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台股現在處於高基期,適合存金融股嗎?還是應該等股災來臨、股價下跌時再進場呢?前者看似風險較高,但後者也有時間成本的問題,因為等待一次股災來臨的時間可能不短,假設要等十年,那這十年間的複利效果就是潛在的損失。那麼金融股還能不能存?如何挑選標的?本文解析 6 個你最想知道的金融股存股問題給你。
文 / 今周刊
金融股向來是存股族最愛標的之一,但 2020 年以來,台股由電子股領漲,自 3 月低點以來漲幅達約 4 成;相較之下,金融類股表現則相對平淡,同期間漲勢僅 15%。由於全球低利率環境可能維持好一段時間,市場對存金融股開始出現雜音,到底金融股還能不能存?該怎麼存?又該如何挑選標的?本文帶你一次掌握。
Q1 金融股還能不能存?
有「億元教授」之稱的鄭廳宜,是少數任職過金融業的投資達人,他分析,從存股的角度來說,挑選標的兩大要素就是要找到一家「不會倒的企業」,以及它的「股價夠低」。鄭廳宜說:「目前台灣的金融股就符合這兩項要素,其他股票都漲那麼高了,都是在賺資本利得、賺價差,只有金融股符合存股的條件。」
至於低利率環境對金融股帶來的衝擊,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分析,低利率環境與美元走弱的確會讓金融業獲利承受極大壓力,他舉例說明:「金融股很大一塊獲利來源是在收取保費後、出險前去進行投資,過去在利率達 3%~5% 時,已經答應客戶要給 3%~5% 的報酬率,現在卻因為超低利率環境遭遇負利差,壓力自然不言可喻。」
不過,鄭廳宜認為,儘管面臨低利率環境,台灣的銀行逾期放款很低,且銀行業的呆帳保障率逾 600%,體質比先前發生 SARS 的時候好很多,投資人不用擔心。
Q2 金融股怎麼存最好?
確定了金融股符合不會倒與股價夠低的兩大要素後,下一個問題就是該怎麼存?鄭廳宜對此點出一項存股族常有的迷思:「很多人嘴巴說自己在存股,但看到標的股價往下跌就開始動搖。」他分析,如果投資人存的不是金融股,多擔心一點無可厚非,但如果投資人存的是金融股,以目前的價位來說,不管在任何時間買進,只要持有時間拉長,股價回到成本價的機率很高,他認為:「這就是存金融股的好處。」
此外,鄭廳宜也認為,在全球低利率的環境下,短期內全球股市要大崩跌的機率低,若投資人堅持要等股市崩盤時才開始啟動存股,可能要等到5~10年的時間,但在等待的過程中,投資人就失去了 5~10 年的複利效果,他因此建議:「想存金融股,隨時都可以開始。」
事實上,金融股很適合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去存,因為價格愈低能買到的股數愈多,蔡明翰解釋:「對資金不多的投資人來說,存金融股就類似零存整付的概念,現在開始買金融股,只要持續買進就可以累積到比較大的部位;想用同樣的錢去買電子股,可能會愈買愈少,儘管帳面上報酬率好像很驚人,但絕對金額根本沒多少錢。」
另外,根據歷史數據統計,台股通常在 10 年左右會遭遇一次較大的系統性風險,這時存股族就可用「停利不停扣」的策略,也就是將部分累積的存股獲利了結變現,但仍維持定期定額存股,如此一來,在系統性風險結束後,又是另一次取得較低成本的存股循環開始。
Q3 存金融股要放多久?
已經開始啟動存金融股的投資人,要多久時間才能看到成效呢?事實上,金融股受總體經濟影響大,通常股價受長期因素影響深遠,不適合幾個月就想賺取價差的投資型態。
蔡明翰因此建議投資人:「若你預期的投資期間是用一天、一週、一季或一年來計算,我建議不要考慮金融股;但若你有把握可一口氣存大約三年的投資人,撐過 3 年後,投資金融股的績效不見得會比投資電子股差。」
尤其是美國聯準會已表態寬鬆環境將持續到 2023 年,以股市通常會跑在前面的習性來看,蔡明翰預計金融股股價有機會領先 2~3 季開始反映,他推估:「屆時金融股也許有 3 成獲利空間,金融存股族就可以一吐 3 年來的悶氣」。
Q4 金融股應該怎麼挑?
在標的挑選上,鄭廳宜建議以金融股的「總殖利率」來看,他分析:「公股行庫在存放款利差的部分表現較強,民營金控則在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較豐厚,我自己的首選是公股行庫的第一金(2892)與純銀行股的台企銀(2834),這兩檔股票在 2020 年的總殖利率分別為 6.34% 與 6.03%。」此外, 鄭廳宜同時看好在 2020 年總殖利率有 5 . 81% 的玉山金(2884),認為玉山金是金控股中的資優生。
除了存放款利差與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鄭廳宜也偏好有特殊利基的金融股,像是以票券業為主的國票金(2889),因為國票金就算遇到不景氣,也能安然度過危機,且每年配息也大方。鄭廳宜說:「儘管國票金的經營規模無法與金控相比,但其 2020 年總殖利率高達 7.29%,也是存股好標的。」
而平時較容易被忽略的期貨業類股,也是鄭廳宜眼中的寶物,因為在全球股市因黑天鵝出現而有大幅波動時,反而能吸引大批資金湧入,帶動手續費收入大增。鄭廳宜就以群益期(6024)為例分析,其 2016 到 2019 年殖利率都在 5.5% 以上,顯示就算沒有黑天鵝攪局,公司獲利與配息都相當穩定,也相當適合存股。
Q5 金管會擬限制現金股利配發,金融股末日來臨?
另一個近期引發存股族熱烈討論的,就是金管會擬限制部分金融股現金股利配發一案,儘管金管會多次強調,此案僅針對壓力測試沒過關的金融股,但對存股族來說,就如一根芒刺在背。不過,鄭廳宜認為,存股的重點在於挑到「不會倒的企業」加上「公司股價夠低」,而台灣的金融股就符合這兩項要素,因此他說:「若金融股因為此消息股價跌下來,更是買進的好時機」。
永豐期貨副總廖祿民則分析,到底現金股利被限縮這件事是否應成為「不該存金融股的理由」,重點還是看存股族當初存股的目的,他指出:「如果買金融股是為了拿現金股利,可能要多觀察一下,但如果是為了退休做準備,就不需要過度擔心。」
由於金融股若真被限縮現金股利發放,有一個可能性是改發股票,廖祿民因此認為,如果是為了存退休金而買金融股,過去拿到現金股利後可能還要自己再投入市場,但公司若配發股票,存股族手中的股票張數就會自動增加,廖祿民反問:「這不就是存股的目標嗎?存到一定基數的股票。」
Q6 IFRS 17上路,壽險股將成地雷?
另一項壓抑金融股表現的長線利空則是擬定在 2026 年上路的 IFRS 17,有媒體用「壽險大魔王」來形容 IFRS 17,就是因為這是套可能讓壽險業在短期內收入降低、負債提高的新制。
廖祿民解釋:「簡單來說,新制度就是要求壽險業者用市價去評估手上保單的收入與負債,這是一個有利有弊的制度。」有利的部分是壽險業財報透明度將因此提升,能準確算出公司的價值;但另一方面來說,壽險的投資操作難度將提高,變得要用更短線的方式去做。
至於對投資人來說,這又將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廖祿民分析:「其實重點還是要看經營團隊,看他們是否能靈巧地面對這樣的變化。」其中,廖祿民仍認為壽險業有其利基在,金控業者也有在控制,不讓壽險比重太高。廖祿民總結分析:「重點還是配置,金融股與壽險股的利基不會因會計新制上路而消失,若對資產波動控制有所期待,還是可以適當配置金融股或壽險股。」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他想靠上海銀領股息,不料一場股災蒸發 千萬元…給存股族的啟示:沒有賣出計畫,風險更大!
- 他存千張金融股!達人陳重銘:國泰金、富邦金,不適合存長期!配息率都偏低,股價低於_元才能買
- 8大「金融股」現在適合存股嗎?專家分析:這3檔落入便宜價,就是進場好時機!
- 存股族最愛的金融股,該一次重壓還是分批買進?財經作家:做錯了,報酬就少了 50% ...
- 玉山金、兆豐金還在睡?4檔「金融股」先回神了!外資陸續布局,這檔單季漲幅 竟高達 23%!
本文摘自《穩穩的!存對慢飆股》,出版社:今周刊
(圖:shutterstock、今周刊 / 責任編輯:Ann;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