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我常去某家連鎖足療按摩店,
為打字過度而酸痛的手腕做復健。
幾年下來,
我對這家連鎖企業的印象不太好...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俗話說 : 羊皮出在羊身上
服務態度不佳
就別說客人怎麼都不上門!
幾年下來,
我對這家連鎖企業的印象不太好
不管我去哪家店,每當我進門說要按摩,
坐在門口聊天的師傅,
總是面無表情或愛理不理地站起來,
揮手要我過去櫃台選按摩項目。
有一次更誇張,
我帶著外國朋友進去某一家門市,
進門後卻發現沒有人招呼,
只見七、八個按摩師傅坐在大廳,
兩三個成群聊得很開心,
櫃台裡也沒有人。
我們就這樣尷尬地站了好一會兒,
兩人面面相覷,
不知道該繼續站下去或轉頭離開。
正當我想拉著朋友離開時,
有位小姐突然從裡面出來,
站上櫃台時瞄見我們,
很小聲地喊了「歡迎光臨」,
這時,大廳中所有在聊天的師傅,
頓時都閉嘴轉頭看著我們,
表情冷硬,好像我們不請自來,
打斷了他們的聊天。
花錢還要被人上下打量?
我不如拿著錢換一間!
老實說,那種花錢還要
被當做「動物星球」中的怪奇動物
被上下打量的感覺,
實在不想再回憶起來。
後來,我就不去那家門市,
開始不停地換門市,
直到換進某一家旗艦店,而且是有泊車的。
同樣的連鎖足療店
1句親切的「歡迎光臨」
卻有著天壤之別
那次,我才剛把車子停好,
準備要給泊車小弟,
這時只見一位小姐
從店裡衝出來幫我開車門,
同時嘴裡親切地喊著「歡迎光臨」。
突然間,我內心湧起一種不真實感,
心想我是不小心
闖入蟲洞跳到了杜拜或五星級飯店嗎?
印象中這家連鎖足療店
不會有這麼親切的服務啊?
菜鳥櫃台小姐的業績和評價
卻能保坐第一名的秘密是...
後來,我才知道她是新來的櫃台小姐,
她不僅說話時,眼睛會看著我,
還會親切地噓寒問暖,
不會像以前的櫃台小姐
那樣冷漠或臭臉。
幫我按腳的師傅透露,
她對這份工作很有熱情,
也很有企圖心,
有時候客人進門朝其他櫃台小姐走去時,
她還會衝過去把客人攔截下來,
主動關心客人的需求,
讓客人有被重視的感覺,
都對她印象深刻。
儘管店裡有人
對她在工作上如此積極熱心,
感到不舒服,甚至看不順眼,
但聽說她的客人評價和業績都是第一名,
讓那些愛說閒話的人也無話可說。
她的親切服務
讓不買套票的我 也買了套票!
幾天後,我再次去按摩,
她竟然還可以認出我,
而且知道我姓什麼、
上次是找哪一個師傅,
這真的再讓我受寵若驚,
此外,不管她有多忙,
對客人在態度上總是客客氣氣的。
就這樣,本來我不買套票的,
後來也跟她捧場,買了幾萬元的套票,
她給的優惠也特別多,雙方皆大歡喜。
後來,我因為工作忙加上出國,
有好一陣子沒有去按腳。
有一天回去按,她同樣衝到車門迎接,
在大廳等待時,她看師傅都在忙,
還主動幫忙去洗泡腳桶,
熟練地放熱水和加中藥粉。
我心裡暗自猜測,她這麼積極,
難道是這家連鎖企業的老闆娘?
於是我問師傅,
那位櫃台小姐好像比以前更熱心積極,
有什麼內幕嗎?
她的努力和積極
30 歲初頭就坐上店經理職位!
原來,上個月她才被老闆賞識,
升為這家門市的店經理,
等於這整家店都放給她管。
我聽了大吃一驚,
心想她不過 30 出頭,還很年輕,
而且才來這家公司不到一年,
升官也升太快了吧!
不過,我再細想又覺得不意外,
如果我是這家公司的老闆,
當然也會儘快抓住這個難得的人才,
免得被其他同業搶走。
主計處公布:
超過 1 / 4 台灣就業人口
月薪低於 33 k...!
發現台灣有高達 369 萬受僱者,
月薪低於 33K。
(編按: 此為 2016 年資料,
也是主計處唯一一次公布薪資中位數報告)
在這報告中更可看出,
職員經常性薪資中位數仍有 43,864 元,
但工員則僅 29,255 元,
換言之,這代表
半數藍領勞工
月薪還不到 3 萬元。
這數字看起來令人辛酸,
更慘的是,我身邊的職員類上班族,
不管是行政人員或是採購,
貿易和服務業員工,
我一個一個問過,
平均薪資也才 3 萬出頭,
還沒達到主計處公佈的職員薪資中位數 43,864 元。
能夠在現今大環境裡
1 年就升為店經理 是很難能可貴的事!
對於就業環境嚴峻和薪資負成長的這個現象,
再加上我遇到的這個,
到職沒有多久就升為店經理的年輕小姐,
我實在感觸良多。
同樣是在一家企業上班,
有人做了好幾年的櫃台,
到現在還是櫃台;
有人當了好幾年的行政人員,
現在還是行政人員;
有人不停地換工作,
薪資還是在原地打轉。
有一天,聽幫我按腳的師傅說,
他們做這行的師傅來來去去,
收入也不穩定,
真的願意認真練好功夫,
願意花心思去服務客人的實在不多,
當然他們也就無法升上技術顧問或管理職。
因此,真正要像那位平步青雲的櫃台小姐一樣,
從低薪職工圈中,突圍而出,
那真的是要下很多功夫和決心的,
恐怕幾萬人中才有一個。
為什麼職場中
會有這種菁英和庸才落差
愈來愈大的現象?
這可以用我自己發明的
「木碗定律」來解釋。
每個人一出生都是一塊木頭,
隨著年紀增長,
遭遇的困境和委屈愈來愈多,
有決心有慧根的人,
會讓自己的木頭削成碗形,
一路走來的委屈和苦楚,
就像利刃般往木碗中間向下挖,
誰能承受愈多的壓力和痛苦,
誰就能挖出愈深的碗底。
不管是老闆還是企業夥伴,
人人都會想找一個
碗底深、碗內容量大的人
這個世界是非常現實的,
不管是企業主也好,
或是主管甚至是事業夥伴,
為了擁有更高的存活率和勝率,
人人都會想找一個碗底深、
碗內容量大的人,
因為,抗壓性高 EQ 就高,
能夠吃更多的苦,
相對的責任感也就愈大。
說白一點,
人人都想要一個
被利用價值高的員工或伙伴。
這就是為什麼,
同樣都在 20 幾歲學校畢業進入社會,
起薪都差不多,
然而,幾年後有人薪資一直在原地踏步,
有人卻能升上管理職或自行創業,
薪資或收入比同年紀的高出好幾倍。
因為,每個人的木碗容量不同,
容量大的人,不僅承受壓力值高,
同時也代表氣度和格局也大,
可想而知,
碗內可以裝的鈔票量也會比較多。
你會發現未來能繼續保持
高存活率及勝率的
不是薪資和存款!
誠如主計處的報告所說的,
職員(白領,監督與專技人員)
的經常性薪資中位數是 43,864 元,
工員(藍領,非監督專技人員)
則僅有 29,255 元。
這二者的價差,
不包含獎金和分紅,
就高達 15,000 元左右。
大家想想,一個月差 15,000,
一年就差了 18 萬,
10 年就差了 180 萬元,
如再加上獎金和分紅,
可能價差會高達上千萬元。
我們再把眼光放遠一點,
把心思挖深一點,
從 10 年的尺度來看自己的生涯規劃,
你會發現,未來能讓你繼續保持
高存活率及勝率的,不是薪資和存款,
而是你的競爭力和被利用價值,
也就是你的木碗容量,
是否因為懶散自滿,
沒有繼續自我學習進化,
而讓碗底積了太多灰塵和菜渣,
讓木碗容量愈來愈小。
小小的社會角色
也能有機會擁有大筆財富
老實說,
這陣子我在各行各業都有遇見,
像那個從櫃台急升店經理的深底木碗。
有的是小店廚師,店不大,
但料理的品質和創意,
絶對不會輸五星級飯店的主廚;
還有購物中心神機妙算的銷售員,
不怕問題多的電腦工程師,
以及服務態度和價值觀令人佩服的計程車司機。
在這個殘酷現實的資本主義世界,
開始有許多人已經察覺,
要不停地把自己的木碗容量加大,
才能打敗其他仍在醉生夢死的人。
或許,在經濟資源愈來愈緊縮的未來,
他們就是 80/20 法則裡的少數溫拿。
升官快的內幕不無其他...
有好人才,老闆怎能不留住!
原文標題: 一個 1 年升店經理、一個還在當萬年櫃台,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