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理財

檢視模式:
  • 發佈日期
  • 文章標題
  • 瀏覽人次
  • 收藏
  • 分享
3月 2021年25

金管會宣布第 6 回生命表 預計 7 月上路!失扶、醫療險 保費恐調漲 10% 以上?

【我們想讓你知道】
台灣人愛買保險,保險密度和保費占 GDP 比重都屢創新高,除了最受歡迎的儲蓄、增額及還本等險種外,醫療險種保單也很受到民眾歡迎,像是住院日額和實支實付都是常見的投保項目。不過,你知道未來醫療險保費有可能會調漲嗎?

文 / 小花平台

醫療險保費

繼續閱讀...

【我們想讓你知道】
買保險就是為了在意外發生時,能多一層保障,免於讓家庭經濟陷入困境,但不是繳了一堆保費、買了一堆保單就有用,沒搞懂「除外責任」字面意義,等到真正要申請理賠時,不滿意理賠的金額才想到要爭論,可能早已為時已晚,也無濟於事了。

文 / 小花平台

買保

繼續閱讀...

【我們想讓你知道】
衛福部統計數據顯示,腦血管疾病名列國人 10 大死因第 4 位,而一旦腦中風病發,患者在中風 1 個月後,每 5 人中有 3 人失能、過了半年後每 2 人中有 1 人失能…這對病患及家人來說,無疑是沉重的經濟負擔,早早規劃保險,做好風險規劃、補足保障缺口,別等

繼續閱讀...
3月 2021年23

公開 3 達人 ETF 存股清單!除了 0050、0056,陳重銘:這 2 檔配息 值得關注

【我們想讓你知道】
除了較常聽聞的 0050、0056,近年來還有不少 ETF 標的也受投資達人們的青睞,ETF 擁有自動篩選股票、汰弱換強、分散風險等優點,但不少人一定想問:台股漲高了還能買嗎? 儘管台股目前仍在萬六之上,但專家認為 ETF 不存在「漲多不能買」的問題,因為重點是投資人的「這

繼續閱讀...

【我們想讓你知道】
「我的錢那麼少,沒辦法投資理財啦!」聽過很多人都是這樣回應。的確,若本金不多,縱使有很高的投資報酬率,實際的獲利金額並不多。但是所謂的資產都是透過時間所累積而來,也就是「積少成多」,少了累積的步驟,怎樣也無法變多。相同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投資中「複利」的威力,但「複利」之所

繼續閱讀...
3月 2021年23

低薪族「隱性負債」住家裡、吃家裡,半數開銷靠父母...專家警告:和啃老族沒差別!

【我們想讓你知道】
和父母同住、三餐在家吃、生活物品也用父母買來的,這樣的生活或許讓低薪族以為自己每個月存下不少錢,但若因此喪失提升薪水的抱負,恐怕會窮一輩子!因為眼前生活的安逸全是靠父母打造,一旦失去父母的金援,逼近基本工資的薪水根本養不起你自己!

文 / 狄驤

繼續閱讀...

【我們想讓你知道】
「少年得志」是透過高薪給予工作能力上的肯定,這部分相信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真正的問題卻是工作上的成就,卻常伴隨著過於優渥的生活品質。簡單地說,就是其人生的歷練似乎尚無法掌握當下的財務狀況。這造成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努力工作以換取高薪,而伴隨高薪所帶來的工作壓力,卻又需透過消費所

繼續閱讀...
3月 2021年23

擔心「傳家」後被子女棄養?分房產給子孫 律師解析 3 方法避糾紛!

【我們想讓你知道】
分家產常常是最容易引起家人反目成仇的契機,若未生前規劃留下遺囑,可能會造成家庭戰爭,因此專家建議不要怕忌諱,盡量在生前完成規劃。本文介紹3種讓子女繼承房產的生前規劃,助你「家」和萬事興!

文 / 陳佑寰

一宅三生,雖然每個人只有一回生命,

繼續閱讀...
3月 2021年23

金融股跌越多買越多?存股要存多久?破解 6 個熱門大哉問 大學教授:有 5 檔值得關注!

【我們想讓你知道】
台股現在處於高基期,適合存金融股嗎?還是應該等股災來臨、股價下跌時再進場呢?前者看似風險較高,但後者也有時間成本的問題,因為等待一次股災來臨的時間可能不短,假設要等十年,那這十年間的複利效果就是潛在的損失。那麼金融股還能不能存?如何挑選標的?本文解析 6 個你最想知道的金融

繼續閱讀...
3月 2021年23

該存多少退休金?

大家都知道該存退休金,但退休金該存多少才夠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稍微計算一下目前每月的生活花費是多少,然後將通膨因素計算進來,去估算出退休後的每月大概的支出金額。
再來,就是掌握一下自己退休後會有那些收入來源,最後則是計算出中間是否存在退休金的「缺口」,也就是自己還需要透過理財

繼續閱讀...

熱門文章排行

熱門作者

文章分類

我們每天都會在專頁發佈精選的文章!
按個讚吧,保證不會令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