實施庫藏股 及 整個丁氏家族都會買股票護盤 的信心喊話,

並針對格勞克斯所提出的疑問,提供許多文件資料一一澄清解釋。

 

「星期一準備對格勞克斯提起法律訴訟。」

丁金造在會場上態度強硬了起來,希望一舉穩定各界對再生的信心。

 

 

4/28 丁家慘敗,第三根無量跌停,沒空護盤,帶衰F股

「再生又跌停板,根本沒有動用庫藏股啊,看來再生只是口水護盤。」

面對如此慘況,丁金造的回應居然是工作太忙,沒時間買庫藏股,

這讓台灣投資人啼笑皆非。

 

此刻,市場上已經沒人相信再生了,連帶整個F股也轉弱了,

多檔公司遭受池魚之殃,毫無理由打入跌停板。

 

市場開始傳出誰會是下一檔再生,

金麗、綠悅、淘帝、勝悅等福建幫的中資企業首當其衝,紛紛被法人點名。

 

看準時間成熟,緊抓台灣投資人反中的情緒,

格勞克斯同一時間 再發一篇最新的再生報告,

仍圍繞土地收購成本過度誇大,企圖一舉打垮再生

 

關鍵時刻,格勞克斯按照自己的劇本,維持一貫高調,

邀請財經媒體 詳細解說如何發現再生的財報不實。

透過這種方法,完全自主的台灣媒體,成了格勞克斯精心布局這場狙擊大戲中最有利的工具。

 

4/29 轉機!證交所總經理 林火燈 親上火線,力挺再生

4個交易日,再生吞了四根跌停板,

但對證交所而言,國際禿鷹如此囂張的行徑,完全逾越並無視主管機關的權威,

證交所 次日火速派人,由上市二部的杜姓協理領軍 前往中國晉江再生實地考察,

包括再生專業經理人、勤業眾信簽證會計師、電詢往來上下游業者後,

決定正面迎戰 格勞克斯 發起的這場戰役。

 

證交所總經理 林火燈 親自出面解圍,出面力挺再生,

重申F公司從承銷、審核到監理制度,與國內公司沒有兩樣,

至今也沒發現任何F股有異狀,未來要繼續推動F股。

 

林火燈 甚至強烈放話,若證實F-再生 揭露資訊無不實之嫌,

將會支持再生向格勞克斯提告,這一切的舉動很顯然就是力挺到底,

希望遏止國際禿鷹在台肆意放話影響台股穩定。

眼見證交所居然出現如此大舉動,市場上立即颳起不同風向,開始出現不一樣的聲音。

 

4/30 禿鷹再揮第3拳!再生倒地不起

但證交所出面的力挺,並未扭轉頹勢。

第5根跌停板出現,再生的股價見到歷史低檔60.4元,

此刻,市場信心潰散,幾乎所有人一面倒向國際禿鷹機構,認定再生這回恐怕難逃一死。

 

然而,9點10分,終於見到公司出手救市,

把超過1萬2000張的跌停板賣壓,在開盤十分鐘內敲開

 

但禿鷹也不會就此罷手。

格勞克斯 整套劇本 果真是經過精密計算,

也算準了公司派 終究會拿出真金白銀解救自家公司股價的火力攻擊。

 

而就在再生打開跌停後不久,

格勞克斯 圖文並茂 丟出第三份資料,

這一次是以公司繳稅的角度 觀察公司的獲利根本沒有這麼高,

指控再生有9成營收根本就是作假帳,並且指出其他中資企業金麗,也有類似的問題。

 

在國際禿鷹的連環出招下,再生假帳風暴 並未因證交所的力挺 而能輕易過關。

 

5/2 再生 拼命砸錢,F股活過來,證交所 伸出援手

正當絕望之際,證交 所居然在盤中12點附近出手護航,

林火燈堅定語氣強調,由證交所初步判定,再生財報沒有異常,

反而是格勞克斯涉嫌違反《證交法》第一五五條

「意圖影響集中交易市場有價證券交易價格,而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

 

同一時間內,市場買盤進場,將兩萬張籌碼一口氣消化掉,

讓再生由跌停板59.3元應聲拉至漲停板68.1元,當日震幅高達14%。

這至少需要花13億元,看來再生是拚了。

 

有了再生漲停板的刺激,

整個中資企業金麗、勝悅、綠悅、淘帝等都跟著大幅翻揚。

很顯然,經過2週與國際禿鷹交戰,

5月2日這一回,在證交所堅定表態力挺,加上再生公司出錢捍衛股價下,

第一次聯手出擊把 國際禿鷹機構 格勞克斯 給將了一軍。

 

或許,國際禿鷹機構給台灣投資人上了一堂課,

盲目的投資人都被過於聳動的研究報告給嚇到了。

但這次主管機關大動作的力挺再生,也讓人大感意外。

 

除了證交所總經理出面背書表示,經過查核再生絕無假帳的可能,

連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都跳出來力挺F股,

強調格勞克斯故意發布重大不實消息,一定要依法究辦,絕不能讓禿鷹想來就來。

 

照理說,主管機關是應該站在公正的第三方角色,創造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

很少會涉及到一家上市公司,與國際禿鷹機構直接對戰。

 

這是頭一遭遇上國際禿鷹來台,證交所及金管會態度明確力挺到底,

但萬一再生的財務狀況出現任何「風吹草動」,或不符合國際規範的「假帳」一事,

到時相信金管會與證交所背書的投資人損失,要由誰負責賠償呢?

 

資料來源:最新一期財訊雜誌450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財訊官網》

 

延伸閱讀:高明的炒股手法,往下炒!如何避開 打壓股價的禿鷹?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官網連結 : http://www.wealth.com.tw/ 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官網連結 : http://www.wealth.com.tw/ 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